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愿小随笔在童韵里尽情绽放

【作者】 孙 旺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大成镇中心校

【摘要】小随笔,以其更大的自由,释放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也体现了一种文法的自由。言之有物,言中有序,言里更有真性情。让童韵栖息在小随笔的天堂,愿小随笔在童韵里尽情绽放。
【关键词】小随笔;童韵
【正文】
  小学第一学段的习作,起的第一步可立足何处?解难还需求源。聚焦写作本身,就其“表情达意”的本性来说,最受欢迎的,莫过于心无介蒂、随兴而文了。这种“随笔”的形式,思域广阔,文法不限,其灵活性与创新性,让作者神思飞扬,真彩迭现,更顺应了情绪宣泄的需要。那么,就珍视“随笔”这种方式吧,小学生不可能达到随笔的本真,但可以再降要求,去掉某些限制,应合他们情意表达之需,以持续他们语言表达的兴趣。姑且把这样新要求称之为“小随笔”吧:在篇幅、立意与表现手法等方面,都作相应的缩小,“小”到以适合小学生的习作起步为宜。
  一、美景共赏,童眼观世
  1.风光无限,在童真中定格
  能走进学生心里的东西,都是他们感兴趣的对象。利用好这样的对象,可以在顺延兴趣之下,开展有效的小练笔。爱玩是孩童的天性。自然风光,是他们自由的天地。玩后小作,不求描绘得多精致,但求在写出随玩之下的那份快乐。 
  例:《春天的锦屏公园》节选
  进了锦屏公园,展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条笔直的柏油路。路旁的小草在阳光的抚摸下,伸了伸懒腰,悄悄地把头抬起来,好象在说:“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不远处有一片茂密的小竹林。此时的地面上,正隐隐约约地探出了一个个棕褐色的尖脑袋,哦,原来是笋芽儿被雷公公叫醒了,正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来看看这美丽的世界呢! 
  小孩子特别有趣的想象,其实就是拟人手法的活用,表达着他欣喜的发现。这样的情境中,不用暗示怎样怎样的写作手法,孩子就已流露出了这份孩童特有的敏感觉与可爱。小随笔之妙,也就在此吧。
  2.绘图描真,让童趣延伸
  美丽的风光也在各种图片中。现代的媒体技术,让宏观的微观的、天上的水底的、过去的将来的景象,一一呈现。可以是生活的真实摄影,也可以是绘制的想像成的图片,都是不错的题材。同样是露珠,说成“胖胖的露珠”是他们可爱的心,“孤单的露珠”是他们的同情心,而要变成“享玩的露珠”亦无不可,他们本身就在玩中认识世界。只要是发自他们内心的表达,都可成为小随笔的精妙。
  例:看图写话,《秋天来了吗》
  秋姑娘带着一身金黄,迈着脚步,悄悄地来到人间。
  我来到田野,看见稻子都成熟了,撑破了肚子,笑弯了腰。沉甸甸的稻谷随风摆动,金色的麦浪一浪接一浪,似乎在告诉人们:“丰收的秋天又来了!”
