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作者】 索艳丽

【机构】 山东泰安肥城市查庄矿学校

【摘要】语文新课标要求课堂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要转换角色,让学生自主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创新教学
【正文】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程的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下创新教学的体会。
  一、让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就语文教学而言,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换角色……,倡导“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新课标要求教师将教学的重点从“教”转到“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注重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究,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充分的时间,充分的思维时间,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享有获取知识的喜悦。在语文教学中,不仅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动、自学、自悟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可见让学生从被动的处境中解脱出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课堂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多参与课堂教学,自我省悟知识,在课堂内外都能“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故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十分必要。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求我们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自身学习的动力,亦是学生学习获得成功的关键。上课伊始,教师如果能结合教学内容。运用表演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新需要的情景,巧妙而自然地进入新课,将为上好一节成功的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教学《草原》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即兴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这首歌曲,唱完后接着提问:同学们,老师唱的歌说的是什么地方,此时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氛围也显得异常活跃。结合歌词引导学生得出歌词是写草原的美景,从而过渡到本课新学内容,从而揭示了课题。
  三、让学生参入教学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完成一篇课文之后,要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了解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的了解程度让学生自行表演、辩论、讲解,参入课堂教学;在此建议教师在上课前先和学生自制一些简单的道具,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设疑,同时向音乐老师请教,让他们帮助设计(这也体现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进行生动活泼的表演,这样,可使学生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得以进一步升华也能培养了能力,同时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此乃一石多鸟也!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就可以演课本剧。让女学生扮演母亲,一个学生扮演下肢瘫痪的“我”。通过表演,借助几件平常的小事的细致描写,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是崇高而无私的。这样则更能表达母女之间的似海深情。母爱的伟大不仅跃然纸上。而且淋漓尽致的剧情更能使学生声泪俱下、荡气回肠。这种声情并茂的表演,不仅让学生普遍接受了一次“爱”的课堂教育,而且教学的效果远比生硬的说教不知要强过多少倍。
  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结合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或根据班级学生差异分层次设计问题,使所有的学生都有启动思维的一个过程,同时培养学生遇问题不慌,借以处理问题的习惯。如:在上“学会调控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嬉笑怒骂说明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而是一个大染缸,此时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情绪的调控:合理发泄、主动控制、自我暗示、自我激励、通过心理换位等调控情绪的方法。这样,学生的大脑真的动起来了。新教材用有意义的案例来呈现问题,提供了问题发生的情境和分析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活化知识,构建知识。教师的课题设计要从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引发问题的产生,通过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去解决问题,去获取知识,进而达到创新学习的目的。
  五、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提高学习效率,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的活力。为此,教者更应顺应这一变革。让课堂具有魅力,让学生具有活力。教学中要让学生自觉参与朗读训练,教师应针对不同的课文内容和特点,创设出多种生动有趣的情境。积极开发可能利用的课程资源。例如:我教《十里长街送总理》时,首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渲染气愤,创设情景,在学生进入角色后再让学生认真读一读课文,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字音,学生立刻活起来。
  总之,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只要让学生参入课堂的教学活动,课堂才能有生机活力,学生才会记忆增强,教师才会教的悠然自得。我们相信,教师只有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创新教学,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工作得心应手,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