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反馈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 陈小云
【机构】 新疆巴州和静县第四中学
【正文】 反馈教学法是根据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创立的一种教学法。为了充分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反馈教学法始终以信息反馈为主线,及时调控教与学,力求获得最佳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反馈渠道与途径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应用好反馈教学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
备课时要充分估计。教学中有一种不正常现象,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却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蜓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等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却一知半解。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比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这些基本概念的区分,要在初学时就抓住关键词做好区分,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2.上课
上课时要勤于捕捉。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问答中随机提炼。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注重采取分层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问题的深度与难度,以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评定,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不足应帮其找出原因以免下次再错,而不应采取批评的方式。同时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从而使矫正有的放矢。
随堂检测。随堂检测不宜量太大、面太广,而应立足本节,稍有扩展。抓住重点,在检测结束后我们可抽一些典型层面的学生进行批阅,然后依据抽样结果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独立反思。在每一节课上教师都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回顾一堂课的内容,自己找出薄弱环节,由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解决。由于受到时间上的限制,课堂之内教学反馈的面往往很小,教师很难有时间对大部分学生予以逐一了解,部分涉及面大的问题无法拓展,这样只有借助课后去解决。
3.作业
作业要逐一分析。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独立完成的;讨论后完成的;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全部是抄的。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面就越来越大,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做好批阅记录,集中重点问题予以重点评讲,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作业要分层布置。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只完成基础知识部分,不宜过分加深拓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有所提升。这样,通过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馈。
4.阅卷
阅卷中仔细归类。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为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课后
课后及时小结。讲课后应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问卷调查与座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有那些得失,教师在讲解上有哪些遗漏,在教法上哪些应作进一部改进。比如“原电池”与“电解质”的相关学习,我们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摒弃了先讲再练,而是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调查时要求我们对调查的对象及结果都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及时分析调查结果,弄清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反馈。研究学习要求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弄清问题本质,自我解决。通过和别人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拓视野。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定期让各组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来解释问题,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更易于他们所接受,有时教师也会从中有所启发,改进教法。
6.复习
复习时注意强化。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梳理之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矫正。
课堂内外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使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得失,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策略,互为补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总之,反馈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向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信息,提供信息越及时,就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它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化学教学系统与其它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调控。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是否能达到这个教学目的,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的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信息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如课堂提问、实验操作、课堂练习以及学生的脸部表情变化等)改变和调节教学,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让学生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引导学生注意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迅速而有效地调整教学,保证课堂教学过程的信息流处于最佳传输状态,获得最优教学效果。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偶发事件,使原来设计方案中信息的传输程序受到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果断地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反馈渠道与途径常规教学过程的备课、教学、批改、辅导、考试、评价就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一般来说,要想在教学中真正应用好反馈教学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备课
备课时要充分估计。教学中有一种不正常现象,教师根据主观意识,提前几天或几个星期备课,个别的教师甚至将纸张发黄的陈旧教案拿到课堂上照本宣科,不考虑学生现有知识基础和学习中出现的新情况,结果怎样呢?本来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却津津乐道,而学生难于理解掌握的内容却蜻蜓点水,甚至根本没有涉及,教师陶醉于少数优等生“热热闹闹”的发言,而多数学生却一知半解。
经验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能预测到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方法的运用所出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法。把问题解决在初发阶段,这样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比如“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这些基本概念的区分,要在初学时就抓住关键词做好区分,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而缺乏经验的教师往往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应在教学实践中勤于观察与思考,逐步学会站在学生立场上思考问题,设计教案。
2.上课
上课时要勤于捕捉。上课是获取信息的主渠道。教师仅凭过去的经验或主观愿望去估计是不行的,必须在课堂上认真观察学生反应,及时调整教法。有的教师讲授时不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态,也不去听取学生的反映,等到批改作业或阅卷时才发现问题一大堆,这样就不利于及时反馈与矫正。
问答中随机提炼。学生在回答教师提问时,很容易暴露思维过程中的错误,或概念理解错误,或定理法则运用条件不足,或思维方法不对等。教师既要善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敢于提问,又要注重采取分层的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问题的深度与难度,以免挫伤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学生的回答应及时评定,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不足应帮其找出原因以免下次再错,而不应采取批评的方式。同时要善于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回答问题的不同角度,随机提炼出反映问题本质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问题,从而使矫正有的放矢。
随堂检测。随堂检测不宜量太大、面太广,而应立足本节,稍有扩展。抓住重点,在检测结束后我们可抽一些典型层面的学生进行批阅,然后依据抽样结果进行分析讲解,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学生独立反思。在每一节课上教师都应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回顾一堂课的内容,自己找出薄弱环节,由教师给予指导并及时解决。由于受到时间上的限制,课堂之内教学反馈的面往往很小,教师很难有时间对大部分学生予以逐一了解,部分涉及面大的问题无法拓展,这样只有借助课后去解决。
3.作业
作业要逐一分析。作业是教学反馈的主渠道,但教师须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分析,学生的作业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独立完成的;讨论后完成的;独立完成一部分,抄袭一部分;全部是抄的。教师对抄袭来的整洁、正确的作业切不可感到满足,这种潜伏期一旦长了,差生面就越来越大,差的程度就越来越严重。有些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本必须有四个,这样一来,学生做的练习最快也只能在三天后见到,有时一个星期后才见到,甚至一个单元的测试卷半个月或一个月后才与学生见面。这样反馈来的问题再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堆,此时,师生双方都感到矫正无从下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若能及时发现,及时设法解决,做好批阅记录,集中重点问题予以重点评讲,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作业要分层布置。注意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要求。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要求他们只完成基础知识部分,不宜过分加深拓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题目的深度和广度上应有所提升。这样,通过作业我们便可对学生每一章节的学习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同时,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应逐一分析,做好作业档案记载,以便做到有效反馈。
4.阅卷
阅卷中仔细归类。在考风正的前提下,每次单元测验或期中、期末考试试卷中都会暴露出大量的问题。问题越多,我们就越要注意归类,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整理归类得当就能为矫正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5.课后
课后及时小结。讲课后应立即回顾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学生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及时分析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并简明地记在本节课教案后面,这样既可作为下节课的矫正内容,又可作为下一次再教时的重要参考资料。若能长期坚持,注意积累和整理,便是切合实际的难得的教学经验。
问卷调查与座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师生之间的教与学情况,而且可以促进师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座谈与问卷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知识点的学习上学生有那些得失,教师在讲解上有哪些遗漏,在教法上哪些应作进一部改进。比如“原电池”与“电解质”的相关学习,我们通过与学生的沟通,摒弃了先讲再练,而是采取边讲边练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调查时要求我们对调查的对象及结果都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及时分析调查结果,弄清原因,提出正确的解决方案。
研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反馈。研究学习要求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弄清问题本质,自我解决。通过和别人合作交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开拓视野。教师可以把班级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定期让各组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从自己的认识角度来解释问题,这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反馈交流,更易于他们所接受,有时教师也会从中有所启发,改进教法。
6.复习
复习时注意强化。成功的复习,一般是在一个单元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梳理之后,结合该单元教学中收集到的学生易混易错问题的基础上,加以提炼,择例精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不同的题型予以强化矫正。
课堂内外教学情况的及时反馈,使师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得失,及时调整教与学的方法策略,互为补充,教学相长,共同提高。
总之,反馈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是向教师提供学生的学习信息,提供信息越及时,就越有利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控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它的主要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