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作者】 钟 芳

【机构】 新疆兵团第六师芳草湖五场学校

【摘要】在升学率压力之下,语文教师开始重教不重学,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完全吸收掌握其精髓。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时代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教育的重心由传递和储存知识向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转移。教师已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而语文教学则是所有学科的基础,更应强调“学法”的指导,需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如何阅读则是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础。
【关键词】重心;语文教学;基础;学习方法;阅读
【正文】
  传统语文教学的知识记忆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信息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语文是中学文化基础课程中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基础。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惯以文章结构解析范文思想内容,以积累训练为主要方法模式,渐渐形成应付考试的学习方式。如今,语文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变革是发展的必然,语文能力则是重点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及应用信息的能力。阅读正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探讨。
  一、确立阅读教学思想
  语文阅读学习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标筛选、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过程;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通过科学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在教学中应把培养获取、筛选、处理信息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形态节点,把语言的感受积累使用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作为教学的核心节点,把课外阅读文前提示中的思考问题和语言积累作为训练创造性思维的关键节点,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节点。根据双主教学原理,语文阅读学习又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体验生命、发现自我、建构智慧心理和个性心理的过程。所以把培养学生生存发展终身需要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健康人格作为阅读教学的目标节点。
  二、归纳阅读方法
  根据不同的文章类型采用不同阅读方法。本文总结出三种阅读方法,分别是框架阅读法、逆向阅读法及比较阅读法。
  框架阅读法着眼于文章整体,是根据某一类文体的内容特点和规律性,经过分析和归纳,形成各个结构框架。学生在阅读此类型内容时,便可按已有的框架进行归纳对比,迅速找到相应的内容,更好地把握记忆。例如议论文便可采用此法,论文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这三个要素可以构成议论文的阅读框架。按这一框架,可看出议论文提出了什么样的论点,怎样提出,应用哪些内容作论据,是怎样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边读边思考框架中所涉及到的内容,读完以后就会对这一类文体的内容和特点掌握得更清楚全面。框架阅读法的关键在于制定出适合的框架。且该框架要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一般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如记叙文的六要素,小说的三要素,就是现成的框架。具体的阅读依靠框架的引导,而框架又不断受具体阅读内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这样便能使阅读既多快好省,又不失其灵活性。从而掌握的知识也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条理化,越来越巩固。
  逆向阅读法即阅读时不按常规先阅读文章内容,而是看到文章标题或文章论点时,先考虑如果让我来写该如何写?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会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深刻,留下的印象也更强烈。综上所述,可归纳出逆向阅读法一般遵循的顺序是:问题、思考、求证、对照、彻底理解。同时也可以看出,这种阅读方法的核心是独立思考,只有强调善于独立思考,充分调动思维的积极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较阅读法,有比较才有鉴别。在阅读过程中对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发现矛盾,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比较阅读主要分为同中求异比较法和异中求同比较法。同中求异是在看似相同的内容中,仔细寻找细微差别,异中求同是从个别中寻找一般,在个性中寻找共性。
  阅读方法关键在于学生运用得法于否。同一方法同一老师相授,学生或得法或不得法,领悟能力的高低,学习过程的快慢各不相同,不能悟者,授之以渔又有何用?故此从知法到得法的过程是很漫长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自始自终强调学生的自主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从学会到会学的飞跃。
  三、设计课外阅读教学模式
  课外阅读指导是语文阅读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前承课堂教学后接课外阅读的关键链接,教学任务的核心是指导。根据课内阅读习得的方法指导课外阅读,并期望学生将课内课外学到的方法迁移到没有教师指导的校外阅读,获得终身学习的所需要的阅读方法和能力。
  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会外储内化。在信息飞速发展的现在,运用互联网、电脑储存掌握课外阅读知识已屡见不鲜,在引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的指导及推荐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可计划性的组织学生进行定量定向的自主阅读活动训练,把储存处理的信息内化为学生的心理知识结构、信息处理能力、与语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认识自我生命价值,发展丰富健康的个性。在课外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指导,分享阅读心得,讨论阅读观感,结合语文课文教学中习得的阅读方式,在中间阶段,可轮流安排学生扮演教师角色,加强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及对阅读方式的掌握,后期阶段可让学生进行写作,把在阅读中学到的方式加以运用,消化为自身的能力。
  总之,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之基础,教导学生学会阅读,快速正确有效的读到文章所要阐述的“关键点”,是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关键。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发掘着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的乐趣,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实现教学授之以渔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