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音乐教学浅谈

【作者】 于 敏

【机构】 新疆巴州库尔勒市第二小学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音乐教育要担当起这个历史的重任,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小学音乐教育对社会主义文化精神的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应正确认识到当前小学音乐教育中师资力量、音乐课硬件建设、课外文化建设等问题,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把小学音乐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探析
【正文】
  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浩大的工程。近年来,随着党的“三农”政策和教育政策的逐项落实,随着各级人民政府在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下,小学教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极大改善了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偏远的教育资源和办学条件,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笔者就其在新寨小学调查了解,其音乐教育问题还有很多,下面笔者简单说说其看到的问题和我的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不但应当明确知识与技能目标,还应当明确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提高学生音乐基础水平的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当紧扣音乐这一主题确立教学目标。音乐是一种艺术,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就应当将音乐艺术渗透进教学目标之中,刺激学生的听觉感官,引起学生的情感呼应,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最后,教师应当确立能够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应当确立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的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亲自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去,优化音乐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二、创设温馨创造的教学情境
  《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应是音乐教学永不过时的主旋律。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体现音乐教学时代性的主要标志。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创造活动中,可分为即兴与非即兴两类。而前者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潜能,后者则体现了学生在模仿前提下的创造意识。而要培养学生的这种创造能力,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音乐是具有较强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创设一个温馨愉悦的情境,让其全身心的放松,唯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激发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能力。譬如在教学《鸭子嘎嘎嘎》这一音乐游戏时,可指导学生模仿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的叫声,让其充分体验“八分音符”与“四分音符”的节奏,然后再请一些学生对全班同学的模仿进行仔细的辨别,并在讲台上分别扮演鸭妹妹、鸭哥哥、鸭妈妈,模仿它们的叫声。如此一来则能创设温馨愉悦的教学情境,让所有同学乐开怀。最后在这一轻松的氛围中可继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模拟鸭奶奶、鸭爸爸、鸭爷爷的叫声,而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能表现出很高的创作欲望,并能形象生动地创造出各种叫声。
  教学系统得以协调、有效、顺利运行的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而师生关系得以和谐、融洽的关键因素在于情感的投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感情,就可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着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发表过这样的观点:“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由此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上开展情感教学极其重要。然而,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媒介,这一媒介就是恰当的情境。小学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根据所讲的内容,以讲故事、猜谜语、表演话剧,玩小游戏和播放多媒体等方式创设与所讲知识相关联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师生之间架起情感沟通的桥梁。例如,在教学《小鸟,小鸟》这首歌曲时,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先掌握整首歌曲的主题,其主要以小鸟为主题,将春天中的阳光、花草、树木等大自然美景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几幅春天风景画,让学生体会春天美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再以这首歌曲的伴奏为背景音乐,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播放自己精心制作的有关“春天来了,小鸟高唱”的影片。学生在欣赏之余,积极情绪再度高涨,学习兴趣再度提高。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这一美好的季节,扑面而来的都是满满的春意。如此学生将全部的积极情感全部投入到老师精心安排的教学活动中,大大提高了音乐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如果一节音乐课按照这样的步骤来上,则无疑是成功的。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教师恰当地创设了与所讲内容相关的情境,与学生之间有了很好的情感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利用声势法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
  奥尔夫曾说:“音乐始自人自身,教学也正如此。”一切首先要自己去做,只有在做的过程中才能有所体验和感受。声势教学法正是如此,它把身体当作一种乐器,通过拍打身体的不同位置发出不同的声响,可以用来给歌曲、诗歌和童谣等伴奏。对经济贫困的学校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合适的教学工具,不用再为花钱买乐器的事情发愁了,给学校节省了一笔很大的开销。它也是人类宣泄、表达自身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运用声势训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反应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能力、听辨能力和创造能力,是入门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非常好的训练方法之一。如果在死气沉沉的课堂上,选一些简单的声势训练,学生们会觉得特别新颖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如:在进行双声部以上的节奏训练时,就可以通过声势教学。从简易双声部节奏开始,左手拍速度,右手拍节奏型,双手配合,锻炼两个手的协调能力。等熟练之后在此基础上,再逐渐增加节奏型的难度,加入拍手、跺脚、捻指。并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想象的空间,自己创编一些简单的节奏型。通过这种声势教学,学生不再是单纯枯燥地记忆某个节奏型,而是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其中获得知识。这正符合了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参考文献:
  [1]熊秋玲.对音乐教师工作环境的思考(学术版)[J].大众文艺,2012,(11).
  [2]李雪明.浅谈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J].素质教育论坛,2010,(20).
  [3]李萍.基础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反思[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4).
  [4]宛凤杰.对小学教育现状与教育发展剖析[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