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 曾庆萍
【机构】 新疆伊犁农四师七十团一中
【正文】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学校很多教师对这个问题都感到很困惑。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摸索,我觉得,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常常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语文综合素养,提高其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将是我们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立足课堂,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新形势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请小学语文教师同行们批评指正。
1、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即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与指导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敏捷的教学机智、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1.1、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的组织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宏观管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就是指课堂教学诸环节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要合理有序,稳而不乱。只有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教师掌握了合理的课堂结构分布,也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1.2、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没有学生会喜欢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师,所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未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求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良好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3、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或指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动、灵活的聪明才智,它是智慧、才干和灵感的综合。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主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常常能根据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策略。
1.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前人的精辟论述都阐明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必然来自于教学实际,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坚持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知识相结合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培养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文字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及他人的讲话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正确、优美的语言或文字表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充分地分析教材,挖掘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通过文章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这一课时,该课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为保证学生在懂得如何自我介绍的同时,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之后,让学生一一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或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人物的特点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的自我介绍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没有真正转变,这样将会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严重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达的内容,在提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望洞庭》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洞庭湖秋天的美景,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洞庭之美,然后教师在结合诗人在写诗时的处境分析整篇诗句,进而让学生理解整篇诗句的内容及要表达的含义。
4、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利用直观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来引导学生在巩固中拓展,拓展中延伸,延伸中发展。
1、讲究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预设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即教师在课堂内外教学与指导所要做的工作。主要包括课堂结构的合理安排、教师良好的语文素养、教师敏捷的教学机智、先进的教学方法等等。
1.1、课堂教学结构是教学的组织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宏观管理。课堂教学结构的合理性就是指课堂教学诸环节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要合理有序,稳而不乱。只有完善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对课堂效率的提高有所帮助。教师掌握了合理的课堂结构分布,也能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
1.2、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素养,教师良好的人格魅力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是一个“杂家”,是知识的“巨人”,是有问必答的“百科全书”。没有学生会喜欢一个什么都不懂的老师,所以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博览群书,积极主动地去获取未知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求知。也正是因为教师的良好素养,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人格魅力,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3、教学机智是指教师在教学或指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机动、灵活的聪明才智,它是智慧、才干和灵感的综合。对课堂教学中偶发事件的处理主要靠教师的教学机智,富有教学机智的教师常常能根据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采取相应的策略。
1.4、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前人的精辟论述都阐明了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最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动力。先进的教学方法必然来自于教学实际,也就是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坚持培养学生能力与掌握知识相结合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所学知识,还要培养主动学习、创新思维等综合能力,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文字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对文章及他人的讲话做出正确的理解,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正确、优美的语言或文字表述。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对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教学素养,充分地分析教材,挖掘既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内容,又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契合点,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意识通过文章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自我介绍》这一课时,该课时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学会自我介绍的方法。为保证学生在懂得如何自我介绍的同时,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介绍,教师可以在讲解完如何进行自我介绍之后,让学生一一向大家进行自我介绍,或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然后根据角色人物的特点进行自我介绍,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的自我介绍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进而通过课堂教学全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教师的教学手段还没有真正转变,这样将会无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严重阻碍教学效率的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手段及方法已经不能再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也就无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网络课堂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传统教学方法无法表达的内容,在提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加大对学生知识的拓展,进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文学素养。例如,在讲解《望洞庭》这首诗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洞庭湖秋天的美景,根据创设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秋天的洞庭之美,然后教师在结合诗人在写诗时的处境分析整篇诗句,进而让学生理解整篇诗句的内容及要表达的含义。
4、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的理论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要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进入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传递自己所获得的情感,要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的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你的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5、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小学语文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的心中比较抽象模糊,难以理解和运用。在我们农村小学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只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就完成所有课文的教学。这样单一的教学手段,如果每节课在再面对同样的教学程序,同样的学习方法,那就会更觉得单调,甚至会觉得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难以提高。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立足于学生这一主体,利用直观的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断提高,通过教师的积极评价来引导学生在巩固中拓展,拓展中延伸,延伸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