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基于初中生人生规划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周利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院上镇武备中学

【摘要】人生规划课程是中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导,主旨就是帮助学生努力完成初中学业并接受高中阶段教育,做好人生发展规划,走好人生每一步;树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心,学会根据社会需要、家庭情况及个人的兴趣、能力等特点,选择适当的职业方向。
【关键词】初中生;地校;人生规划;教育;探索;实践
【正文】
  历史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更需要劳动者具有现代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健康的劳动心理和创业能力以适应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这就需要每个人都怀揣有自己伟大的目标,并且有着为目标而有努力拼搏的毅力。而其中,年轻人更应该担负起建设未来的重任。
  初中阶段对学生未来规划已至关重要。在美国,学生读到8年级(高中),会有专家帮助学生进行职业兴趣分析,为未来的大学专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勾画蓝图。近年来美国教育界的流行趋势是,初中学生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学术或职业生涯作出明确规划,特别是针对弱势群体家庭的初中学生。发达国家的生涯教育课程早已渗入到中小校园甚至幼儿园阶段。可见,积极开展对初中学生的人生规划教育已刻不容缓。 
  初中生大都是90后,是花季的年龄,十年、十五年后,他们将是祖国建设的中流砥柱,是未来的希望。因此,他们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就是祖国的成长;他们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但现实的窘境是:绝大多数初中生虽然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都没有意识到如何去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职业以及自己的兴趣特长不了解,其人生发展规划缺乏正确指导。许多初中生学习动力不足,面对学习压力选择的是逃避甚至辍学,没有认识到读高中就是“增强个人和家庭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升学方面,不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有利于自身今后长远发展的高中学校,而是盲目地舍弃职业高中而选择普通高中。许多初中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缺乏思考,更多的是听从家长的安排。因此,进行“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专题教育的价值研究势在必行。
  基于以上认识,近年来,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校在学生人生规划教育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1、通过问卷调查、社会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以及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了解校内外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协商,确定促进学生人生规划的活动内容。依据确定的内容,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板块组成,如学科类活动、艺术类活动、科技类活动、体育类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等。结合学校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性别年龄特征和个性发展特点,组织不同的活动。学校结合开展的读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感悟自然活动等,举行多种形式的旨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展示或表演活动,如艺术成果展示等,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平台。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制定“人生规划”,并科学地指导学生选择和参与课程,通过学校给学生“配餐”和学生自己“点菜”等方式,使每一位学生拥有一份个性化的活动课程表,活动课程占用校本课程课时,课时安排依具体课程而定,但不能与其它课程相冲突,可安排在课余时间,并准备相应的活动场所或教室
  2、坚持举办形式多样的活动,如每年一届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朗诵节”等,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社会调查和职业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研究,逐渐走向社会,学会关爱自然,关爱社会,设计人生。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上题班会、讲座、报告会等。在日常学科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峰透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的相关内容。同时,结合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它活动,以研究性学习、参观、调查研究与实践、角色扮演、社会服务、担任志愿者等方式,使学生获得并增强对不同职业的亲身体验;对在升学方向选择、职业愿景方面有需求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发挥学校一切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开展职业指导教育提供服务。实行开放式教学,充分利用社区、村庄、厂矿、科研院校资源,要向广大家长延伸,利用家长、成功人士对学生进行教育,通过各种职业观察,丰富学生的职业情感体验和职业要求认知。对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职业指导教育,要坚持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对学生教育和对家长培训相结合,校内任课教师授课与职业学校教师授课相结合,通过对初中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教育,使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职业学校学生比例更加合理。如此,使初中学生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引导初中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习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培养学生对人生规划的主控力及学习作决定的方法。让他们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境遇作出最适合自己决定的方法;
  开展人生规划指导教育以来,学生进一步明确了现在的学习和未来人生之间的关系,对未来人生的懵懂意识变得清晰而明朗,不少学生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有了比较明确的方向,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明确,学习动力充分,学习效果显著,过去常有的流失、辍学现象几乎绝迹,即使初中毕业中考无望的同学也并不因此而灰心丧气,因为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清晰而明确,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的实践让我们更加明确地意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并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人。帮助受教育者适应社会需要而生存是教育的基点,结合社会发展、明确个人发展目标是教育的目的,也是受教育者成人成才的动力源泉。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初中阶段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大多数人不懂得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并实现人生理想。初中毕业是人生发展的一次重要抉择,是选择升学还是选择就业?升学是读普通高中还是职业高中?就业是在本地还是到外地?面对社会的激烈竞争,面对家长和老师的期望,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因此,初中阶段加强人生规划指引更显其必要和紧迫。而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就是要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学会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人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能作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通过开展初中学生人生规划指导教育,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在初中阶段实施人生规划指导,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实现教育向生活的回归,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教学过程要突出实践教学特色,教学指导思想要注重养成作用,教育理念要强调生本教育。初中生人生规划指引以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为立足点,以正确认识工作、职业和人生之间的关系为重要的培养内容,以培养创新型、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方向,从而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对初中生进行规划指引为落实好素质教育提供了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在今后的新课改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学生人生规划指导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努力形成更加明确而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教育理念,建立更加系统科学的人生规划指导课程体系,建设更加高效的人生规划指导课堂教学,扎实做好学生人生规划指导专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和科学地看待社会,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地方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黄远振.新课程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王笃勤.地校教学策略论(M).北京: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