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贵在“动”
【作者】 龚述霞
【机构】 新疆库尔勒市第一中学
【摘要】 “动态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动”的因素有教育因素、教学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和教学背景。大体的方式: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技术方式。教师具体“动”的因素:14种。【关键词】初中英语;“动”
【正文】
初中英语贵在“动”。其理论为“全身反应”(TPR),结构为“模块”(Moudle)→“单元”(Unit)→“课”(Lesson)→“任务”(Task)的“动态英语”(Vivid English)教材,其教学目的和要求“(Aims and requirements)十分明确:1.Watch and listen; 2. Listen and learn; 3. Listen and say; 4. Listen and act; 5. Listen and read和Listen, read and trace; 6. Watch, listen and say; 7. Read and write; 8. Read and spell; 9. Activities.”其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有Students’ Book; Activity Book; Teacher’s Book; Cassette; English Cards; Teaching Posters; Pointer Reader and VCD. 依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五个因素,一个公式”。因素:1. 国家外语政策;2. 学生来源与素质;3. 教材质量;4. 教学环境与条件;5. 教师素质。前四者是可变因素,最后一个是决定因素。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动态英语”的“动”。
一、“动”的因素
“动态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动”的因素有教育因素、教学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和教学背景。大体的方式: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技术方式。教师具体“动”的因素:14种。1. 准备(Preparation);2. 启动(Starting);3. 导入(Leading);4. 激活(Activiation);5. 呈现(Presentation);6. 讲解(Explanation);7. 例释(Illustration);8. 练习(Practice);9. 操练(Drill);10. 归纳(Reduction);11. 复习(Revision);12. 指导(Counselling);13. 巩固(Consolidation);14. 评价(Assessment)。
二、“动”的原则
依据“动反应”(TPR)理论,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其宗旨为“七动”:1. 动耳?——“听”(Listening)。耳听八方。2. 动口?——“说”(Saying)。话说天下。3. 动嘴?——“唱”(Singing)。欢歌笑语。4. 动眼?——“看”(Looking)。眼光六路。5. 动手?——“做”(Acting)。创造世界。6. 动腿?——“游”(Touring)。游遍中外。7. 动脑?——“思”(Thinking)。胸怀全球。在“动态英语”“动”的过程中,儿童步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必定是在听、说、读、写、唱、玩、演、游、画、做等形式促成的。因此,依据信息论,动腿、动耳、动眼是在收集信息;动口、动嘴是在输出信息;动手是在内化信息;动脑是在处理信息。动脑是“七动”中的中枢,它贯穿于其它六动之中。显而易见,动耳、动眼若不动脑,将“听而无闻,视而不见”;动眼、动手若不动脑则为“盲目乱动”;动口、动嘴若不动脑则是“无的放矢”。
三、“动”的内容
动的内容是字母、语音、词汇、结构、语义、语境及语用。
具体而言,(一)语音:1. 字母音标一体;2. 字母音标单词一体;3. 音标词汇归类;4. 重音规律;5. 语调规律;6. 绕口令规律;7. 韵律诗规律;8. 歌曲规律。(二)词汇:1. 课中印象式;2. 直观式;3. 例句式;4. 对比分析式;5. 模仿控制式;6. 集中式;7. 语音关联式;8. 字母关联式。(三)语法:1. 表格式;2. 计算机动画式。(四)句型:1. 语用导向式;2. 结构导向式;3. 流利导向式;4. 准确导向式;5. 控制式;6. 替换式。(五)对话:1. 仿真性语境式;2. 控制性语境式;3. 象征性语境式。(六)听、说:1. 视、听、说;2. 专项听、说;3. 综合听、说。(七)活动:1. 全体活动;2. 小组活动;3. 配对活动;4. 个人活动;5. 表演活动;6. 出游活动;7. 师生互动。
四、“动”的方法
动的方法各异。我们可采用猜谜、找友、访亲、结对、互动、竞赛、游戏、表格、接龙、表演、问答、歌谣、出游、说唱等“动态”方式来创趣。
1、编歌谣激趣。如Unit 2 “May I have your name?”中的Activity 3 Read and draw, 其中的字母“I”和“R”,可编为:东面一座房,西面一座房,里面住着I和R。东面住着I,西面住着R,它们俩儿常吵架。都怪我们小朋友,每次分不清I和R。只要我们仔细听,定能分清/ai/和/α:/。
2、设悬念荡趣。如:同音异形词配对。I-eye C-see two-too four-for 再如:Unit 8 中的cat,教师可使用中文:“什么动物长着长胡子,睡觉打呼噜,喜欢睡热炕?”?——“Cat!”
