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标下打造中学物理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作者】 陶 芸
【机构】 广西百色市田东县第二中学
【摘要】教学是一个过程,从教学设计到“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科学处理,特别是在创建高效课堂的今天,更需要我们从各个细节上加以优化。【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优化;素质教育
【正文】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初中物理在这场活动中也获得了大量教学实践,积攒了不少理论经验。但这些成果在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时,却发生了仁者见仁地理解现象,实践中还是“公按公想办、婆按婆想做的方法”在实践着,原因就是教学不像工厂铸零件,可以一个模子操作,而要受教学内容、学情、目标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实践背景相差不大,共性较高,借鉴性特别强。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研讨。我认为高效课堂需要从过程做起,特别需要“五优化”。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所有教学行为服务的最终对象。实践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使是同一内容,也会因学情不同而存有异议,但课程整体追寻是相同的,都是在围绕新课标总的精神前提下设计的,并为总课标精神达成服务。正因当中这点原因,导致很多教师把握不准,不知道一堂课具体需要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既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恰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物理素养提升。这儿就需要一个“优化策略”,即需要我们结合新课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实际学情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养的培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体现在实践中,也就是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谈资,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我们现行教学实践所运用的内容资源源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全盘授予教材内容,也要作选择性开发与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更符合教的需要,学的需要。“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看似小别,却反映出教师对此的科学态度和能力强弱。而“用教材教”这种理念,显然需要教师做优化处理,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实践中,我们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经济措施。但什么方法有效?教育学告诉我们教无定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秀方法,只有更好更好适合的“得法”,即贵在得法。要实现于此,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加以优化,灵活运用。如教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 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 ,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优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措施。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学有效性高低就看学生课堂练习效果的好坏。这或许是正确的,但需要以课堂练习为科学设计为前提。实践中,个别教师从“题库”中顺手拈来几道相关的物理习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看似合理的课堂练习,甚至哪怕是学生能做好的,其效果也应不大。因为学生知识内化为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螺旋上升的建构过程。我们个别教师从“中等偏上”学生的举手反馈“是正确的”信息中,就认为他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科学,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好的练习应该需要优化,需要多种形式,也就要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中的示范性例题、巩固性练习、实践与创新性练习。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练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进进一步消化理解,力求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以便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总之,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需要不断地从过程加以优化。我们知道,教学是个过程,一堂课从设计到“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精心优化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掌握物理的知道与技能,实现科学素养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金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1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3]刘建濮,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编写的特点[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4]裴薇,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之我见[J].华章,2011年。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重要主题。初中物理在这场活动中也获得了大量教学实践,积攒了不少理论经验。但这些成果在化为教学实践的具体方法时,却发生了仁者见仁地理解现象,实践中还是“公按公想办、婆按婆想做的方法”在实践着,原因就是教学不像工厂铸零件,可以一个模子操作,而要受教学内容、学情、目标和教师自身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对于我们一线教师,实践背景相差不大,共性较高,借鉴性特别强。所以,我们有必要在此研讨。我认为高效课堂需要从过程做起,特别需要“五优化”。
一、优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所有教学行为服务的最终对象。实践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应有其不同的教学目标,即使是同一内容,也会因学情不同而存有异议,但课程整体追寻是相同的,都是在围绕新课标总的精神前提下设计的,并为总课标精神达成服务。正因当中这点原因,导致很多教师把握不准,不知道一堂课具体需要怎样设计,才能达到既能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又能恰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促进学生物理素养提升。这儿就需要一个“优化策略”,即需要我们结合新课标、教材体系和学生实际学情需要,既要确定基础素养的培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又要有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维目标”,体现在实践中,也就是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所收获的不仅是物理知识本身,而更重的是学习物理的方法,例如:“磁现象的电本质”一节,不仅让学生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是:“磁铁磁场和电流磁场一样,都是由电荷运动形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科学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基础和指导思想,使学生了解假说是科学发展的形式,假说是否正确要看其能否解释实验现象,导出的结论能否跟实验相符合,在物理教学中逐渐向学生渗透科学研究的方法、科学发展的道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很有好处。
二、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的谈资,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我们现行教学实践所运用的内容资源源于新课标背景下的新教材。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全盘授予教材内容,也要作选择性开发与设计,让教学内容更加优化,更符合教的需要,学的需要。“教教材”和“用教材教”看似小别,却反映出教师对此的科学态度和能力强弱。而“用教材教”这种理念,显然需要教师做优化处理,不能将教材内容原封不动地硬“塞”给学生。实践中,我们要具备现代化教材观,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充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注意学习的个体差异,把握教材、使用教材,优化教学内容,促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例如:《原子核能》一部分,内容抽象,平淡无味,若适当介绍世界上各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核能发电上取得的发展,介绍我国正在建设中广东大亚湾和浙江秦山核电站的有关情况,指明发展核电以后以适应现代化建设事业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我国对核电建设采取的政策和措施。这样就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授课效果。
三、优化教学方法
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达成教学目标的经济措施。但什么方法有效?教育学告诉我们教无定法,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优秀方法,只有更好更好适合的“得法”,即贵在得法。要实现于此,就需要我们精心选择,加以优化,灵活运用。如教学“闭合电路欧姆定律”一节时,让学生用已有的ε=U+U',I=U/R 知识自己推导出I=ε/R+r ,这样记忆深刻、理解透彻,因此要在汲取各种教学方法精华的基础上,大胆构建适合本班教学实际,能真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多种教学模式,并进行优化组合,绝不拘于某一种教学方法,更不要机械地照搬某种“最佳”教法。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四、优化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是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有效措施。很多教师都认为教学有效性高低就看学生课堂练习效果的好坏。这或许是正确的,但需要以课堂练习为科学设计为前提。实践中,个别教师从“题库”中顺手拈来几道相关的物理习题让学生练习,这种看似合理的课堂练习,甚至哪怕是学生能做好的,其效果也应不大。因为学生知识内化为技能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螺旋上升的建构过程。我们个别教师从“中等偏上”学生的举手反馈“是正确的”信息中,就认为他的课堂是高效的,课堂练习设计是科学,我认为这有失偏颇,好的练习应该需要优化,需要多种形式,也就要针对学生实际,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中的示范性例题、巩固性练习、实践与创新性练习。课堂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练习题,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促进进一步消化理解,力求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内化,以便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总之,要提高教学有效性,创建高效课堂,需要不断地从过程加以优化。我们知道,教学是个过程,一堂课从设计到“三维目标”的最终实现,各个环节都需要精心设计,精心优化处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快速掌握物理的知道与技能,实现科学素养大提升。
参考文献:
[1]韩金涛,构建高效物理课堂的几条途径[J].甘肃教育,2011年。
[2]阎金铎、田世昆,中学物理教学概论[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
[3]刘建濮,浅谈初中物理新教材编写的特点[J].濮阳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4]裴薇,如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之我见[J].华章,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