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教学 实践中的几个问题及对策
【作者】 普天敏 詹 东
【机构】 云南省牟定县高平中心小学
【摘要】目前,我县正在大规模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其中“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备受推崇。在观摩他人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阐述了三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关键词】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对策研究
【正文】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既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完善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展示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在处理这些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再进行反思、实践、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交流话语权被少数同学把控,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全面参与。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几种极端的表现:一是学生不知道合作探讨什么内容;二是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其实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讲解,其他学生洗耳恭听;三是性格外向的学生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长此以往,交流互动变成了一部分同学向另一部分同学的灌输。
(二)课堂展示动机盲目,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造成“狂欢流行病”。有些教师和学生片面理解展示的目的,认为只要有展示,课堂就精彩,师生更为重视的是展示的存在,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的低效展示,如作秀型的展示、非必要的展示以及无效拓展的展示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加分”混乱,很多时候加分成了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有的教师误把“学习得分”理解为目的,过分强调“得分”,忽略过程;分分计较,“得分”只是一种记录,而学生内在的成长无法用得分进行统计;完全包办,每节课在黑板上列出小组得分情况,既流于繁琐,也干扰了正常的课堂节奏。
二、对策研究
(一)合理安排合作与交流的时机,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或仅靠个人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时。这时我们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完成多次实验,显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分组进行活动,将每组实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使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授人以鱼,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可能又会出现模糊状态。要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操作,共同探讨,形成正确结论,原先错了的学生也找到了错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这道题的理。
3、当问题具有多解性或争议性时。对于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我们总是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但由于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往往因同学们的各抒己见而争论不休。解决实际问题类应用题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使问题越辩越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认识课堂展示,提高展示效果
1、正确认识展示内容、类型、方式。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教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展示的欲望。设计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它既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也影响着课堂展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所以,导学案的编制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3、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学生开始时出于新奇,对这样的课堂能表示出较高的热情,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热情会减退,势必影响课堂效果。此时,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三)让“加分”加在实处,加在有效处
1、正确看待加分,让学生参与统计。我们认为,统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得分”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自我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才是目的,手段有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得分很重要,但学生的内在成长更重要;公布规则后,让学生自我裁定永远比由教师包办定夺更具可持续性。我们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统计员负责每节课上统计组内成员课堂学习(倾听对话、挑战质疑、提问设疑)的得分情况;甚至可以让学生下课时自己加分,组长监督即可;还可以在课堂展示发言时,得分多少由学生讨论决定,鼓励层次较低的学生多交流学习感悟。
2、采用分层性加分。一是问题分层,教师可以为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不同的加分,如一般难度的问题加1分,比较难的问题加2分,有挑战性的问题加3分甚至更多。二是学生分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同一难度的问题,A类学生回答加1分,B类学生回答加2分,C类学生回答加3分。对话交流、质疑挑战、提问设疑的得分应拉开差距,对质疑挑战或提出疑难的学生要格外予以鼓励。
3、掌握加分的有效性原则。加分的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分要加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挑战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设置加分项目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水平,避免无意义的加分。非常简单的问题,无需加分,只需快速抢答就可以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多时,可以共同回答;相同的问题,就无需一个个回答或展示。
当然,我们在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这有待于我们更多地在教学中实践和反思,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继坤.合作学习与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5,33(4)
[2]王海丰.课堂因展示而精彩——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展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3,(8)
