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初中思品课渗透情感教育

【作者】 张晓华

【机构】 新疆第一师十团中学

【摘要】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学;渗透;情感
【正文】
  长期以来,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品德课起着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学生不重视,老师难教。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德行分离的状况,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的思想教育的讽刺。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通过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新《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对情感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体现了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学习,还要突出对学生做人品质的关注和教育。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到教学与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如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一、精彩导入能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的兴趣
  精彩的导入,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艺术。也为教学过程创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也为一堂高效的课堂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我上课的一些例子谈谈如何导入和目标呈现。
  1、利用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导入。
  这种导入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和挖掘现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素材,它贴近学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初三第八课第二节《学会理财》时,我用学生过年的压岁钱现象导入。一提到压岁钱,学生情绪高昂,话语纷纷,每个同学跃跃欲试。在听完同学们对压岁钱的使用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地合理地使用压岁钱?引起学生的思考,导入课题,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合理消费和科学理财。这样的导入自然、贴切,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2、采用故事导入。
  听故事是学生最大的兴趣,我在教学中经常用这种方式导入。如初三第一单元中《勇于承担责任》我用“暴走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深受感动,渲染了情感氛围。讲完后我提出了“暴走妈妈承担了什么责任?你是她的子女又该承担了什么责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出示教学目标和独学提纲,引导学生独学,探究问题。但注意的是,故事不易太长,要与课文内容密切,讲述时要声情并茂,在故事中嵌入问题适时引起学生思考,通过故事自然引导学生自学课文。
  每堂课的导入方法要多样化,尽量不要雷同,而且要注意热点的引入要尽可能及时,使学生感到学思品是很有用的,因为它能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能帮助我们解释身边的事、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时事,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一些考试需要回答的知识点。
  二、联系实际,以情促学
  利用情感教学的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充满了激情,呈现出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课堂上活的内容、活的形式、活的情境变成了活的智力、活的能力、活的情感、活的精神和活的生命。?如七年级下第三单元第五课《人生难免有挫折》,我播放了震撼全国的《千手观音》作为新课导入,并介绍:他们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通过声音的振动来感受他们所不能听到的常人的音乐,并用他们仅能用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在观看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眼中含着泪花,那是被一种精神所震慑的。创设视听情境,为学生进入课堂和生成知识奠定了基础,让学生从感观升华到情感,整个课堂教学围绕教学内容,把情感教育和德育教育都揉合在一起,可以说是一种激情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情感教学使预设的教学活动具有更大的开放性和生成性,让每一堂思想品德课都充满了活力和激情,成为学生成长的快乐天地。
  三、注重情感交流,形成和谐师生关系
  俗话说得好,“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情是打开心扉的钥匙,沟通心灵的桥梁。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情感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挖掘他们的潜能,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1、用微笑给学生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用微笑带给学生自信,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鼓舞、激励学生。当老师面带微笑、怀着喜悦的心情走进教室时,学生也会因此感染到老师这一积极情绪,从而倍感亲切、温暖,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例如:我在上八上第四单元第三小节<<有容乃大>>时,我问学生:1、时下热播剧<<花千骨>>看过吗?2、大家喜欢花千骨身上的哪些品质?学生结合书中的内容,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接着我又通过实例让学生生明白培养这一品质生活中应注意什么。学生兴趣盎然,整节课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顺利进行。
  2、教师应充满爱心。爱心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起点,师爱可有多种形式。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如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
  四、坚持正面教育,在“育人”上做到以礼服人,以情动人
  首先,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差生。任何人都是需要肯定的。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避免盲目骄傲;对成绩落后的学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心灵的桥梁需要用情感去架设,用尊敬、信任、体贴、关爱去充实。以“爱”为根基的情感教育,对于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让我们用智慧和激情打造崭新的思品课堂,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