3、励求新获趣。(1)教师可事先指定几位学生准备好相同的字母卡(或由教师分发卡片),教师发指令,学生A在声说出自己的字母,持有相同字母卡的学生立即大声喊出他们的字母回应,并迅速站到一起。教师再发指令,游戏继续进行。(2)学生准备好字母卡片,教师举起一张字母卡,学生们按字母表顺序迅速举趣教师卡片的前一个字母卡片或后一个字母卡片,或者同时举起前后字母卡片,并大声的说出其字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指定的字母卡片平放桌上,教师抽出一张大写字母卡“A”说:“I’m A. Where’s my twin sister?”学生迅速找出小字母卡“a”,并大声回答:“I’m here ,a, a.”.随着教师语调的加快,活动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此活动可以在全班做,也可以四人小组或同桌做。
4、质疑难寻趣。(1)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9张指定的图片,活动开始时要求学生把图片反扣在桌面上,排成3×3的格式,教师每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张图片),学生边跟着说边翻图片,哪位学生所翻的横的或竖的或斜的三张图片与教师所读的三个单词顺序一致,马上大声说“Bingo”。随着学习的进步,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2)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先选相同人数上台,然后先由A组(或B组)的第一位学生从教师手中抽出一张卡片并根据卡片内容表演一个动作,A组(或B组)的第二个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说出卡片的内容,说错就得下台。A组做完一轮,B组开始做,最后看哪一小组在台上的人数多,得分就高。活动按顺序往下做,最后哪一组得分高为胜者。此活动适合于介词短语的教学。
5、寻规律葆趣。学生分成两组,每组4个人,学生A根据教师卡片上的内容用口型暗示(不能出声音),动作表演传递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自己理会的意思同样用口型、动作传递给第三个同学,按顺序往下做。最后一位同学要说出传递给他的是什么内容,说对了就得分。然后由另一组同学做,最后哪一组累计得分高为优胜者。(第一人给第二个表演时第三个第四个要背着,不能看。)
6、敢创造设趣。用所学过的名词替代。如Rhyme: This and that…This (That) is my desk /chair/cat…再如:Story Doggi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What’s one (two, three) and one? Woof! It’s two! It’s…!
初中英语贵在“动”。其理论为“全身反应”(TPR),结构为“模块”(Moudle)→“单元”(Unit)→“课”(Lesson)→“任务”(Task)的“动态英语”(Vivid English)教材,其教学目的和要求“(Aims and requirements)十分明确:1.Watch and listen; 2. Listen and learn; 3. Listen and say; 4. Listen and act; 5. Listen and read和Listen, read and trace; 6. Watch, listen and say; 7. Read and write; 8. Read and spell; 9. Activities.”其教学资源十分丰富:有Students’ Book; Activity Book; Teacher’s Book; Cassette; English Cards; Teaching Posters; Pointer Reader and VCD. 依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的要求:“五个因素,一个公式”。因素:1. 国家外语政策;2. 学生来源与素质;3. 教材质量;4. 教学环境与条件;5. 教师素质。前四者是可变因素,最后一个是决定因素。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社会环境(4分)+教学方法(3分)]×教师。括号内四者相加是10分,而教师素质分值越大,乘积越大,教学质量就越高。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究“动态英语”的“动”。
一、“动”的因素
“动态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动”的因素有教育因素、教学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语言因素和教学背景。大体的方式:口头方式、书面方式和技术方式。教师具体“动”的因素:14种。1. 准备(Preparation);2. 启动(Starting);3. 导入(Leading);4. 激活(Activiation);5. 呈现(Presentation);6. 讲解(Explanation);7. 例释(Illustration);8. 练习(Practice);9. 操练(Drill);10. 归纳(Reduction);11. 复习(Revision);12. 指导(Counselling);13. 巩固(Consolidation);14. 评价(Assessment)。
