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识字教学的方式与运用
【作者】 陈荣伦
【机构】 四川省昭觉县民族重点寄宿制小学
【正文】 识字教学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速度和质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在传统的低段识字教学的课堂中,主要是由教师去帮助学生归纳生字的结构、特点、读音、字义、组词,然后再通过反复的读写来强化记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学习,没有积极识字的热情和兴趣,没有自己的观察和发现,更是与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相脱节,所以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记得快,忘得也快,不能准确区分字形,对字义不理解,造成在运用中出现同音字不分,形近字混淆的现象,识字量提高太慢,阅读上有障碍等现象时有发生。孩子们的识字现状,让我深深感受到探究新的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在识字教学中,怎样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谈谈自己一些教学方法。
在字音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tǎo”,而不读“cù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在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但遇到其中来。
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着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学生由此类推,很快便发现了许多小窍门,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当然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肯定与语言有关,结果一查字典,与自己判断的一个样。他们高兴的心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课前可以运用FLASH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课件,将死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利用动画情境,分析字形、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二、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教学过程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和“入”;“大”和“天”等形近字的比较。这样通过比较进行识字识字,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还可以减少孩子们写错别字的几率。
三、通过肢体动作,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挑、跳”两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挑?(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在跳?(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通过肢体动作来识生,从而强化了孩子们的认识。
四、借助游戏活动,在体验中识字
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引导学生编成“木禾只差一撇,千万不要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利用编顺口溜、编儿歌,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只要我们勤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而只有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时,才能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
在识字教学中,怎样教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学习方法的选择又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时要灵活的选择教学方法。下面我就识字教学谈谈自己一些教学方法。
在字音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偏旁让学生猜猜它的读音,如“消、削、抱、姑、苍”等字,都可以根据它们的偏旁读出它们的读音。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字都能根据它的偏旁读出正确的字音,像“捎”,偏旁是“肖”,但它读“shāo”,而不是“xiāo”,还有“讨”偏旁是“寸”,但它读“tǎo”,而不读“cùn”。但这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在字形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歌谣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学“灭”时,我教给学生这样来记:火上盖个盖,一盖火就灭;在教学“料”时,我教给学生这样记:今天上集,买米一斗。而在教学“思”时,有的学生则自己编起了歌谣:虽有十个口,却有一颗心;心在田下头,偏爱勤思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只要交给学生正确的识字方法,学生就会以极大的热情但遇到其中来。
在字义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字的字形就代表着它的意思,像“捎”和“梢”,虽然都读“shāo”,但“捎”的部首是“扌”,显然与动作有关,“梢”的部首是“木”,当然与树木有关。于是在教学中,我就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分析,引导他们注意区分同音字、形近字的区别。学生由此类推,很快便发现了许多小窍门,如“恨”的部首是“忄”,它的字义当然与心情有关,“论”的部首是“讠”,它的字义肯定与语言有关,结果一查字典,与自己判断的一个样。他们高兴的心情自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这就更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如何利用教材的优势,尽可能地挖掘孩子的最大潜能,让识字变得轻松、愉悦,让阅读提前实现,使学生可以马上把他们的识字成果运用于阅读中,增加语文学习的成就感,增强语文学习的兴趣,我认为识字教学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在直观体验中识字
课前可以运用FLASH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课件,将死板的方块字,演变成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利用动画情境,分析字形、结构,运笔示范,把比较抽象的起笔、行笔、收笔等过程直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思维就会活跃,记忆也就深刻。
二、创设对比情境,在比较中识字
教学过程中,面对形近字、同音字、音近字、多音字,教学时,我注意创设换偏旁、辨字形、析字意、纠错别字、入语境等对比情境,学生通过区别比较体验,找出一些字的异同之处来进行识字,加深印象,提高识字的准确率。如:“人”和“入”;“大”和“天”等形近字的比较。这样通过比较进行识字识字,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形近字的区别,还可以减少孩子们写错别字的几率。
三、通过肢体动作,在体态表演中识字
汉字中有许多会意字,面对善长于形象思维的小学生,在课堂上,我经常创设恰当的动作、表情等体态情境,课堂教学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如在教学“挑、跳”两个生字时,首先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动作,说说老师此时在做什么?老师用什么在挑?(提手旁)所以我把这个提手旁先描红。再说说老师用什么在跳?(足字旁)我就把这个足字旁描红,通过肢体动作来识生,从而强化了孩子们的认识。
四、借助游戏活动,在体验中识字
在区别一些字形时,引导学生编成“木禾只差一撇,千万不要混淆。兔子长着短尾巴,竖弯钩上一点趴。小鸟不能没眼睛,头上一点要看清。”利用编顺口溜、编儿歌,能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总之,识字教学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任务,只要我们勤思考,就会发现许多有趣的识字方法。而只有我们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时,才能让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