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新思路教学
【作者】 张仙凤
【机构】 贵州省盘县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新课改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稳步推进,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用新思路教学方法来指导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新思路;教学模式
【正文】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由于教材不断的更新,很多教学老师对新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备课难度大,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有效结合新教材与学生实际,对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知之甚少,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按照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现代化教学必须注重交往,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往,而互动是交往的最重要途径,只有不断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使新课程得以顺利开展。
一、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归结起来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着力点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然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仍然是课堂,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不容动摇的,也是每一位热心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所必须清醒认识的一个基本观点。
而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是否科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严谨有序、课堂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体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我们每一位进行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教师,必须勇于打破头脑中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乐于解放思想,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敏锐把握新课程新理念的发展趋势,自觉投入新课程改革的中去,从中不断学习、积极探索,逐步提高驾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思路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而应该想方设法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去学习、体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正确引导能够大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解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
三、要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学生非常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指引,需要与同学以及周边所有人的友好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已经由课堂的主宰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促进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坚决摒弃“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分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创造具有自身特色教学形式提供给学生,创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四、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收集和整理信息,识别和运用,阅读和分析文字材料等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种资料,充实课文内容。特别是通过上网查找和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疑问。还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综艺节目搬上思想品德的课堂,竞赛、竞猜、小品、抢答、评比、辩论等点缀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好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五、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改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我们必须首先具备敢于克服困难和主动适应的心态,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由于教材不断的更新,很多教学老师对新教材知识进行整合过程中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备课难度大,甚至有些时候无法有效结合新教材与学生实际,对新近发生的热点问题知之甚少,这样会大大降低教学质量。按照新课程理念的具体要求,现代化教学必须注重交往,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交往,同时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交往,而互动是交往的最重要途径,只有不断进行良好的互动交流,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课程教学的本质,使新课程得以顺利开展。
一、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与实践,给我们每一位教师最大的收获和体会,归结起来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关注的是“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和价值观”,着力点是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然而,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主战场仍然是课堂,这一点绝对是毋庸置疑、不容动摇的,也是每一位热心于新课程改革的教师所必须清醒认识的一个基本观点。
而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在于是否科学合理、课堂组织是否严谨有序、课堂效率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否能够体现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等。因此,我们每一位进行新课程改革和实践的教师,必须勇于打破头脑中固有的应试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乐于解放思想,勤于更新观念,勇于开拓创新,善于敏锐把握新课程新理念的发展趋势,自觉投入新课程改革的中去,从中不断学习、积极探索,逐步提高驾驭思想品德新课程改革的能力。
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要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新思路教学中的活动化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千万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剥夺学生的这种权利,而应该想方设法将教学活动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真正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他们自己去学习、体验、交流。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任不管,而是要求教师将舞台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主要扮演的角色是学生的合作者与促进者。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仅没有削弱,反而进一步增强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正确引导能够大大促进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尤其是解惑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
三、要努力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学生非常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关心和指引,需要与同学以及周边所有人的友好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教师已经由课堂的主宰转变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对话者、促进者与合作者。教师应坚决摒弃“师道尊严”,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充分理解每一位学生并且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他们。除此之外,在教学中更应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结合学生们的具体情况,创造具有自身特色教学形式提供给学生,创建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随之而来的就是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四、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优化教学过程与组织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反思性的学习过程,逐步掌握学习和认识社会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例如,学习过程中必备的收集和整理信息,识别和运用,阅读和分析文字材料等最基本的技能和方法。鼓励学生根据相关问题或主题查询资料、信息,特别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从报刊杂志上搜集各种资料,充实课文内容。特别是通过上网查找和搜集各种资料,解决学生各种各样疑问。还把学生喜闻乐见的电视综艺节目搬上思想品德的课堂,竞赛、竞猜、小品、抢答、评比、辩论等点缀着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实际意义,营造好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五、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树立大教育观,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的活动,如书报的阅读、资料的收集整理、观察记录、制作广告词、调查报告等。二是群体的活动,如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兴趣小组、合办板报、召开主题班会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激发其求知欲望,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新课改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过我们一定要注意到,作为一个新事物,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鉴于此,我们必须首先具备敢于克服困难和主动适应的心态,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情况大胆探索、稳步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另外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思想品德教学生活化;最后要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和整理信息。通过这些努力我相信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会起到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