  我又向前跑去,来到花园里。我看见菊花开花了,红似火,白如雪,黄赛金……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花园里还有桂花、月季花,各种各样,争奇斗艳。
  接着,我来到果园。一进果园,一阵香味迎面扑来。苹果香香的,橘子甜甜的,香蕉、桃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
  继续往前,看见有许多小蚂蚁正在搬粮食,它们都把食物放在草丛里。哦,原来它们正在准备过冬的粮食。祝愿小蚂蚁能度过一个快乐、舒服的冬天。
  读上去,感觉孩子正在田园中跑动着,其实是让学生看一组插图,来写写秋天的美景。但读上去动感实足。孩子善于自我导演的天性,在此一览无遗。
  二、生活写真,童言无忌
  1.校园见闻,说出真感受
  校园是小学生集体生活的开始。这种有别于独自单处的生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生趣。学校安排的各项活动,各种游戏,班里的各个同学,每天的不同功课,都是他们的新奇之处。对于每个人来说,在他的认识里是前所未有的、闻所未闻的,就是眼里的新鲜事。这种新鲜的感觉,不在乎别人是否有,而他能将这些自我创造一番,变成一种更新的景像,展示给别人。看着他们兴奋的表情,便可见一斑。那么,在随笔里,见到了“温柔的粉笔擦”别见怪,看到了“调皮的老师”别生气,遇到了“聪明的橡皮”不妨趁机赞扬一番。
  2.生活掠影,“不怕难为情”
  社会生活,是学校生活的必需补充及拓展。大千世界更精彩,形形色色的人,奇奇怪怪的事,是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和亲人的相处,和同伴的游戏,和陌生人的交往,都是一种生活的历炼。让他们觉得有趣的事,都会藏于心田。他们会把堂姐叫成姑,把韭说成葱,把盐看成糖……说你“小气”也别见怪,因为童言无忌。此中贵的就是这份童趣的真情流露,“以我心说我事”的自在,此也为小随笔“妙”之所在。
  例:《抢玉米》节选
  玉米被绑在中间,我们两边都有一条线,只要把玉米拉过这条线就算赢了。比赛开始,我们都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于是玉米不是到这边就是到那边,扭扭歪歪的像喝醉了酒的人走路的样子。没成功,怎么办?我们就转着抢,越转越快,越转越快,没多久我就头昏眼花、眼冒金星了。不行了不行了,我连忙抓住了扶梯,可弟弟没扶住,一下子蹲坐在了地上。玉米自然归我了。
  孩子记下的,往往是那些有趣之事。写下来,也不觉得难为情。少去了成人的种种顾忌,写下了就是快乐。小随笔,让这份真情性自然的绽放,也让童真自然地驻留。
  三、童书共享,童味再品
  1.故事复述,被重构的童话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低年级儿童产生意义(包括思想、意向、情感、需要等)的主要心理结构是想像。他们正是借助于想像和幻想来理解他们生活的世界,研究和解释这个世界。讲童话故事、写童话体习作最能激励学生的作文动机。通过丰富的想像,儿童把自己喜闻乐见的各种动物、玩具和文具人格化,并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去描绘它们的所作所为,用夸张的手法去展开故事的情节,以充分表现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
  2.绘本阅读,新释放的“童话”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即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兼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其图画有着“语言”的功能,既展示出宽广的视野,又有细节的特写,既有极其有趣的故事情节,又暗藏着起、承、转、合的节奏设计。如《狼和小羊》这本书,便可领略这种“图画语言”的魅力。文字很简单:“狼进了小羊家……”。后面用一整版表现狼打开门进来,所有的小羊都很惊慌,有的藏在大钟里,有的藏在床下,有的藏在门后,还有的藏在沙发后……这画面能极大地引起了小读者的兴趣,引发更多的情节想象。这样的绘本,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心灵的天窗,也提供了丰富的言语实践题材。
  例:《小书迷》节选
  我挑了一本《格兰特船长的女儿》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故事中,有一条大鲨鱼,又馋又凶,头像天秤,大眼睛瞪得圆溜溜的,嘴巴张得老大,白森森的牙齿。水手们用一块大肉放下海底,把它拉上来切开肚皮,里面有一个瓶子。瓶子里有张文件分别用英文、法文和德文写。就在我猜测瓶子里的字条是谁写的,为什么写好放进瓶子里。妈妈说:“快去洗澡上床睡觉。”于是我无耐上床睡觉,可脑袋里总想着鲨鱼肚子里的秘密,想着想着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孩子的关注点就是与众不同。吸引他们的不一定是故事的本身,更可能是另外的一些细节。捉住这些细节,完全可以变成另外的童话。比如,上文中的“鱼肚子里的秘密”,完全可成孩子笔下的新童话。
  小随笔,以其更大的自由,让孩子的真性感触有了着落,在不拘一格的表达中,释放了心灵的自由,释放了纯然的天性。于此说,童韵,也成了一种应景的智慧,让孩子在不自觉中体现着一种文法的自由。言之有物,言中有序,言里更有真性情,此也正是写作最根本的基石。愿此基石,让童韵栖息在小随笔的天堂,愿小随笔在童韵里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傅道春,《情境与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韦志成,《作文教学论》,文本教育出版社,2000版;
  [3]江 潮,《语文思维训练的理论与实践》,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