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

【作者】 秦晓鹏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摘要】“善教善导,主动发展”。善教者为匠,善导者为师。施教之功,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善导者,教学生乐学。善导者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的心态是乐观的、向上的。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掌握方法、自求得之、增强素养。
【关键词】高中政治;少教多学;问题意识;情境创设
【正文】
  一堂课上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师的“导”,导得巧、导得妙,一切都轻而易举。“导”的技巧在于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质相结合,能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地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实现德才兼备。
  一、践行课改理念,注重少教多学
  课堂教学要与时俱进,追求高效课堂。新课程的“新”表现在哪里?一是教学观念创新,就是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一反常态,焕然一新;二是学习方式的创新,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改进;三是评价理念的创新,要求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性、评价目标激励化。
  新课程理念强调:与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为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探究学习取得成功的奥秘,真正使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目的,以教师的传授为引导,要充分落实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说这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变革,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重大进步。因此,夸美纽斯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
  高效课堂与“少教多学”不谋而合,可谓同工异曲。都是要求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有效实现学的方式、教的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具体到政治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努力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适应中学生的特点,利用学生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得牢。或启发式、或参与式、或研究式教学,或研究分析社会热点,或选择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寓教于乐,学活教材,学以致用。
  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注重把课堂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让学生感到课堂时间短暂而愉快,课堂空间广阔而丰富;教师少讲,学生多学,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问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师“少教”要做到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学生“多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理念,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能从根本上减负增效,提高教学效益。
  二、培养问题意识,注重激思启智
  奔驰见骏马,竞争出人才。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之间激烈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和人才的比拼,我国要在激烈的角逐中取胜,必须重视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特别要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思维的“法宝”。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让学生在政治学习活动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产生新思路,扩大思维的开阔性,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只有优化提问环境,促使学生“敢”问;丰富教学形式,促使学生“会”问;实施合理评价,促使学生“愿”问;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既要教师巧问,也需要学生敢问、善问。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南宋哲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有人说:“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刘开先生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其实,好的、有效的课堂从来就不只是教师依靠自己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是以激发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精神。那么,怎样引领学生探究政治教材呢?多年的实践经验说明:一是激发兴趣;二是讲究方法;三是注重培养自信心;四是教师自身的素质魅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
  笛卡尔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怎样授人以渔,学生才能学得好、学的妙、学得实。教师的“导”,要注重学生“学”的兴趣,“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做到: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教材,学活政治知识。
  自信心很重要。俗话说:敢拼才会赢。自信的人具有追求成功的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一个人的成功十分重要,自信就是叫人成功。一个人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他的自信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我们只有把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发展结合起来,才有价值和意义。
  师高弟子强。教师只有获得自身的高素质,才能运筹帷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地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达到激思启智的目的。如: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敢问;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善问;实施开放教学,让学生趣问;开展赏识教育,让学生想问;达到“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等等。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而是对自然的进攻性,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而要去尝试一下,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能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要给予肯定与支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政治教学,只有教活,学生才能学活。
  三、注重情境创设,追求高效课堂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常言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情境的创设能改进整个教学过程的情感进程,能大大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积极性。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情境应着眼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注重与学生实际联系起来。本来政治课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课本的局限性,使得它与学生的实际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就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恰当的教学情境必定是取决于现实生活,能符合学生的实际;是学生所关心的或有能力关注的现实问题;能让学生在课堂中走向生活,把认知过程与生活体验融合起来的课程。
  狭义的教学情境,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作用于学生而引起积极学习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高效课堂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情况下,我们所说的情境创设其实是指狭义的,如生活化情境、多媒体情境、案例教学情境、问题探究情境、合作情境、实践情境等。只要教师能想方设法,竭尽全力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张扬学生个性,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即可。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公司的经营”时,巧妙利用视频《海尔集团的发展史》,让学生感受海尔集团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让学生体会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接着,我又播放一段三鹿集团失败的视频,促使学生形成强烈的对比,明白企业经营不善不讲诚信的后果。这种多媒体情境教学,省事省时,可谓事半功倍。
  要有所学,必有所问。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激思启智,重在艺术。注重问题的设置生动有趣,具体而有针对性,含蓄而有启发性,新颖而有时代性,灵活而有多样性,形象而有直观性,典型而有代表性,真实而有思维性。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多彩的消费”时,我先对班上的学生展开了解调查,然后设计实用性的问题:这个月你的家庭月收入是多少,从哪里得来,支出是多少,都用到哪里去?让这些平时在家里习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每个月的收入和支出。促使学生充分学会理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如此这般,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因为所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学生感悟情真意切。
  新课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只有多样化,做到因“课”制宜,因人而异,多姿多彩,丰富多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乐学、好学、善学、巧学。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我们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变教为导,变外部说教为内在需求,化枯燥为生动,变沉闷为轻松,化抽象为具体,变平淡为神奇,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出奇制胜的教学效果,使政治课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谭志琳.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新校园:上旬刊,2013(10);
  [2]李梅.丰富高中政治教学形式,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7);
  [3]邓楚龙.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课堂模式构建刍议[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4);
  [4] 徐平.问题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海南师范大学,2013.(06);
  [5]杨丽英.让高中政治充满生机活力[J].师道.教研.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