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策略
【作者】 黄金华
【机构】 广西百色市那坡县龙合乡定业初级中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占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然而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那么乐观,教师要不但通其理还要善其文,作文训练要系统化、具体化。改变作文教学单一教法,将其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要学生美感熏陶之中领悟写作方法,领会写作技巧,善积累写作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考语文试卷占分比重即可略见一斑,可是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其原因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对外界认识不多,可阅读的书籍少,再者是教师写作修养偏低,作文指导不得法,自然作文水平较低。如何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领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毛志成教授曾说:谁能使学生写作文时不但无压力,而有摩拳擦掌的欲望,这位语文教师至少取得了成功的一半,甚至不只一半!”农村初中学生见世面较少,对未知的世界会更好奇更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多云阅读名篇佳作,给他们在总阅读中去品味佳作中引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人物个性描写,华丽的语言表达……. 让他们常常陶醉其中;教师还应多样化去开展阅读活动,如:读名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名句积累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也爱上了写作。兴趣旦产生了,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有了,创作的欲望也就有了,动力就足了。
二、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写作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农村学生从小接触到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真切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上山放牛赶羊、砍柴割草,下河摸鱼捉虾,到山箐翻螃蟹等都能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这些经历详细地记录下来。农村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做些家务、农活,把这些记录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这样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以身边的人与物人手.就有话可说,对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有了这些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虚假空洞了。
三、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积累优美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宽窄,与他的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读书破万卷”.对山区农村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山区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农村教学条件这几年有所改善,学校图书室有了一部分图书供学生阅读,但很多学生多年来养成不读书的习惯和意识,他们不愿意借书来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作文水平就成了一种奢谈。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读一篇文章,然后摘抄好词二十个,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十句,上交给教师检查。刚开始-学生很不情愿,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自己也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好词好句。
如写父爱、母爱时学生能用上下面这些好词好句:
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棉衣,为我抵御严寒。然而面对失败和挫折,父爱是一瓶良药,治好我失落的心:面对赞扬和奉承,父爱是一个锥子.刺破我那虚无的梦;面对烦恼和忧愁,父爱是一阵清风,吹去我那杂乱的思绪。母爱是船,载着我们少年走向成熟;母爱是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用她的光照亮了我们。
四、力求学生重视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好文章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有深度的内容,二是精彩的文字表达。事实上,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要真正留住一个有深度的思想,就必须寻求、借助准确的表达,否则即使记录下来,也会大打折扣。丰富的词汇量和对其驾驭自如的能力是准确表达的基础。字词教学往往存在误区:重默写轻运用,字词虽然经常默写.但出现在作文上的问题仍然不少,许多学在写作时依旧词不达意。词语会书写了,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结,恰恰是学习语言的开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把传统“抄写生字词”改为“诵读记背含生字词的句子”。古人为写,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诵读如流,让学生选择文中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这样既能训练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得益彰。
在阅读中培养写作手法运用能力,一篇好文章总是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而成的,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芦花荡》,为鲜明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不但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而且还借助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为了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运用能力的培养,我采取“提前预告”的方式。在教学单元课文之前,学生提前阅读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短文,学生带着写作问题学习本单元课文,有目的地积累写作知识,选择有关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写作训练的路径,既有利于文本的深度阅读,又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勤观察善实践,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我要求学生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努力实践,一定要写出自己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简单的照抄和模仿.