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生命的感悟,让生命绽放光彩——《生命 生命》磨课经历

【作者】 吴晓卿

【机构】 新疆伊宁县第二小学

【摘要】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涯中不断自我完善,专业成长和展示才华的舞台。通过老师的反复磨课更新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优化教育方法,构建有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说到有效课堂我认为就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学到相关知识。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让生命绽放光彩
【正文】
  《生命 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讲课文,作者通过三个小故事“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来告诉我们生命多么神奇,生命多么美好,我们要珍惜生命。而且本单元的主题是“珍爱生命”。作为我来说,如何通过阅读来引导学生感悟生命的珍贵,让有限的生命绽放无限的光彩是我在教学中要突破的难点,也是我在教学中追求的一个亮点。为了这一目标,我前前后后整整用了三天时间不断进行自我磨课,对一些困惑通过查阅资料来解决,对于教案的难点如何突破进行了多次模拟和预设最后修改定稿,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了这次自我磨课,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几年过去了,再回头想想那次磨课的经历,我充满了留恋,是那次的磨课让我在教学中成长了一大步,也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至今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于是整理思绪写写我的唐课经历。
  在备课前,我对《生命 生命》教材进行了全面的研读,从课文到教师用书中对这篇课文的解读以及在教学中落脚点应该放在哪里?我都进行了全面周密细致的考虑和预设。同时我对本班学生的学情进行了一个全面的评估,充分考虑到四年级学生年龄比较小,对生命的认识和感悟不能和成人相比,所以在学习这三个小故事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换位体验和情境创设想象来突破难点和重点。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和磨课的。
  一、对教材的解读
  我是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联系自已读过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还有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引导”和“朗读感悟”相结合的方法。让四年级学生感悟“生命的意义”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中采用创设情境进行换位体验式的深入体会。对于难点我采取的是联系自己的实际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读懂生命的价值。同时为了加深感悟采取了多层次多形式地读,如抓住重点词语的体会来进行朗读感悟戓创设情境换位体验以及联系实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高一层的朗读就水到渠成了。
  在教学中学生所采用的方法是:抓住重点词语想象并联系自已实际来进行感悟。四年级的学生即将进入高年级阶段,自主学习是他们应该具备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学习时采用这种方法对于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以及对重点和难点的突被起到了一个积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抓住重点联系实际来突破难点
  在学习第一个事例时,先让学生边读边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含义深刻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在旁边进行标注。通过这一环节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我们常说“不动笔墨不算读书”。这种好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的训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动手动脑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重点来提问:1.飞蛾为什么挣扎?为什么极力鼓动翅膀?2.我为什么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通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来体会到飞蛾求生,欲望强烈和对生命的不放弃。再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个性化的朗读,读出飞蛾的挣扎、极力鼓动、跃动。这样在朗读中就自然而然深化了生命的顽强、不服输。在这里为了更好让学生感悟生命的顽强,通过多次磨课,我设计了换位思考来创设一个情境,如果你就是那只被握在别人手心的飞蛾,你会对自己说什么?让学生舍身处地再来感悟生命的顽强和不屈服不轻昜放弃生命。为了引导学生把落脚点放在珍惜生命上,为后面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做好准备工作,在这里又跟进了一个情境的创设,同学们伸出手来有一只活生生的飞蛾正握在我们手中,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它在我们手中跃动,此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由此为契入点引导学生体会出飞蛾对自己生命的珍爱,由飞蛾引到作者杏林子是如何做的。在这里我又设计了一段抒情的过渡语来引导学生对生命的善待的体会,再进行朗读的升华,在这些环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对生命的感悟更加深入,多角度体会生命的意义不光是生命顽强,珍爱生命,还有善待生命。教学设计经过这么一磨,为后面学生联系实际来体会含义深刻的(下转第61页)(上接第62页)句子进行了辅垫。
  学习完第一个事例后总结学习方法,并按所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后面的两个小故事。在教学实行了由扶到放的学习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我设计了写作方法的渗透,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作者为什么沒有写大象丶大树,而是写了小瓜苗,让学生明白小的事物更能体现出生命的顽强,生命的价值,让学生结合课本中具体事例明白什么是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这样的设计也是为本单的习作做准备,因为我认为我们的阅读是为习作服务的,要学会运用,更能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
  三.明确教学目标,抓好落脚点
  对于这篇课文的难点突破,可以说我费尽了心思,也查找了许多资料,最后根据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我是这样突破对“我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句话的理解。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如何对待生命?是好好地使用它,还是白白地糟蹋它?并结合自身举例来说。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举例来谈,什么是好好使用生命,什么是在糟蹋生命。由个人再拓展到其他人,什么样的人在好好使用生命?什么样的人在糟蹋生命?举例来说明。真是一石激超千层浪,一下子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举了许多事例,但有一个学生的回答让我现在还记忆深刻。他说“发动战争的侵略者是在糟蹋生命”。我当时一愣,因为我沒预设到有学生会这样回答。这是课堂上生成的问题。我没有放过,马上追问你为什么有这样的想法呢?孩子的回答让我吃惊。他说:“侵略者杀害了许多无幸的生命,他们不珍惜生命”。这时我马上反应过来及时给予了肯定,“对,他们不光不珍惜别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们的死轻于鸿毛”。这马上引发了学生对生命的思考,由此引出了两种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一种是负责任的,后者是不负责任的)。再引到作者对待生命的态度,最后的落脚点很自然落到了珍惜生命上。通过联系实际来充实课文内容,不仅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个由文本及人的过程,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更深刻的思考。
  正是有了前面对生命的感悟,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来谈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通过问题的设计1.什么样的人在用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2.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学生的回答是多角度,多层面的。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真正懂得了要珍惜生命。
  四.小练笔升华情感
  因为有了前面教学中的精彩课堂,孩子们对生命的感悟不再是浮在表面上,而是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是磨课让生命在此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教师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