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五步策略法”
【作者】 罗素萍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第四小学
【摘要】赏识教育就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富有生命力的教育。赏识教育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以长处带动短处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在语文教学中我摸索出了赏识教育的“五步策略法”,即从课堂入手, 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从课外作业着眼,让学生在成就感中重塑自我;以引导促探究,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我;以兴趣促思维,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我;以评价促发展,让学生在赏识中展示自我。【关键词】赏识;兴趣;自信;探究;完善;评价;创新;展示
【正文】
回想这几年的教学生涯,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与快乐。为了让这份愉悦之感时刻洋溢在我的心间,我不断反思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促进我的专业化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的确,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你就会收获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摸索出了“五步策略法”,使语文教学真正活了起来。
一、从课堂入手,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结结巴巴,我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完《小珊迪》后,我让学生当一回慈善机构里的一员,让他们把小珊迪那催人泪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所听者感怀身世,予以援助……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有感情地叙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多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又如在教学《麻雀》一文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诵读比赛的环节,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自我表现出“最可怜的小麻雀”和“最勇敢的老麻雀”,这样一来,同学们感到新奇,都跃跃欲试,那只孤独无助的小麻雀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及那只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英雄人物”在紧张的比赛中逐渐为同学们所熟悉、牢记,同时节省了背诵的时间。在这表现自我的舞台中,同学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而且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再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这位船长,你应该怎样做?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播放了与本课有关的一些视频,学生边看边联想,思想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气氛高涨,一些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开始说话了,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
在识字教学上,我采用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做法,让他们领读、为同学改正错别字等等。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创设了不少被赏识的环境。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写文章,最后我把好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成果展”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不失时机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亲自写文章。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赏识中树立了自信。
二、从课外作业着眼,让学生在成就感中重塑自我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特别是后进生。如在写字课上,我向全班同学表扬了我班后进生王乐同学写字姿势正确,字迹工整。第二天,在交上来的作业本中,我意外地发现那后进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我不失时机表扬他的同时,还把他的作业和其他优秀同学的作业一同贴在学习园地上。自此,该生的自信心再次重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以引导促探究,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应像对待问路的人那样,只指示他的方向,而不牵着他走;只鼓励他前进,而不压迫他赶路;只有开始时给予指导,而不送他到终点。在教学上,我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
如教学《麻雀》时,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显示了一只无助的小麻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小麻雀为什么会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另一位学生则问:“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小麻雀的?”还有的问:“小麻雀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再如教学《成吉思汗和鹰》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交流对成吉思汗的认识,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成吉思汗和鹰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为什么成吉思汗要杀死自己心爱的鹰呢?学生马上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回答很精辟,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情绪高涨,于是就能很快地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做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兴趣促思维,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我
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沉闷的、死板的读与解决课后问题中,而要让学生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如在《跳水》一课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事物间的联系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船长为了救孩子,急中生智,用枪瞄准站在桅杆上的孩子,迫使他跳下水。如果你是船长,除了这个方法,你还有其他救孩子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最好?话音刚落,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又如《新型玻璃》中,我让学生争当科学家,让他们设计另外课本上没有的新型玻璃,于是,一下子功夫,什么“运动玻璃”、“减肥玻璃”、“自动调节水位、水温的玻璃”、“抗癌玻璃”……就层出不穷了。这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实现心中理想,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以评价促发展,让学生在赏识中展示自我
对学生来说,教师评价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学生接受知识以及身心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认为评价语言首先要关注个体差异;其次要具有赏识性。在我的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会说:“如果你在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的话,你的答案会更精彩。”对于经常不发言的学生来说,我会鼓励他说:“老师发现课外的你非常活跃,思维也非常敏捷,你能不能把那个活跃的你展示给大家,大家可能会更喜欢你。”而对于自卑的学生,我会换一种方式跟他沟通:“别紧张,老师觉得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相信自己,没问题的。”由此可见,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学生不仅能轻松接受,而且会在赏识中展示自我,提高了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保持一种赏识的心,一种平等、无私的平常心,掌握一定的赏识策略,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个性的心态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知识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会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也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焕发生机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赏识教育 周宏
