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通过情感教育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
【作者】 李 晶
【机构】 新疆石河子总场第一中学
【正文】 教育对人的培养通常是通过学校教育去实现的。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培养和塑造人的素质。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的德育功能,必须在教学中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发挥出来。本文拟从通过情感教育方面,谈谈通过具体教学,深化思想品德课德育功能,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在备课方面深化情感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只有心中有数,讲起课来才能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某部分教材时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了解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认识,经过判断、分析,系统地加以理解,然后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德育教育以培养人参与社会、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如果培养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为了使教学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就要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情感上将思想品德课认真对待,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要注意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愉快教学”上深化情感教育
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如果“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另外,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小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了无比乐趣,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读书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脉搏的跳动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看问题时看得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思想品德课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坚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育人”上深化情感教育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学困生。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骄傲自大;对学困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学困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有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能激发探讨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上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我在上课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并帮助他们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随着学习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理解,并且通情达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我们从另一个觉度讲,社会要发展,要前进,总是通过人的活动去实现的,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过程就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得益于它受教育的程度、状况和质量,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人,造就现代人。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也即是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点。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使得学生的厌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了情感教育通过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生产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活动,促使他们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总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满堂灌”的较好方法。在强调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在备课方面深化情感教育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注重科学性,坚持以理服人,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只有心中有数,讲起课来才能有针对性。因此,教师的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通过各种形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学习某部分教材时的疑难问题,特别是了解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的认识,经过判断、分析,系统地加以理解,然后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德育教育以培养人参与社会、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如果培养的人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教育将失去其存在的价值。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首先必须清楚地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的放矢。
为了使教学不停留在教条条、背条条上,就要着重从教材的逻辑结构上、从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上、从不同年级学生的层次水平上考虑,尽可能把道理的来龙去脉讲透。鼓励学生多问什么,同时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增加了知识的可信度,使学生不仅口服,而且心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情感上将思想品德课认真对待,教与学的对立就容易得到统一。
二、要注意增加趣味性,尽量做到以情动人,在“愉快教学”上深化情感教育
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充分投入并始终保持高度热情,以此感染学生,调动学生情绪,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同时,除了课本上的实例外,补充一些同学感兴趣的例子,深入浅出的讲清道理,使学生感觉学习既不枯燥,也不神秘。课堂如果“活”起来,师生之间的感情就容易沟通,情感共鸣就能产生,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就能增强,自己就更能发挥在情感教育中的导向作用,从而促进教学的进行。另外,配合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从而促进教学,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我除了组织同学认真参加学校的每项活动外,还组织了社会调查、义务劳动、野炊活动,同时,还组织了辩论会、演讲会、故事会、诗歌创作朗诵会、歌曲欣赏会、小漫画创作展评等活动,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仅增长了知识、才干,而且感受到了无比乐趣,激发了同学们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推动了德育工作的有效实施。
有些学生之所以缺乏学习动力是认为读书没有用。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调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我不仅在课堂教学中举例时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定期向全班同学汇报国际国内大事并且做时事述评。促使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前进步伐和世界风云变幻,感受热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话,祖国脉搏的跳动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还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只有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才能在看问题时看得更深、更透、更远,体会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教育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实际,有很多同学都反映在学习了思想品德课以后,在如何对待困难与挫折、顺境与逆境、理想与现实等问题上收获很大,给自己增添了前进的信心和动力。这样看来,师生亲近感的增强确实推动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坚持全面推动素质教育,在“育人”上深化情感教育
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决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更不能歧视学困生。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避免骄傲自大;对学困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有些学困生思想特别活跃,其中有不少错误思想。但只要能激发探讨问题的兴趣,事实证明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他们的学习。另外,坚持正面教育,除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外,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看法甚至是错误意见。思想品德课虽然担负着思想教育任务,但思想教育决不是光靠上课就能解决的,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还要处理好理论知识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矛盾。我在上课中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并帮助他们分析归类,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随着学习深入,认识水平的提高,问题基本可以逐步解决。这样做,使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理解,并且通情达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的一切活动都具有社会性。我们从另一个觉度讲,社会要发展,要前进,总是通过人的活动去实现的,没有人的活动,也就没有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人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的素质的提高过程就是人的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人的素质的提高,直接得益于它受教育的程度、状况和质量,就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人,造就现代人。因此,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人的发展和完善,促进人的发展和完善也即是课堂教学适应社会需求的根本点。
通过在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使得学生的厌学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思想品德课,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了情感教育通过各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生产积极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的思想活动,促使他们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总之,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是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满堂灌”的较好方法。在强调培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课程改革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习惯,加强自身的继续教育,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