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
【作者】 卢忠海
【机构】 贵州省松桃县盘信民族中学
【摘要】要在信息技术捰上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把爱走进学生的心灵;同时要尊重每位学生;更要对学生多一点宽容。【关键词】信息技术;建立亲和;师生关系
【正文】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新兴又普及了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不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下面谈一点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
一、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短短的评语……只要寓用心传送的关爱,就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产生新的智慧。
记得在教几何画板时,有一个不爱发言的同学,当我走过他的身边时,他突然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的这个画怎么样?”他用几何图形拼了一辆自行车,确实做得不错,我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演示让大家观看,虽然他做的作业不是本节课的内容,我也为他的大胆想法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从此以后,他就对几何画板情有独钟,当我讲到动画的时候,他就开始研究怎么让他的自行车动起来,虽然他最后没有让他的自行车动起来,但他对几何画板却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并不在于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觉得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首先要向学生认可这门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课程,因此我在选择任务是尽量做到以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为选材,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就是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其次是要合理的应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设计活动时注意过程和评价,注意观察活动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赞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支持和帮助他们。因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可以使孩子有信心走向成功,相反如果老师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孩子去做的过程,很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没有信心去参与活动,更不要说什么成功了。因为教师的爱奠定了学生的走向成功的基石。
二、尊重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和。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合作,对于初中生来说信息技术教的是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又加之没有统一考试,他们学习起来没有压力的,因此我们只要能够尊重的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并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说是没有困难生的。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识和人格健全的人。记得我教的一个班有几个同学老是迟到或早退,面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很多种办法效果教不明显。后来我采取主动出击,只要有学生没来上课,我讲完课学生练习时就出去找,我到后我就问他们去哪里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我下次再长,其他一概不问。这样几节课后,当我再问他们今天有没有不到的同学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那几个学生不管是不是认真听课,他们都不逃课了。尊重学生不一定要说: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就可以了。
三、多一些宽容
处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宽容,应是教师的一种事业追求;容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记得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我在上面讲,他就借着我的话题骂,刚开始我没理他,琮了几天我上课的时候他又在骂,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有一位同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一直在骂人,不知他累不累,也没没有听课,不如让他站起来骂好吗?”同学们都说“好”我停了一会儿说:“算了,还是给他留点面子吧。”我看他马上把头低下了。下课后我并没有找他而是找他旁边的一个女生谈话,因为上课他们俩一直在窃窃私语,我并没有跟她谈起上课骂人的事,而是鼓励她要发挥自己和聪明才智,为已所用。后来那个女生没有再和他说话,而是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完成信息技术的作业。当我走过去的时候,那个在课堂上骂人的男生对我说:“老师你找她谈话,表扬了她,她能不做作业吗?如果你表扬了我,我也会认真听,认真做作业的。我期中都比她考得好。”我说:“是吗?”他说:“你不信?”我说:“我信,我也很想找你谈话,但时机还没有到,不过我现在就想与你聊聊,你愿意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没有再指出他骂人的事,就和他随便的聊了聊,接下来的信息技术课再也没有听到他骂人,他也开始认真做起作业来了,我也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在课堂上骂人了。
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批评和争鸣正是宽容的一种表现”。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努力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在许多老师心里,已变得日趋急切,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理念,注入到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支,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和大家共勉。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新兴又普及了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的环境不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掌握信息技术的学生,是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下面谈一点在信息技术课上如何建立亲和的师生关系。
一、让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应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每个细小的教学行为中。教师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短短的评语……只要寓用心传送的关爱,就能走进学生五彩缤纷的内心世界,触摸到一个个灵动的生命,产生新的智慧。
记得在教几何画板时,有一个不爱发言的同学,当我走过他的身边时,他突然对我说:“老师你看我做的这个画怎么样?”他用几何图形拼了一辆自行车,确实做得不错,我表扬了他,并把他的作品演示让大家观看,虽然他做的作业不是本节课的内容,我也为他的大胆想法给予了表扬和鼓励,从此以后,他就对几何画板情有独钟,当我讲到动画的时候,他就开始研究怎么让他的自行车动起来,虽然他最后没有让他的自行车动起来,但他对几何画板却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相信这就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学习并不在于学到了什么,而是学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我反思了很长时间,觉得要想上好信息技术课,首先要向学生认可这门课。信息技术课是一门以任务驱动为主线的课程,因此我在选择任务是尽量做到以贴近学生生活内容为选材,让学生感到信息技术课就是在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课。其次是要合理的应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在设计活动时注意过程和评价,注意观察活动的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他们赞杨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就在他们的身边支持和帮助他们。因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老师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就可以使孩子有信心走向成功,相反如果老师只注重结果而忽视孩子去做的过程,很可能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没有信心去参与活动,更不要说什么成功了。因为教师的爱奠定了学生的走向成功的基石。
二、尊重每位学生
教师的爱是以对学生的尊重为前提和。有了尊重,才有师生间的平等对话,沟通合作,对于初中生来说信息技术教的是一些最简单的知识,又加之没有统一考试,他们学习起来没有压力的,因此我们只要能够尊重的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并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信息技术课上,应该说是没有困难生的。学生只有得到教师的尊重,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意识和人格健全的人。记得我教的一个班有几个同学老是迟到或早退,面对这个问题我采取了很多种办法效果教不明显。后来我采取主动出击,只要有学生没来上课,我讲完课学生练习时就出去找,我到后我就问他们去哪里了,并告诉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我下次再长,其他一概不问。这样几节课后,当我再问他们今天有没有不到的同学时,同学们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那几个学生不管是不是认真听课,他们都不逃课了。尊重学生不一定要说:只要让孩子感受到就可以了。
三、多一些宽容
处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孩子,犯错误是他们的权利。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宽容,应是教师的一种事业追求;容错,是教育的一种理想境界。记得我教过这样一位学生,上课时我在上面讲,他就借着我的话题骂,刚开始我没理他,琮了几天我上课的时候他又在骂,我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你们有一位同学老师在讲课的时候,他一直在骂人,不知他累不累,也没没有听课,不如让他站起来骂好吗?”同学们都说“好”我停了一会儿说:“算了,还是给他留点面子吧。”我看他马上把头低下了。下课后我并没有找他而是找他旁边的一个女生谈话,因为上课他们俩一直在窃窃私语,我并没有跟她谈起上课骂人的事,而是鼓励她要发挥自己和聪明才智,为已所用。后来那个女生没有再和他说话,而是认真地听课,认真地完成信息技术的作业。当我走过去的时候,那个在课堂上骂人的男生对我说:“老师你找她谈话,表扬了她,她能不做作业吗?如果你表扬了我,我也会认真听,认真做作业的。我期中都比她考得好。”我说:“是吗?”他说:“你不信?”我说:“我信,我也很想找你谈话,但时机还没有到,不过我现在就想与你聊聊,你愿意吗?”他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也没有再指出他骂人的事,就和他随便的聊了聊,接下来的信息技术课再也没有听到他骂人,他也开始认真做起作业来了,我也相信他以后再也不会在课堂上骂人了。
当然,“宽容不等于放纵”,“批评和争鸣正是宽容的一种表现”。
在大力提倡创新教育的今天,努力建立起亲和的师生关系,在许多老师心里,已变得日趋急切,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理念,注入到自己的教育思想中支,渗透到各科教学之中。在这里我只是谈了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能和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