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作者】 文 明
【机构】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小学
【正文】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创新已成为其中的热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作为语文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必须加大实施力度,增强未来意识和创新意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加强课外阅读指导,扩大学生阅读面,帮助学生广开信息渠道,大量储存信息单元。这样,才能使学生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从而迸发创新的火花。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从而受到教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具体做法有:
1、开展讲故事活动诱导学生读。讲故事活动是诱导低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会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聚精会神。当老师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在班里定期开展“故事大赛”,班里学生全体参加,轮流讲,人人都有讲的机会,这样,课下学生必须要准备故事,搜集素材,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故事大赛”中讲述的故事,类型不一,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给学生打开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讲故事的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听故事的学生在享受故事的新奇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举办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读。读书交流会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方法。具体做法有:①复述,即学生把看过的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下来。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要避免简单背下来。这种方法适合故事性强的文章。②体会,即同学之间交流对所读文章的看法。有些文章,感人至深,学生看后,会有许多感触,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个交流形式就给了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③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内容表演出来,可以一个人表演,亦可多人合作。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④介绍,即“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活动,学生看过的书各不相同,可以将自己看过的书中的优秀篇目,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作介绍,以激起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读。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活动也是促进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圈划批注”、“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评比,又使自己得到肯定。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分子,要加以表扬。这样,既表彰了先进,又激励了其他学生多读书。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差,选择读物往往只凭个人兴趣,分不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这时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些有益的读物:
1、能培养健康情趣的读物。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这类读物,有益于培养高尚的情操,有益于提高文化素养。能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童话、寓言等故事性强的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战争题材的小说,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惊险神秘的故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均能读到适合自己年龄接受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指导阅读时,要注重以教材为凭借,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的示范、引路和辐射作用。具体做法有:①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②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③由文及“著”,即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④由文及地,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貌、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3、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读物有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包括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务技能等书籍;还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光名胜、经济物产等方面的读物。使学生不但关心自身的修养,而且关心我们生活的大环境。
总之,要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火花,就要扎扎实实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一、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指导课外阅读应首先从激发兴趣入手。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地寻找课外读物,如饥似渴地阅读,从而受到教益。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具体做法有:
1、开展讲故事活动诱导学生读。讲故事活动是诱导低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方式。讲一个好听的故事,哪怕是最调皮的学生,也会坐得端端正正,听得聚精会神。当老师讲完故事以后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课外书,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样化。除了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在班里定期开展“故事大赛”,班里学生全体参加,轮流讲,人人都有讲的机会,这样,课下学生必须要准备故事,搜集素材,这就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读故事书已成为每个学生每天生活的必需。“故事大赛”中讲述的故事,类型不一,体裁多样,风格各异,给学生打开了一个个新奇的世界。讲故事的学生在绘声绘色的讲述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听故事的学生在享受故事的新奇中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2、举办读书交流会引导学生读。读书交流会是引导中高年级小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当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被激发起来以后,为了稳定和保持这种兴趣,并且也为了获取他们课外阅读效果的反馈信息,我们采用了开展读书交流会的方法。具体做法有:①复述,即学生把看过的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下来。语言力求丰富,有新意,要避免简单背下来。这种方法适合故事性强的文章。②体会,即同学之间交流对所读文章的看法。有些文章,感人至深,学生看后,会有许多感触,总想把自己的感想体会表达出来。这个交流形式就给了他们一个倾诉的机会。③表演,即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将文章内容表演出来,可以一个人表演,亦可多人合作。这种形式,生动活泼,更加直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④介绍,即“我向同学介绍一本好书”活动,学生看过的书各不相同,可以将自己看过的书中的优秀篇目,从作者到内容概括地向同学作介绍,以激起其他同学阅读的兴趣。这些做法,大大激发了全体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3、评选优秀读书笔记促使学生读。评选优秀读书笔记活动也是促进小学生中高年级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记读书笔记的方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圈划批注”、“摘录好词佳句”、“概括主要内容”、“写读后感”等不一而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形式来记读书笔记,给了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评比,又使自己得到肯定。评选出优秀作品和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分子,要加以表扬。这样,既表彰了先进,又激励了其他学生多读书。
二、指导学生选择读物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辨别能力差,选择读物往往只凭个人兴趣,分不清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这时老师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阅读以下一些有益的读物:
1、能培养健康情趣的读物。健康的阅读情趣是指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能追求真、善、美,追求文明、高雅境界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这类读物,有益于培养高尚的情操,有益于提高文化素养。能以它健康的思想教育人,以感人的事迹鼓舞人,以高尚的情操陶冶人,以科学的知识丰富人。低年级学生,可以推荐童话、寓言等故事性强的书。中高年级学生可以推荐战争题材的小说,英雄模范人物以及惊险神秘的故事。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均能读到适合自己年龄接受又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读物。
2、有益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读物。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指导阅读时,要注重以教材为凭借,充分利用和发挥课文的示范、引路和辐射作用。具体做法有:①由文及人,即到课外去寻找介绍课文作者的生平事迹的文章来阅读。②由文及史,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历史背景材料来阅读。③由文及“著”,即到课外去寻找课文所在的原著来阅读。④由文及地,即到课外去寻找与课文有关的地域风貌、人情世俗读物来阅读。
3、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读物。从生活的角度讲,与学生密切相关的读物有指导学生培养生活能力的,包括卫生保健知识,安全防范方法,自我服务技能等书籍;还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环境的读物,包括地理环境、人文历史、风光名胜、经济物产等方面的读物。使学生不但关心自身的修养,而且关心我们生活的大环境。
总之,要启迪创新思维,激发创新火花,就要扎扎实实做好课外阅读指导工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