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作者】 施振强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李家完全小学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对当代社会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也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化,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了普遍运用,促使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有机整合,它为学生提供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营造了一个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供了一个探索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从而锻炼思维,激发创造。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态呈现;学习能力;课堂教学
【正文】
  要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就必须巧用多媒体。那么如何巧用多媒体,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呢?
  一、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枯燥乏味的课堂,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好些课本上看来枯燥,抽象的数字、文字符号,在学生眼里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有颜色的、能运动的、会说话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有感情的具体形象的知识,使教学过程变得可亲可感。如:在讲正方体的展开图时,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充分利用实物给正方体的六个面表上字母1、2、3、4、5、6,但由于实物不透明,观察不方便,因此,我利用《几何画板》做了个正方体,给六个面着不同颜色,并标上数字且可透视,再结合实物进行教学,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运动的几何图形,能使学生们更有效的刺激大脑,视觉神经元产生强烈的印象,如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章,知识点都是动态链接的,许多图形的位置发生变化,图形间蕴藏的规律和结论是不变的,熟悉《几何画板》的教师会用几何画板来演示。
  二、优化学习方式
  1、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情并茂的特点,所以恰当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以探索代替灌输,突破重难点。如:在讲《长方体》时,学生的空间观念尚停留在感知上,而要让学生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进行几何体与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难度很大,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让学生经历一个观察、想象、比较、抽象、分析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由感知上升为一种可以把握的能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从而解决了教师教学中重点与难点的讲解。
  2、以数学教学为例,几何画板是数学教师最喜欢使用的教学软件,它操作简单,功能丰富,动感十足,能够满足数学教学中化抽象为形象直观的要求。教学实践中通过信息技术课的辅助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几何画板功能的基础上,开展数学实验研究,通过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能够有效地突破数学教学中平面几何的难点。以《圆柱》单元为例,教师设计制作了多个圆柱的构造实验,利用网络教室的操作平台及校园网,以具体的数学问题结合“几何画板”有趣的数学实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教师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自己动手“做”,完成意义建构,探究圆柱构造的方法,以及和其他圆锥的联系。
  三、提高学生能力
  1、“在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学生的潜力得以发挥。如:直线射线无限长,学生难以想象,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通过课件演示,把一条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把一条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无限长”的特征,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学生就能用一张正方形纸用不同的折法表示出它的1/4。学生能用学具通过折、量、比等方法,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特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通过观察学具,猜测出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这一特征,并能将角1剪下来,经过翻转与角1的对角重合,证明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可看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在验证过程中得到了提高。《简单的数据整理》一课后,学生能运用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实践活动。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教学的重要任务,现代信息技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独到之处。数学教学中开设数学建模的选修课,在学生中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通过数学建模选修课的设立,借助网络工具,揭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世界,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通过跨学科的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在设计方案、市场调查、查阅资料、加工信息等过程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批优秀的数学建模案例获得社会较好的评介,如:微波炉运输包装优化设计,宿舍输水管道问题的研究,概率问题,跳水池深度的计算等。
  四、设计多样练习
  练习是教学的一大特点,在教学中,我对教学中的练习精心设计,(下转第19页)(上接第20页)使练习的设计联系实际,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发展性,有针对性,并且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成丰富生动的多媒体课件,从而达到全面巩固,熟能生巧,发展创新。1.设计针对性练习:针对学生交流时出现的问题或者教学重点、难点设计,以判断、辨析、比较、改错为主,目的在于澄清学生的错误认识。这是教学中最基本的练习,体现了练习的层次。2.设计综合性练习:习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广度。
  3.设计开放性练习:开放性练习的形式较多,如练习题的条件、问题或缺少或不确定;习题的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开放性练习对层次不同的学生都有训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合理解决问题的品质。4.设计实践性练习:使练习题的情节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重要,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总之,多媒体教学以它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小学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现代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靳开敏.小学数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J]学周刊,2015(07).
  [2]蔺晨阳.小学数学新课程实验教学浅谈[J].数理化学习,2013(21).
  [3]丁晓庆.优化小学数学实验教学的策略[J].数理化学习,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