[2]《赏识你的孩子》 周宏 著
回想这几年的教学生涯,可以说是有喜有忧,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与快乐。为了让这份愉悦之感时刻洋溢在我的心间,我不断反思我的教育教学工作,以促进我的专业化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要成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们。”的确,倾注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你就会收获很多。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摸索出了“五步策略法”,使语文教学真正活了起来。
一、从课堂入手,让学生在赏识中树立自信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结结巴巴,我都给予肯定的赞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在教完《小珊迪》后,我让学生当一回慈善机构里的一员,让他们把小珊迪那催人泪下的故事讲给别人听,让所听者感怀身世,予以援助……一方面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有感情地叙述,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多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又如在教学《麻雀》一文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进行诵读比赛的环节,让学生朗读相关段落,自我表现出“最可怜的小麻雀”和“最勇敢的老麻雀”,这样一来,同学们感到新奇,都跃跃欲试,那只孤独无助的小麻雀可怜兮兮的样子以及那只奋不顾身掩护小麻雀的“英雄人物”在紧张的比赛中逐渐为同学们所熟悉、牢记,同时节省了背诵的时间。在这表现自我的舞台中,同学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而且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再如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我让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换位思考,假如你是这位船长,你应该怎样做?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我给学生播放了与本课有关的一些视频,学生边看边联想,思想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气氛高涨,一些平时不发言的学生也开始说话了,学习自信心也增强了。
在识字教学上,我采用请学生当“小老师”的做法,让他们领读、为同学改正错别字等等。这些做法都为学生创设了不少被赏识的环境。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自信心。
在作文教学中,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在分别寻找合适资料的基础上,共同讨论、研究,然后让其中一人执笔写文章,最后我把好的文章贴在学习园地的“成果展”中,受到表扬的小组里,每一成员都为自己出了一份力而感到骄傲,同时,我不失时机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亲自写文章。从而让学生体验成功,让他们在赏识中树立了自信。
二、从课外作业着眼,让学生在成就感中重塑自我
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我都注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试成功的滋味,特别是后进生。如在写字课上,我向全班同学表扬了我班后进生王乐同学写字姿势正确,字迹工整。第二天,在交上来的作业本中,我意外地发现那后进生的字写得非常工整,我不失时机表扬他的同时,还把他的作业和其他优秀同学的作业一同贴在学习园地上。自此,该生的自信心再次重拾,综合能力明显提高了。
三、以引导促探究,让学生在赏识中完善自我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指导学生,应像对待问路的人那样,只指示他的方向,而不牵着他走;只鼓励他前进,而不压迫他赶路;只有开始时给予指导,而不送他到终点。在教学上,我以引导为主,促使学生探索,在赏识中自主解决问题。
如教学《麻雀》时,首先在多媒体课件中显示了一只无助的小麻雀,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通过朗读体会,鼓励学生质疑,有学生提出:“小麻雀为什么会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另一位学生则问:“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现小麻雀的?”还有的问:“小麻雀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于是,我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表扬:“很好!同学们都能开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令老师意想不到的问题。现在,我看谁最醒目,能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己找出相应的答案。”再如教学《成吉思汗和鹰》时,首先我让学生自己交流对成吉思汗的认识,然后鼓励学生质疑,成吉思汗和鹰之间有怎样的故事呢?为什么成吉思汗要杀死自己心爱的鹰呢?学生马上展开了讨论,各抒己见,有的学生回答很精辟,我及时的表扬了他们,学生在受到老师表扬后,情绪高涨,于是就能很快地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只是做了引导,学生们的脑子里就迸发出无穷无尽的点子来,从而训练了学生求知探索、质疑问难以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兴趣促思维,让学生在赏识中升华自我
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只局限于沉闷的、死板的读与解决课后问题中,而要让学生在沉闷中寻找乐趣,活跃课堂气氛,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想出不同的解答方法,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
如在《跳水》一课中,我除了让学生体会事物间的联系外,还在课文结束之前提出一个问题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加深理解:船长为了救孩子,急中生智,用枪瞄准站在桅杆上的孩子,迫使他跳下水。如果你是船长,除了这个方法,你还有其他救孩子的方法吗?哪个方法最好?话音刚落,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个个跃跃欲试。又如《新型玻璃》中,我让学生争当科学家,让他们设计另外课本上没有的新型玻璃,于是,一下子功夫,什么“运动玻璃”、“减肥玻璃”、“自动调节水位、水温的玻璃”、“抗癌玻璃”……就层出不穷了。这时我肯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并因势利导,教育他们要实现心中理想,就得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鼓励他们在乐趣中思考,在赏识中思考,在思考中创新,对培养学生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以评价促发展,让学生在赏识中展示自我
对学生来说,教师评价语言运用的恰当与否,对学生接受知识以及身心的成长起着很大的作用。从事语文教学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探索有效的课堂评价语言。我认为评价语言首先要关注个体差异;其次要具有赏识性。在我的课堂上,对于表现好的学生,我会说:“如果你在能从另外一个角度回答的话,你的答案会更精彩。”对于经常不发言的学生来说,我会鼓励他说:“老师发现课外的你非常活跃,思维也非常敏捷,你能不能把那个活跃的你展示给大家,大家可能会更喜欢你。”而对于自卑的学生,我会换一种方式跟他沟通:“别紧张,老师觉得你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相信自己,没问题的。”由此可见,这些发自内心的评价语言,学生不仅能轻松接受,而且会在赏识中展示自我,提高了教学效率。
赏识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良好的教育方法;是帮助学生获得自我价值感、发展自尊、自信的动力基础;是让学生积极向上,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保持一种赏识的心,一种平等、无私的平常心,掌握一定的赏识策略,真正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学生个性的心态就会一派生机,茁壮成长!知识苗圃就会阳光明媚,春色满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千呼万唤始出来”,会使学生感觉到知识的“活水”源源不断,也会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焕发生机和魅力。
参考文献:
[1]赏识教育 周宏
[2]《赏识你的孩子》 周宏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