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听评课探究

【作者】 魏永奎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听课和评课是提高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听课和评课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在听课的过程中获取授课者的可取之处,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就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听评课进行一些探讨。
  一、教师听课听什么
  听课一方面要听教师的教学过程,了解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几个具体内容:
  1、听教师的基本功。
  教师的基本功包括: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亲切,运用教具是否熟练,实验操作是否规范,语言表达是否准确流畅,讲解是否清楚明白,问题设计是否得当,板书设计是否合理,教师课堂应变是否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是否到位……这些内容无一不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无论是好的表现,还是需要提高的地方,都是有心的听课教师研究教学基本功的好素材。尤其是听一些基本功突出的教师讲课,对听课教师帮助极大。
  2、听教学理念及教材处理能力。
  通过听课,结合整个教学过程,可以知道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重难点是否到位,教师对教材的选择、处理是否到位,了解教师的教材处理能力。此外,教师的创新能力,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都会在教学过程中得到体现。这些内容在评课阶段再进行相互交流,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教课教师的备课思路,实质上就是在参与评课的教师之间以该课为范例进行了如何进行备课的研讨。
  3、听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是否设计学生活动,学生活动是流于形式还是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能力。而学生活动是否流畅,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观察、指导,意外情况的处理体现了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
  4、看学生的学习情况。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堂课,学生是死记硬背还是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习过程中,学生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学生的练习、板演过程,思考、讨论过程,都体现了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够做对某道题,但一种情况是学生不假思索,提笔就答,一种情况是学生需要思考,甚至查阅本节课的笔记才能答题。
  二、教师怎样去听课
  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
  听课就要做好准备工作,打算听谁的课,应该事先问问他教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看看本课学的是什么,有没有难点、疑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堂课,准备怎样教法,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如果听课不做准备,匆忙走进教室,懵里懵懂地听,不理解教者的教学意图,不熟悉教材,就不会有较大的收获。教师去参加教研活动听公开课也要做准备。由于大多数教师平时埋头教学工作,对某些教学理论,学术研究知之甚少,因此去听较高一点的公开课会有一些不适应。这就需要在参加教研活动之前,千方百计去了解与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或向人求教,或者重温自己所积累的资料,这样去听公开课就会收获更大一些。
  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
  教师听课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还要看,要仔细捕捉讲课者的语言和表情,记下他每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有时教师听课也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地注视课堂上的每个方面。根据授课者的特点和听课者的目的,可以适当有所侧重,一般说来,对熟悉的教师,由于对其班级情况有所了解,可着重就其课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跟踪式的动态分析;对一般的研究课,就着重看其在研究方向上的达成度;对于名家的课,宜着重领略其教学风格及其相应的学术思想在课堂的体现。听课应详尽记录课堂的教学过程,也记下自己的主观感受和零星评析。
  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教师听完课后不能一听了之。应对课堂实况进行反复的琢磨。在分析总结他人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每个教师在长期教学活动中都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教师会有不同的教法。听课的老师就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吸收他人有益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在分析他人课时,听课者还要注意分析执教者课外的功夫,看老师的教学基本功和课前备课情况。这种思考对自己也会有很大帮助。
  三、怎么评课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1、评课的技巧。
  讲课教师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但肯定不愿意成为“批判会”的主角。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把握激励性原则,着眼于看到教师的成绩,着眼于其在教学上的改进和创新,真诚地、发自内心的赏识其课堂教学的精美之处。首先应该对课的长处充分肯定,明确指出优点,不能含含糊糊。简单的说好,并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
  2、评价要一针见血,指出、指准教师的问题。
  评课讲究技巧,不代表不指出讲课教师的问题。讲课教师不怕听课教师提意见,关键是指出的问题要到位,一下指出讲课教师的关键问题,讲课教师就会心服口服,听课教师后面给出的建议才容易被教师接纳,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3、应该给出有效建议。
  评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评课教师不能一味地指出问题和不足,还应该结合前面的评价,给出必要的改进意见,让授课教师体会如何改进自己的不足。条件许可的话,可以和授课教师一起改进教学设计,并进行教学,在教学实际中进行验证。事实胜于雄辩,经过这样的环节,教师们的教学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听课、评课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要充分发挥它的形式评价功能。俗话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听评课为教师互相学习、切磋教艺、研究教学搭建了一个良好互动的平台,只要教师以正确的心态,学习的眼光对待听评课,才能不断改进今后教学,共同提高今后课堂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备注:本文系支撑课题《课程整合下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双性听评课制度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