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美术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研究
【作者】 杨 柳
【机构】 贵州省罗甸县逢亭镇纳坪民族小学
【摘要】创新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新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学生在绘画方面缺乏创新性。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创新性,函待提高。【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教育;审美教育
【正文】
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全人类都创新了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断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的可行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学生美术创新活动是势在必行的。
创新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新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学生在绘画方面缺乏创新性。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创新性,函待提高。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力的培养。
学生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中学生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新。作为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回归创新,发展学生的优势,运用创新教育理论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学生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的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已受了一定的传统教育的学生,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本,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新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学生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学生在不注意中已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这样打破了常规地进行常规纪律、绘画欣赏,提出要求等教学内容的模式。
二、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学生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学生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几点措施
1.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比如,学校定时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活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的扩展思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自由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让其充分发挥个性自由。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生是有感情的个性主体,对每件事物,每件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美术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阐述自己的情感、感受的机会,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位学生不论其品质的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只有把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新力放在首位,才能启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新力,点燃他们的创新力。针对素质要求,营造创新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新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新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01.
[3]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美术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全人类都创新了美术,成为一种文化实体的一部分,所以不断提高全民的审美素质,是基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相对的可行性和紧迫性。纵观我国现时期美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努力改变学生美术创新活动是势在必行的。
创新教育是当今现代化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也是进行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创新对人的发展,对社会的贡献,对人类的进程都密切相关。目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一个不容忽视也不容回避的事实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学生在绘画方面缺乏创新性。激发学生在绘画中的创新性,函待提高。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新力的培养。
学生在接触美术作品时,除了蜡笔、水彩、水粉、油画等一些常见的美术作品之外,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数动画片了。由于长期浸润于卡通人物中,过分的甜美,使孩子画出的图形都带有明显的卡通痕迹,缺乏阳刚之气和一种古朴稚拙的生命本色。所以,我们平时应尽可能地提供机会,多给学生欣赏一些不同形式、不同种类和风格的美术作品。比如欣赏非洲的图腾柱,让学生感受原始艺术稚拙、古朴、粗犷之美;让中学生感受色彩的艳丽;有针对性地欣赏一些现代艺术,让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剌激,从而开拓思维,启发创新。作为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回归创新,发展学生的优势,运用创新教育理论来开展自己的教学尝试。
一、还以想象天性,遵循发展规律
学生开始画画时,似乎完全沉湎于自己的活动之中,虽然他们看见自己的画的痕迹时非常高兴,但他们似乎并未想到一种主题或目的。这种愉快活动的痕迹加强了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是个人成就感的重要源泉,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这种满足感一直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创作中对自己的不断认同和其他人对他们的认同,就会大大地影响他的创作。所以,学校的美术教育起着关键的作用。还以原来的那种无拘无束的创作活动,海阔天空的想象,是这个时期该做的事。
教好美术课,奠定创作基础。已受了一定的传统教育的学生,要使他们感受到一种全新的开始,一种发挥自己想象的冲动,是上好美术课的主要任务。我相应地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例如上课时,在黑板上分别画了四个相同的图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同学轮流以图形为基本,随意在周围添画,看最后哪一组画完的作品最有趣、最有创新力和想象,学生热情高涨,激动不已,充分调动了内在的天赋与潜能。或是出示一张很大的画,让学生讲讲这画中的内容,以及谈谈自己的感受,接着,教师在画的一个空间上画一笔,然后,让学生想象这是什么。接下来让几个同学一起在画上画出自己所想的、所知道的东西。最后,教师采用声、形结合的方法不断出示一些比较大胆的学生画,以及播放动物、流水、自行车、汽车的声音(增加学生的遐想)。在这样的气氛中,进行审美创作活动,使学生在不注意中已体会到美术创作的自主性,这样打破了常规地进行常规纪律、绘画欣赏,提出要求等教学内容的模式。
二、创设艺术气氛,完善交流环境
学生自从有了交流的意识开始,语言虽在一定范围内能帮助他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但不是全部的,而绘画便成了这一阶段学生最易接受和表达自己感情和情绪的一种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屡见一些学生在一起边画、边叫、边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教育的影响,他们的这种表现方法越来越远离他们,所以,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应及时地发现这一特征,因势利导,积极创设艺术氛围,不断完善学生的交流环境,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交流,情绪得到体验。
三、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几点措施
1.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机会,创设一个安全自由的空间。
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比如,学校定时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这样既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活动。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关键。教师要多角度、多层次的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断的扩展思路,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3.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自由
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独特的个性,并让其充分发挥个性自由。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尽量多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学生是有感情的个性主体,对每件事物,每件美术作品都有自己的独特感受。美术课堂上应尽量给学生阐述自己的情感、感受的机会,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4.科学评价、鼓励创新
“赞许犹如阳光”。的确,每位学生不论其品质的好坏,成绩优劣,无不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肯定和鼓励,学生总朝着老师鼓励的方向发展。
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是现代社会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所以,只有把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创新力放在首位,才能启发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敏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才能把学生培养成勇于开拓、锐意进取的创新型人才。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力,都有自觉探索愿望。我们应当在教学中发展他们的创新力,点燃他们的创新力。针对素质要求,营造创新教育的时间、空间、环境,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潜在探索欲、创新力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动力,使其创新力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郑立平.《把班级还给学生——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01.
[3]崔允漷《有效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