而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我心目中的老英雄》,当学生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很自然地想起了为新中国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周边访问老红军同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结果学生写得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冬天下雪的日子,学生喜欢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嬉戏.我也趁机布置了一篇作文《雪中趣事》。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感可抒。这样让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特别是底子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艰难更是不言现时喻了,但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上述训练,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一定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中考语文试卷占分比重即可略见一斑,可是当前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效果并不是那么理想,其原因是农村初中的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对外界认识不多,可阅读的书籍少,再者是教师写作修养偏低,作文指导不得法,自然作文水平较低。如何紧密结合农村实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多年从事农村语文教学,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领学生阅读名篇佳作,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毛志成教授曾说:谁能使学生写作文时不但无压力,而有摩拳擦掌的欲望,这位语文教师至少取得了成功的一半,甚至不只一半!”农村初中学生见世面较少,对未知的世界会更好奇更兴趣,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引领学生多云阅读名篇佳作,给他们在总阅读中去品味佳作中引人的故事情节,精彩的人物个性描写,华丽的语言表达……. 让他们常常陶醉其中;教师还应多样化去开展阅读活动,如:读名作比赛,讲故事比赛,名句积累比赛等活动,让他们爱上语文,爱上阅读,也爱上了写作。兴趣旦产生了,那么,学生的写作热情就有了,创作的欲望也就有了,动力就足了。
二、指导学生积累生活素材,丰富学生写作材料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样的文字。”农村学生从小接触到大自然.对农村的自然风光有着真切的认识和真挚的情感。上山放牛赶羊、砍柴割草,下河摸鱼捉虾,到山箐翻螃蟹等都能给他们带来深切的感受。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这些经历详细地记录下来。农村学生或多或少都能做些家务、农活,把这些记录下来,也是不错的素材。这样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以身边的人与物人手.就有话可说,对自己了解的人、事、物容易写得生动具体,有了这些素材,写出来的文章就不会虚假空洞了。
三、要求学生摘抄好词好句,积累优美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阅读量的多少、知识面的宽窄,与他的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读书破万卷”.对山区农村学生来说很难做到,山区有部分学生课外阅读几乎为零。农村教学条件这几年有所改善,学校图书室有了一部分图书供学生阅读,但很多学生多年来养成不读书的习惯和意识,他们不愿意借书来读,在这种情况下要提高作文水平就成了一种奢谈。我要求学生每周必须读一篇文章,然后摘抄好词二十个,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十句,上交给教师检查。刚开始-学生很不情愿,但坚持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自己也能在作文中恰当地运用一些好词好句。
如写父爱、母爱时学生能用上下面这些好词好句:
父爱是一把伞,为我遮风挡雨;父亲是一件棉衣,为我抵御严寒。然而面对失败和挫折,父爱是一瓶良药,治好我失落的心:面对赞扬和奉承,父爱是一个锥子.刺破我那虚无的梦;面对烦恼和忧愁,父爱是一阵清风,吹去我那杂乱的思绪。母爱是船,载着我们少年走向成熟;母爱是月亮,我们是一颗颗星星,用她的光照亮了我们。
四、力求学生重视阅读,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好文章必须有两样东西,一是有深度的内容,二是精彩的文字表达。事实上,内容是依赖于表达的,要真正留住一个有深度的思想,就必须寻求、借助准确的表达,否则即使记录下来,也会大打折扣。丰富的词汇量和对其驾驭自如的能力是准确表达的基础。字词教学往往存在误区:重默写轻运用,字词虽然经常默写.但出现在作文上的问题仍然不少,许多学在写作时依旧词不达意。词语会书写了,不是学习语言的终结,恰恰是学习语言的开始。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主要做法是:首先,把传统“抄写生字词”改为“诵读记背含生字词的句子”。古人为写,无一例外要求学生诵读如流,让学生选择文中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不但可以训练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这样既能训练学生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使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相得益彰。
在阅读中培养写作手法运用能力,一篇好文章总是综合运用多种写作手法而成的,例如语文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芦花荡》,为鲜明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不但把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而且还借助了对比衬托的手法,为了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运用能力的培养,我采取“提前预告”的方式。在教学单元课文之前,学生提前阅读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短文,学生带着写作问题学习本单元课文,有目的地积累写作知识,选择有关材料,做到心中有数。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写作训练的路径,既有利于文本的深度阅读,又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五、鼓励学生勤观察善实践,写出自己真情实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了让学生有源源不断的写作活水,我要求学生要勤于观察,善于积累,努力实践,一定要写出自己真情实感。一篇好的文章,绝不是简单的照抄和模仿.而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如写《我心目中的老英雄》,当学生看到作文题目的时候,很自然地想起了为新中国建设抛头颅、洒热血的红军战士。我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周边访问老红军同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让他们用心去听,用心去记,结果学生写得感情真挚+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冬天下雪的日子,学生喜欢打雪仗、堆雪人,在雪地里嬉戏.我也趁机布置了一篇作文《雪中趣事》。所写的内容与学生生活贴近.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情感可抒。这样让学生不断积累,不断实践,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又是一个非常艰辛的过程,特别是底子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作文教学的艰难更是不言现时喻了,但只要踏踏实实地做好上述训练,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一定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