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浅谈

【作者】 刘 丽

【机构】 贵州省六盘水市第六中学



【正文】      阅读教学不仅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而且也是难点,研究阅读教学,我们不应仅仅局限于具体教学方法的研究,更应该深入探究阅读教学模式所依附的理论依据及教学策略,并以此为根基研究阅读教学方法。而“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是由三个阶段构成: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
  一、“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我们都知道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以理论为基础,在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环节或教学流程。“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外语学习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技巧的教学模式。
  我们都知道,英语阅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取并掌握一定的语言知识,而且还要加强对学生篇章结构、信息内容及阅读技能与策略的学习和培养。在阅读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去推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认知心理学把学生所拥有的这类知识归纳为图式知识。库克认为,图式知识是人的头脑中先存的知识或是背景知识。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图式是“对以往的感应或经验的一种主动的组织,它应当在任何协调一致的有机反应中发挥作用”。这就是说图式知识需要被激活,激活后它将主动参与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中,与新知识融合后形成更新的知识。研究实验都证明了图式知识对于正确理解阅读材料的重要作用。在“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中,利用“阅读前”阶段激活学生图式知识为阅读和理解短文做好准备。
  阅读教学是阅读语篇的教学,而语篇又是作用于语境中,具有语义连贯、意义统一的特点。因此,阅读教学应该是对语篇整体分析为目的教学活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对语篇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学习。宏观认知结构分析是通过研究语篇的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文章主旨大意和作者写作意图。微观认知结构分析研究句法衔接手段、句子功能等细节,使阅读者更加透彻理解作者思想。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基础阶段,应该培养他们从阅读短文中整体理解短文含义的意识,“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的“阅读中”阶段正是培养语篇意识的最佳时机。
  任何外语阅读教学都与语言学习理论密切相关。在外语学习理论中,输入输出理论为语言教学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输入与输出对学习者都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输入的内容经过学习者吸收和内化后,呈现在输出中。“阅读前”阶段是学习生词能够降低学生阅读文章的难度,使阅读输入成为可理解输入。“阅读中”阶段是学生通过输入,不断“吸收整合”的过程。最后,通过“阅读后”阶段的输出活动,检验学习结果,完成一个学习过程。
  二、“三段式”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教学策略就是教师为了解决教学中问题、达成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有效教学方法、操作原则。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在“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教学中,“阅读前”是阶段教学目标定位于激发阅读兴趣,激活相关背景知识,接触阅读材料中生词。“阅读中”阶段是通过阅读,理解文本、训练阅读技能。“阅读后”是巩固拓展阶段,通过听、说、读、写活动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与阅读技巧。
  1. 阅读前——背景激活策略
  阅读是一种主动思维过程。在“阅读前”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激发、引导学生的图式知识。利用教学辅助工具(视频、实物、图片等)、歌曲、游戏等都能较好地激活学生的图式知识。例如,当阅读有关“运动”话题时,教师通过视频、卡片引导学生回忆从日常生活或电视中了解到的运动的名称,形状,特点等,激发相关图式知识,为阅读中“同化”新信息提供图式框架。“插图观察法”,是在阅读前要求学生观察书中插图,根据图片想象相关话题内容,搜索已有的背景知识。如,人教版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Unit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是有关熊猫和大象的阅读材料。教师要求学生观察图片猜测老师喜欢的动物,猜动物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而学生对着两种动物也比较熟悉,通过谈论两种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自然引导学生相关的图式知识,为阅读中的推理验证打下基础。
  2. 阅读中——语篇整体推进策略及?重视技能训练策略
  ⑴语篇整体推进策略
  由于读者是通过阅读整体篇章来理解文本,所以,阅读教学必然是包括语篇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在内的语篇层次教学。虽然初中学的阅读材料篇幅不长内容简单,但是教师必须要有语篇教学的意识。教学中采用语篇整体推进策略,即通过粗读-细读相结合的方式把阅读材料整体地呈现给学生。第一遍学生粗读文章,教师提问一些有关大意的问题,让学生感知文章整体。第二遍细读文章,理解文中词句意义,教师提问有关细节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第三遍再通读全篇,整体感受文章结构、主要内容。以人教版的《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9为例,解释语篇整体推进的方法。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学生Yu Mei给她外国朋友Jenny 写的信,学生粗读短文后,并说出该信的主要内容。教师提问“What does the letter talk about?”“Read the letter quickly and tell me the main idea of it .”帮助学生了解短文大概内容。当学生细读短文后,教师提出问题“How does Yu Mei think of each subject ?”“Underline the subjects Yu Mei likes. Circle the subjects she does not like. ”教师所提问题都是关注细节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每一句话才能回答问题,达到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的目的。本环节旨在对学生进行寻读阅读训练,培养学生运用目标语言获取特定信息的能力,理解作者的看法和喜好。最后学生通读全文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then,but, after that, but I think 等连接上下文的单词和词组,有意渗透短文行文规则,为学生理解文章结构学习写作奠定基础。总之,语篇(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7页)整体推进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整体把握语言信息的能力。
  ⑵重视技能训练策略
  初中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教师重视词汇和语句的教学,忽视阅读技能培养。教师常常误认为学生词汇量小,只有学会单词才能理解短文。建构主义教学观认为,知识不是教师教的,而是学生在认识世界、理解世界过程中,通过吸收外部有关信息不断扩大或改变原有知识结构而进行“自我建构”的。根据此观点,学生的阅读技能应该是在阅读活动实践中,通过知识结构重组而逐渐建构起来的。在建构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建构机会和方法。初中阶段常用的阅读技能有略读、跳读、精读、预测、猜测生词等。在“阅读中”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示范、指导、任务驱动等方式渗透、操练各种具体的阅读技能。例如,(1)从标题猜测内容。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如何抓住标题中的各个关键词猜测文章大意。(2)读句预测。初读各段首、尾句猜测本段内容,通读全文验证推测的准确性。(3)跳读训练。填空练习,涉及到时间、地点或人名,要求学生寻找大写字母完成任务,训练学生跳读能力。(4)捕捉信息。通过快速阅读短文,完成表格,达到训练学生捕捉具体信息的能力。(5)抓关键。圈点、划线、批注能训练抓住关键词的能力,表述自己观点,也为短文复述或仿写奠定基础。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在教师的示范、引导、技能训练下逐渐建构起来的。
  3. 阅读后——加强拓展活动策略
  “阅读后”阶段的拓展活动是检查学习结果、巩固学习成果、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巩固阅读中所学的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同时发现知识和能力欠缺之处,为后一步学习明示方向。拓展活动可以以“听、说、读、写”形式进行。“听”的形式,教师自编或选取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听力材料,要求学生听后回答问题、判断对错。“说”的形式,采用复述、对话、角色扮演等。“读”的形式,阅读相关内容的故事、相关历史或文化背景知识简介等。“写”的形式,改写课文、续写故事、仿写短文。无论采用哪种活动形式,教师一定要明确的目的,清楚活动的作用,挖掘最有效的素材,争取收到最好效果。
  “三段式”阅读教学模式就是以激活背景知识为开端,经过阅读技能培养、阅读知识学习,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在此教学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能够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始终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一个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