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了解成因,认真做好农村小学数学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作者】 赵 波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麻栗镇双喜学校
【正文】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学困牛的问题日益凸显。新课程教材体系的重建、学习要求的提升与学生认知能力的薄弱、就学情绪的低落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因此,在这个时期研究学困生的问题意义重大。对数学教师而言,要想面对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彻底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就必须解决好数学学网生的问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自丰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因客观原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很不平衡。少数学生因探究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学习效果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除此之外,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完成数学任务有一定的闲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做作业,害怕考试,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总之,他们缺少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被迫学习的心态。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为了敷衍老师和家长,他们硬着头皮学,不求甚解,严重者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就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目前农村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农村的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也日益增强,但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了,矛盾也日益凸显。学牛在家学习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课后的学习也得不到辅导,他们自然会偷懒,马虎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内化,在之后的学习中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数学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教学评价因素
素质教育提倡各学科的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牛整天泡在习题和试卷中,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小学生天性爱玩,却没有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再加上每次考试后,学校一般都按学习成绩排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师资素质因素
农村小学教师有相当多的教师教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上一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升学考试指标,一切教学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缺少关爱和尊重。面对学困生,有不少教师抱怨、训斥,也有些教师采用粗暴的方法体罚学生。他们实际上都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不良心态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农村社会因素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泛滥之势,不少家长功利心严重,认为不需花钱读书,不懂文化同样可以到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同时,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不少年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注重打扮,甚至结成团伙,讲究所谓的江湖义气,整天打架斗殴。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中萎靡不振。学生染上这些恶习后,由开始的不按时上学,发展到逃学,甚至退学。
5.学生自身因素
学困生缺乏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但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只得硬着头皮学,死读死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不能正确看待问题而产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败和批评带来的失望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
二、数学学困生转变方法
1、全面了解学困生
全面了解学困生是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交谈,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智力水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后,要给每一位学困生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对症下药。
2.激发学困牛的学习欲望
加备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所谓加备关爱就是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真诚去关爱、感化学困生。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用真诚去关爱、感化这些学斟牛,激起学牛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先回答学闲生的提问,优先给学困生板演等。进而对老师所上的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和小学生具有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强化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目标教学”,变“启发式”教学为“讨论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以学牛为丰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成功达成。
3.进行学法指导,让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学困生本身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一般不愿动脑筋,一切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让他们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做作业,知道只有认真完成数学学习的每一环节,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思维活动便能更加持久,更加深入,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课堂上的学习方法指导有:
综上所述,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因人而异,研究方法,因材施教,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只要我们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学困生就绝不是荒原上的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的蓓蕾,最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一、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
新课标实施以来,学生自丰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多了,但因客观原因,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发展得很不平衡。少数学生因探究意识薄弱,能力欠缺,学习效果差,学习对他们来说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学困生。数学学困生是指在一个班级中由于教师的偏见或家庭及学生自身等原因造成的,被其他学生所轻视的学生个体或群体。他们基础差,知识缺漏多,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差。除此之外,他们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自信,学习方法欠妥,学习习惯较差。在正常的教学要求下,数学学困生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对完成数学任务有一定的闲难。他们上课无精打采,厌倦做作业,害怕考试,缺乏独立思考和钻研的精神和能力,数学成绩越来越差。总之,他们缺少独立性、自信心,学习目标不明确,有被迫学习的心态。为了应付考试,他们背着沉重的心理包袱;为了敷衍老师和家长,他们硬着头皮学,不求甚解,严重者干脆放弃学习,自暴自弃。要想解决学生的问题,就要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目前农村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程度不一,仍有为数不少的家长缺乏基本的责任感和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农村的许多学生家长长期在外地打工,根本没有时间教育自己的子女,学生长时间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缺乏对家庭的责任感。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个性的增强,学生的独立性也日益增强,但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了,矛盾也日益凸显。学牛在家学习得不到应有的监督和指导,课后的学习也得不到辅导,他们自然会偷懒,马虎应付,甚至不按时完成作业。学生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和内化,在之后的学习中自然难以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厌学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数学的学习也会变得越来越困难。
2.教学评价因素
素质教育提倡各学科的课程对教学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仍以应试教学为核心,把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把学生考试的分数或升学率作为衡量教师工作业绩的唯一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导致教师采用题海战术,课后布置大量的作业,学牛整天泡在习题和试卷中,有做不完的作业,有考不完的试。小学生天性爱玩,却没有时间从事课外活动,再加上每次考试后,学校一般都按学习成绩排名次,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
3.师资素质因素
农村小学教师有相当多的教师教教学方法陈旧,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的做法,教学效率自然低下;其次,农村小学教师有不同程度的传统教育观念,一切服从上一级行政部门下达的升学考试指标,一切教学服务于升学考试,仅以考试分数论教学的成败;对学生缺少关爱和尊重。面对学困生,有不少教师抱怨、训斥,也有些教师采用粗暴的方法体罚学生。他们实际上都是恨铁不成钢,但这种不良心态会使学生产生严重的厌学情绪。
4.农村社会因素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有泛滥之势,不少家长功利心严重,认为不需花钱读书,不懂文化同样可以到发达地区打工赚钱。同时,农村的文化娱乐设施不完善,不少年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社会不良风气严重影响到了农村学生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受到的影响较大,注重打扮,甚至结成团伙,讲究所谓的江湖义气,整天打架斗殴。还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虚拟的世界中萎靡不振。学生染上这些恶习后,由开始的不按时上学,发展到逃学,甚至退学。
5.学生自身因素
学困生缺乏自信心,学习没有目标,久而久之,先是厌学,而后放弃,但是为了应付老师和家长,只得硬着头皮学,死读死记。学困生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不能正确看待问题而产生的嫉妒心理,一次次失败和批评带来的失望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进一步提高。
二、数学学困生转变方法
1、全面了解学困生
全面了解学困生是转化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前提条件。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交谈,掌握他们的思想情况、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认真分析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他们的智力水平,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找到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及特点后,要给每一位学困生建立相应的档案,以便对症下药。
2.激发学困牛的学习欲望
加备关爱,唤起学习动机。所谓加备关爱就是要注重情感教育,用真诚去关爱、感化学困生。课程标准指出,情感教育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所以,教师要用真诚去关爱、感化这些学斟牛,激起学牛学好数学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优先回答学闲生的提问,优先给学困生板演等。进而对老师所上的数学课产生浓厚的兴趣。挖掘社会资源对学困生的正面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抓住数学知识比较抽象、逻辑性较强和小学生具有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的特点,不断创设情境,强化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中,改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变“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目标教学”,变“启发式”教学为“讨论式”、“合作探究式”教学。教师应根据以学牛为丰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原则,确立好教学目标,以小组活动的方式优化课堂结构,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促使教学目标成功达成。
3.进行学法指导,让学困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学困生本身没有有效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一般不愿动脑筋,一切等着老师“喂”。为了改变这一局面,教师要从学法指导入手,让他们学会预习、学会上课、学会整理知识、学会做作业,知道只有认真完成数学学习的每一环节,才能顺利进入下一阶段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其思维活动便能更加持久,更加深入,进而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课堂上的学习方法指导有:
综上所述,转变数学学困生,使他们由“厌学”变为“乐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时刻面临的艰巨任务。教师要用爱心去感化他们、感染他们,与他们进行心灵的碰撞和沟通。转化学困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要因人而异,研究方法,因材施教,使更多的学生脱离学困生的队伍。只要我们以诚相待,以爱相对,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学困生就绝不是荒原上的一株杂草,而是花园中的蓓蕾,最终将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