[3]周华.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分”应遵循的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一种既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又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完善课堂教学、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标的教学模式。在此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汇报展示是很重要的环节,通过观察和实践,我发现在处理这些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于我们再进行反思、实践、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交流话语权被少数同学把控,没有调动所有学生全面参与。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几种极端的表现:一是学生不知道合作探讨什么内容;二是学生只是表面上的合作,其实是成绩好的学生在讲解,其他学生洗耳恭听;三是性格外向的学生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长此以往,交流互动变成了一部分同学向另一部分同学的灌输。
(二)课堂展示动机盲目,有些展示活动只是虚假的繁荣,造成“狂欢流行病”。有些教师和学生片面理解展示的目的,认为只要有展示,课堂就精彩,师生更为重视的是展示的存在,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的低效展示,如作秀型的展示、非必要的展示以及无效拓展的展示等。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加分”混乱,很多时候加分成了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有的教师误把“学习得分”理解为目的,过分强调“得分”,忽略过程;分分计较,“得分”只是一种记录,而学生内在的成长无法用得分进行统计;完全包办,每节课在黑板上列出小组得分情况,既流于繁琐,也干扰了正常的课堂节奏。
二、对策研究
(一)合理安排合作与交流的时机,增强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1、当学生个人独立操作的时间和条件不充足,或仅靠个人的思考得出的结论不全面时。这时我们如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每个学生完成多次实验,显然是行不通的。如果分组进行活动,将每组实验的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这样就可使活动时间得到保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2、当学生独立思考出现困难时。如果教师直接给出解法,授人以鱼,学生以后遇到这类问题可能又会出现模糊状态。要是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经历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就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实际操作,共同探讨,形成正确结论,原先错了的学生也找到了错的原因,并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这道题的理。
3、当问题具有多解性或争议性时。对于教学中的开放性问题,我们总是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策略。但由于这类问题的解题策略不唯一,答案不唯一,往往因同学们的各抒己见而争论不休。解决实际问题类应用题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思考问题,使问题越辩越明,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挥,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多向思维、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能力,培养了创新精神,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二)正确认识课堂展示,提高展示效果
1、正确认识展示内容、类型、方式。展示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展示,展示到什么程度,需要展示的问题如何分配,每一个问题按照什么方式或思路展示,在课前都要有适当的预设。每一个问题都有它的教学价值,只是展示的程度需要教师掌控,有些问题只要一带而过,有些问题却需要深入追究,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切不可平均用力,泛泛而谈。
2、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引导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诱发学生展示的欲望。设计问题的关键之一是学生手中的导学案,它既影响着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也影响着课堂展示和师生互动的教学效果,所以,导学案的编制要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好说。因此,设计恰当的问题是关键。
3、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学生开始时出于新奇,对这样的课堂能表示出较高的热情,时间长了,新鲜感没了,热情会减退,势必影响课堂效果。此时,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互动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展示兴致。
(三)让“加分”加在实处,加在有效处
1、正确看待加分,让学生参与统计。我们认为,统计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得分”只是一种手段,让学生自我检测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才是目的,手段有多种,但目的只有一个;得分很重要,但学生的内在成长更重要;公布规则后,让学生自我裁定永远比由教师包办定夺更具可持续性。我们可以让每个小组的统计员负责每节课上统计组内成员课堂学习(倾听对话、挑战质疑、提问设疑)的得分情况;甚至可以让学生下课时自己加分,组长监督即可;还可以在课堂展示发言时,得分多少由学生讨论决定,鼓励层次较低的学生多交流学习感悟。
2、采用分层性加分。一是问题分层,教师可以为不同难度的问题设置不同的加分,如一般难度的问题加1分,比较难的问题加2分,有挑战性的问题加3分甚至更多。二是学生分层,教师可以把班级学生分为A、B、C等几个层次,同一难度的问题,A类学生回答加1分,B类学生回答加2分,C类学生回答加3分。对话交流、质疑挑战、提问设疑的得分应拉开差距,对质疑挑战或提出疑难的学生要格外予以鼓励。
3、掌握加分的有效性原则。加分的意义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加分要加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挑战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教师设置加分项目时要考虑问题的难易度,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水平,避免无意义的加分。非常简单的问题,无需加分,只需快速抢答就可以了;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较多时,可以共同回答;相同的问题,就无需一个个回答或展示。
当然,我们在实施“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问题,这有待于我们更多地在教学中实践和反思,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在反思中得到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继坤.合作学习与小组建设的有效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中学教学教研专辑,2015,33(4)
[2]王海丰.课堂因展示而精彩——浅谈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课堂展示[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B),2013,(8)
[3]周华.小组合作学习中“加分”应遵循的原则[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