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少教多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作者】 杨琼粉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第二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为学而教,少教多学”。只有“少教”与“多学”和谐相生,我们的课堂才会高效而精彩!“少教”与“多学”是新课程理念下化学课堂教学的双翼,“少教”是“多学”的起点,“多学”是“少教”的成果。“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多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少教多学;激发兴趣;优化学法
【正文】
  “少教”与“多学”和谐统一,课堂才会充实、灵动、精彩。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注重把原来的“研教”变为现代的“研学”。教学活动中,要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要让学生多学,教师就要尽可能少教,注重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重视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化学课堂短暂而愉快,化学知识广阔而丰富、有用。
  一、少教多学,重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提,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我国教育学家程颐说:“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而我国教育家孔子更是另辟蹊径,独有见地,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教学,一定是枯燥无味的、事倍功半的教学。九年级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化学教师要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再把乐趣转化成志趣,让少教多学的高效课堂水到渠成。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化学教师得体的语言、生动有趣的讲解、一丝不苟的演示实验、有条不紊的师生合作、多媒体的有效应用、课内课外丰富多彩的化学活动等等,肯定会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中各种生动鲜明的化学现象,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能给学生以强烈的感官刺激,增强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例如,镁带的燃烧;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氢气吹肥皂泡,会让五彩斑斓的肥皂泡徐徐上升;如果将上升的肥皂泡用火点燃,学生会兴奋异常;如果再把吹肥皂泡改为灌气球,学生更会津津乐道,乐不思蜀。
  巧用谜语激情激趣,也毫不逊色。如:学习石灰石在高温下煅烧,制取生石灰的这个反应时,可以先学习于谦的《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样,既可以领略作者正大刚直的人生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正气,又可以掌握这个谜语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引入一些谜语,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杞人忧天——过滤(虑);吹胡子瞪眼——气态;学而时习之——常温;轻而易举算方程——溶(容)解;品德高尚——锌磷镁(心灵美);下完围棋——分子;等等。
  激情激趣,需要日积月累,注重他山之石,攻己之玉。一方面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学会归纳总结。例如:在酸碱盐教学中,金属活动顺序是教学中的一个重难点。为了减轻学生记忆的负担,我介绍了一种谐音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钾(嫁)钙(给)钠(那)镁(美)铝(女),锌(新)铁(铁)锡(衣)铅(嫌)氢(轻),铜(统)汞(共)银(一)铂(百))金(斤)。用现代汉语解释就是:嫁给那美女,新铁衣嫌轻,统共一百斤。多念几遍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地记住。还有将我们学生经常的哥们义气“铁、铬、锰,铁、铬、锰,铁哥们!”实施联想记忆,可谓妙趣横生,其乐融融,美不胜收。
  化学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产生的原动力。教学时我们需要学以致用,才能教活教材,教活学生,引人入胜,实现共鸣。例如:石灰水可以粉刷墙壁,使墙壁变白;石灰水能检验或除去二氧化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使学生有成功感,这样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分析讲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岂能不高?
  二、少教多学,贵在方法的诱导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授人以渔。少教多学关键在于教师的方法引导,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优化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少教多学重视教师“教”的活动方式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法的统一。少教多学要求我们教师为学生构建赋有生命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发挥到最佳的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学习过程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给学生提供开放的、自主的、趣味性强的、参与度高的教学素材,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文学家郭沫若说:“教育的目的是养成自己学习、自由探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手来做的这种精神。”因此,为了熟练教活教材,熟练教活学生,增强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了学生能在朴素的课堂教学中去品味化学知识,我们要用师生之间的爱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最优化的方法技巧引导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健康地探究。
  少教多学的化学课堂,需要教师变“教”为“导”。“导”就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把活动权交给学生,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敢做、敢想、敢说,引导学生真正全员参与教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少教多学,方法至上。初中化学知识零零碎碎,但它是基础的基础,这些小小的知识点,无一不重要。因此,我们的少教,就要注重方法的诱导,注重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多帮助他们进行一步步的有条不紊的学习、巩固,才能促使学生少走弯路,实现事半功倍的高效学习。例如: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我们就可以简简单单用七个字概括、掌握:“茶(查)、庄(装)、定、点、收、利(离)、息(熄)”。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盛装药品,连好装置;
  “定”:试管固定在铁架台;
  “点”: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收”:收集气体;
  “离”:导管移离水面;
  “熄”: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同样,用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要求学生抓住:“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即可。
  “一通”:先通氢气;
  “二点”:后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三灭”: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
  “四停”:等到室温时再停止通氢气;
  “五处理”:处理尾气,防止CO污染环境。
  巧用多媒体教学,因为多媒体深受初中生青睐。化学教学中的一些重难点,能将与教学有关的知识运用图像、动画、声音、文字信息等,在课堂上演示出来。学生喜欢,容易牢记。如我讲述“CO2性质”时,将“死狗洞”(意大利峡谷之谜、动物进入古老山洞出现死亡的现象)的flash动画播放给学生看,以引起学生的好奇。这样,他们就会联系生活经验和以前所学的化学内容,去思考、去分析,从而认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得以有效巩固。
  三、少教多学,妙在开放的教学
  打造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育改革的终极目标。“少教多学”,从字面上理解即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少教多学”之“少教”不是让教师投入得更少,更不是弃学生于不顾,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少教”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高效课堂的“少教”要求:一是启发性地“教”,教师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促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二是针对性地“教”,即教师不要面面俱到,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注重讲关键、抓要点、善点拨;三是创造性地“教”,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四是发展性地“教”,即教师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少教多学要与教育家陶行知的六个解放有机结合,即:“解放”学生的头脑;“解放”学生的眼睛;“解放”学生的嘴;“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学生的时间;“解放”学生的空间。注重让学生自主思考、自主领悟,教师适时讲解、启发,引导学生学得主动、得法,学出效果。
  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重“教”为现在的重“学”。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
  例如:我在复习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时,精心设计问题: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不同,有何不同?比较氧气、氢气、实验室制法,思考实验室制取气体选取仪器装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是块状的石灰石和稀盐酸而且不需加热,那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和氢气的装置可以相同吗,为什么?收集装置为什么不同?综上所述,你认为实验室制取气体应考虑哪些方面?……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也可以分组讨论,归纳梳理,最后形成共识。
  总之,“少教多学”是每一位教师所追求的、向往的,精心设计的高效课堂。教师只有与时俱进,想方设法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舞台,多为学生开航引路,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总结、学会合作;实现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提高、学有创意、学得快乐!
  参考文献:
  [1]刘卫平;《少教,才能多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2]高亚静;优化初中化学提问策略之我见[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闫玲;重塑“以导为主”的教师角色――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 年08 期;
  [4]于向红;化学组的“快乐学习法”[J]探索与研究;2009;
  [5]马慧;高效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标准与实现[J];基础教育;2013(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