二、“动”的原则
依据“动反应”(TPR)理论,结合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其宗旨为“七动”:1. 动耳?——“听”(Listening)。耳听八方。2. 动口?——“说”(Saying)。话说天下。3. 动嘴?——“唱”(Singing)。欢歌笑语。4. 动眼?——“看”(Looking)。眼光六路。5. 动手?——“做”(Acting)。创造世界。6. 动腿?——“游”(Touring)。游遍中外。7. 动脑?——“思”(Thinking)。胸怀全球。在“动态英语”“动”的过程中,儿童步入英语学习的大门,必定是在听、说、读、写、唱、玩、演、游、画、做等形式促成的。因此,依据信息论,动腿、动耳、动眼是在收集信息;动口、动嘴是在输出信息;动手是在内化信息;动脑是在处理信息。动脑是“七动”中的中枢,它贯穿于其它六动之中。显而易见,动耳、动眼若不动脑,将“听而无闻,视而不见”;动眼、动手若不动脑则为“盲目乱动”;动口、动嘴若不动脑则是“无的放矢”。
三、“动”的内容
动的内容是字母、语音、词汇、结构、语义、语境及语用。
具体而言,(一)语音:1. 字母音标一体;2. 字母音标单词一体;3. 音标词汇归类;4. 重音规律;5. 语调规律;6. 绕口令规律;7. 韵律诗规律;8. 歌曲规律。(二)词汇:1. 课中印象式;2. 直观式;3. 例句式;4. 对比分析式;5. 模仿控制式;6. 集中式;7. 语音关联式;8. 字母关联式。(三)语法:1. 表格式;2. 计算机动画式。(四)句型:1. 语用导向式;2. 结构导向式;3. 流利导向式;4. 准确导向式;5. 控制式;6. 替换式。(五)对话:1. 仿真性语境式;2. 控制性语境式;3. 象征性语境式。(六)听、说:1. 视、听、说;2. 专项听、说;3. 综合听、说。(七)活动:1. 全体活动;2. 小组活动;3. 配对活动;4. 个人活动;5. 表演活动;6. 出游活动;7. 师生互动。
四、“动”的方法
动的方法各异。我们可采用猜谜、找友、访亲、结对、互动、竞赛、游戏、表格、接龙、表演、问答、歌谣、出游、说唱等“动态”方式来创趣。
1、编歌谣激趣。如Unit 2 “May I have your name?”中的Activity 3 Read and draw, 其中的字母“I”和“R”,可编为:东面一座房,西面一座房,里面住着I和R。东面住着I,西面住着R,它们俩儿常吵架。都怪我们小朋友,每次分不清I和R。只要我们仔细听,定能分清/ai/和/α:/。
2、设悬念荡趣。如:同音异形词配对。I-eye C-see two-too four-for 再如:Unit 8 中的cat,教师可使用中文:“什么动物长着长胡子,睡觉打呼噜,喜欢睡热炕?”?——“Cat!”
3、励求新获趣。(1)教师可事先指定几位学生准备好相同的字母卡(或由教师分发卡片),教师发指令,学生A在声说出自己的字母,持有相同字母卡的学生立即大声喊出他们的字母回应,并迅速站到一起。教师再发指令,游戏继续进行。(2)学生准备好字母卡片,教师举起一张字母卡,学生们按字母表顺序迅速举趣教师卡片的前一个字母卡片或后一个字母卡片,或者同时举起前后字母卡片,并大声的说出其字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指定的字母卡片平放桌上,教师抽出一张大写字母卡“A”说:“I’m A. Where’s my twin sister?”学生迅速找出小字母卡“a”,并大声回答:“I’m here ,a, a.”.随着教师语调的加快,活动的气氛越来越热烈。此活动可以在全班做,也可以四人小组或同桌做。
4、质疑难寻趣。(1)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9张指定的图片,活动开始时要求学生把图片反扣在桌面上,排成3×3的格式,教师每说一个单词(一个单词一张图片),学生边跟着说边翻图片,哪位学生所翻的横的或竖的或斜的三张图片与教师所读的三个单词顺序一致,马上大声说“Bingo”。随着学习的进步,教师可要求学生说出图片中的内容。(2)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先选相同人数上台,然后先由A组(或B组)的第一位学生从教师手中抽出一张卡片并根据卡片内容表演一个动作,A组(或B组)的第二个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快速说出卡片的内容,说错就得下台。A组做完一轮,B组开始做,最后看哪一小组在台上的人数多,得分就高。活动按顺序往下做,最后哪一组得分高为胜者。此活动适合于介词短语的教学。
5、寻规律葆趣。学生分成两组,每组4个人,学生A根据教师卡片上的内容用口型暗示(不能出声音),动作表演传递给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根据自己理会的意思同样用口型、动作传递给第三个同学,按顺序往下做。最后一位同学要说出传递给他的是什么内容,说对了就得分。然后由另一组同学做,最后哪一组累计得分高为优胜者。(第一人给第二个表演时第三个第四个要背着,不能看。)
6、敢创造设趣。用所学过的名词替代。如Rhyme: This and that…This (That) is my desk /chair/cat…再如:Story Doggie! Look at the blackboard. What’s one (two, three) and one? Woof! It’s two! 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