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角色扮演在农村小学 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韩海明

【机构】 青海省循化县街子学区洋库浪小学

【摘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对开启学生的智慧,彰显学生个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角色扮演的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放飞学生的思维、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尊重每一位学生,诱发学生的主动性,贯穿实践性,渗透教育性,以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角色扮演;农村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
【正文】
  “角色扮演”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在教学活动中组织部分学生对文本的有关内容进行角色朗读或情节表演,辅助学生入情入境,以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种教学形式。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导向,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有效开启学生的智慧,彰显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把握好角色扮演在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的切入点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小学语文教材的题材,不外乎写人、写事、写景、状物四大类,教材中的情境就是由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交织而成。教学中,借助形象的画面,动听的旋律,角色的扮演,事实的演示,向学生展示生动感人的生活场景,在这过程中,再加上教师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创设出富有感染力的课堂情境。比如,在教学《詹天佑》一课时,我以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创设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模拟的记者招待会中深切领悟到课文要表达的内容。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教育家克里斯蒂?沃德在《友善用脑》一书中提出的多感官教学法为我们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供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方法。实践证明,单一的感官刺激不能满足学生获取更多知识信息的需要。在学习古诗《泊船瓜洲》时,我采用设境想象法,运用画面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语言描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美的配乐,美的解说,美的画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学生在心境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深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放飞学生的思维。
  教师要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不断变换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学习、理解、思考问题。做一做、说一说、读一读、画一画、演一演,这些不同的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孩子的视角是独特的,如果教师固守标准答案,就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扼杀学生的想象,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语文课堂上的发挥尤为重要。过去,教师在台前讲得津津有味,却收之甚微,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仍然不深入、不透彻,很显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课堂教学需要。而这时,以读代讲,更能有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读”并不是单纯地朗诵,而是以读为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对课文的学习,边读边思,融情入文,精心斟酌,并从中推敲文章的含义、情调、韵味。反复朗读、反复吟诵,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就会自然地得以流露。由此,教师应加强指导学生朗读,而不能粗观大意,浅尝辄止。
  5.尊重每一位学生。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参与合适的学习,发挥他们的特长优势。如果教师冷淡、责怪、不适当的批评往往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让这一部分弱势群体动起来,课堂才会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二、把握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角色扮演的几个原则
  1.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
  首先,备课时要根据农村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其次,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来激发学生。这种反馈可以强化学生动机,使学生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绩,从而提高学习热情,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然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开展下棋、讲故事等比赛,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同时刻意去组织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参加,他们有的热衷于这些活动,让他们有成功感。
  2.以训练语言为手段,贯穿实践性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坚持创新,注重课堂教学效率,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小学语文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例如:在看图学文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引导学生说话,并让同学们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叙述其中的内容。然后,熟练朗读课文相对应的段落,看看作者是怎样描述这幅图的,久而久之,既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
  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重任,在教学中要注重“三维目标”,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得到情感体验,提升语文素养。比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首先引导小学生从课题着手阅读课文,重点关注以下问题:师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詹天佑及清政府腐败无能的社会背景资料。教师启发,引领学生联系背景、詹天佑科学事迹、地貌特点,讲读愤怒、激动、担心的原因。提出问题:你从课文中知道詹天佑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样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使学生避免无主次的学习。
  角色扮演是一种开放性的创造活动,往往带有许多不确定性。作为教师,既要主动学习有关角色扮演的本体性知识,提高对角色扮演教学价值的认识,又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和提供适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角色扮演的意义,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感悟、内化,从而培养孩子们的语文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