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课技巧
【作者】 周永君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中心中学
【正文】 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由于学生不同,教学的内容不同,每堂课的开头也一般不同。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也有不同的处理方法。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和知识之间的转折与衔接。他们总是精心设计导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导入新课。通过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之中。以下是我在多年物理教学工作中,学习别人和自己使用的几种常用导课方法,与大家一起讨论共享。
1.实验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用实验引入新课,这种方法直观有趣,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新课的内容先做一个或几个演示实验,或布置学生自己完成一到两个实验,然后再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时就水到渠成了。例如,我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利用投影仪的强光演示几个手影游戏,然后提问“大家想知道精彩的手影游戏是怎么产生的吗?”这一提问马上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为新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旧知识导入
复习旧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可以起到“承旧启新”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上《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时,我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放在水平面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又如上《电功率》时,我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机械功率的公式、定义和单位,再现了一学期前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相似。
3.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又叫直接导入法,对有的内容,教师不必拐弯抹角,而要开门见山,这样就会突出主题,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例如我在讲“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节时,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学生看了非常亲切。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电路学习中。
4.情境导入
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枯燥无味地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叙述,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场景中,使大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趣味导入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有时用趣味性的故事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机械运动”时,向学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的飞行员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这一看起来有悖常理的现象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运动和静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下子就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类比导入
何为类比?就是以此物作比彼物或以彼物作比此物,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时在新课的引入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妙处。当课题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类似时,或新课与旧课内容相近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不但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讲电压时,用形象的水压类比看不见的电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7.设疑导入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名言。亚里士多德又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好的效果。
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以适当的问题开始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我在讲“视力的矫正”时,问学生“现在好多同学都戴上了近视眼镜,为什么近视眼镜能矫正同学的视力呢?”这个与大多数同学有关的问题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8.悬念引入法
提出带悬念的问题导入新课,给学生新鲜的感觉,能使学生对该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美国教育家哈曼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冷的生铁。”而设置悬念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我在讲“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向学生提问“人造卫星在天上绕地球转动为什么没有掉下来”时,学生马上说“因为卫星有发动机.”我又问“那为什么由报废的航天器而产生的太空垃圾有的也不掉下来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这样想,有的学生那样答,尽管他们一时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9.错误导入
所谓错误导入,就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错误认识,或人们的错误经验来提出相反的例证,从而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惯性时,先从一般人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的错误观念入手,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到要讲的课题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物理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简明、实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1.实验导入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物理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和实验。用实验引入新课,这种方法直观有趣,一开始,教师可根据新课的内容先做一个或几个演示实验,或布置学生自己完成一到两个实验,然后再请学生思考,引入新课时就水到渠成了。例如,我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利用投影仪的强光演示几个手影游戏,然后提问“大家想知道精彩的手影游戏是怎么产生的吗?”这一提问马上引起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为新课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2.旧知识导入
复习旧知识,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旧知识;提出新问题,可以起到“承旧启新”的作用,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纵横的联系,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例如在上《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时,我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压强的定义、公式和单位,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放在水平面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对支持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又如上《电功率》时,我先用提问的形式复习机械功率的公式、定义和单位,再现了一学期前学过的知识。然后提出怎样比较电流做功的快慢呢?告诉学生,电流做功的快慢,仅从它做功的多少来考虑是不行的,必须看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哪个做的功多,这就跟比较运动快慢和物体做功的快慢相似。
3.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又叫直接导入法,对有的内容,教师不必拐弯抹角,而要开门见山,这样就会突出主题,立即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能使学生很快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最本质、最重要的问题研究之上。例如我在讲“初识家用电器和电路”这一节时,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各种家用电器,学生看了非常亲切。这样导入,直截了当,促使学生迅速地把精力集中到电路学习中。
4.情境导入
中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一开始就枯燥无味地传授知识,学生新奇的激情受到压抑,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教师通过栩栩如生的叙述,可以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活生生的场景中,使大家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5.趣味导入
瑞士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能支配内在动力,促成目标的实现”,所以有时用趣味性的故事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在讲授“机械运动”时,向学生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法国的飞行员用手抓住一颗德国子弹的故事,这一看起来有悖常理的现象很快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学习运动和静止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一下子就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类比导入
何为类比?就是以此物作比彼物或以彼物作比此物,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联系的一种常用手段,有时在新课的引入中也有意想不到的妙处。当课题内容与生活中的现象类似时,或新课与旧课内容相近时,可运用类比法提出新课内容,不但比旧出新,自然过渡,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我讲电压时,用形象的水压类比看不见的电压,从而引入电压的概念。
7.设疑导入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名言。亚里士多德又说过:“思维自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产生兴趣,就会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有好的效果。
因此教学导入新课时教师要善于设置疑问。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教师以适当的问题开始能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动力。我在讲“视力的矫正”时,问学生“现在好多同学都戴上了近视眼镜,为什么近视眼镜能矫正同学的视力呢?”这个与大多数同学有关的问题立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8.悬念引入法
提出带悬念的问题导入新课,给学生新鲜的感觉,能使学生对该知识有浓厚的兴趣。美国教育家哈曼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冷的生铁。”而设置悬念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我在讲“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向学生提问“人造卫星在天上绕地球转动为什么没有掉下来”时,学生马上说“因为卫星有发动机.”我又问“那为什么由报废的航天器而产生的太空垃圾有的也不掉下来呢?”这一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这样想,有的学生那样答,尽管他们一时找不到正确的答案,但求知的欲望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9.错误导入
所谓错误导入,就是根据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一些事物的错误认识,或人们的错误经验来提出相反的例证,从而引发学生的强烈好奇心,激发其兴趣。如在讲惯性时,先从一般人的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会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会运动的错误观念入手,一下子就将学生引入到要讲的课题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物理的导课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又恰当地运用不同的导入方法,注意导入的科学性、时间性,简明、实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