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高英语教学中听说训练效率

【作者】 衣彩霞

【机构】 山东省栖霞市观里中学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中,仍然存在忽视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觉和不自觉地采用传统的注重读写译和语法教学的方法和课堂结构,忽略听说训练,因而不能充分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初中英语教学目的。学生要想学好英语,教师要想教好英语,离开听说领先的方法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要先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创造一切有利于英语听说的环境和机会,把课堂教学,课前自练,课后种种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刺激听说兴趣,增强听说信心,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听说领先;提高效率
【正文】
  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但是必须指出,听说领先,是指学习英语时首先要多听,听懂,多说,会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地去听去说,那样的听说是机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在这四要素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人们进行言语交流的主要手段,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主要途径之一。没有听,就没有说,也就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要从听说入手,特别是以素质教育为主的今天,要使学生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成为跨世纪的人才,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彻底抛弃昔日的哑巴式英语。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听、说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教学的主线。
  1、 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内在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英语学习的兴趣是英语教学的生命。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为语言习得规律,从听说入手, 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景。所以我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时,坚持以听说领先。通过放录音磁带、幻灯、录相、投影或图片等,引导学生边看,边听录音。直观的交际情景,画面和声音有机结合,能感染学生,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也经常会结合所学内容,选放一些英文歌曲,如字母歌、星期、月份、季节、圣诞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实现由“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的根本转变。
  2、采用情景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中学生学习第二语言,达到一定的刺激量是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听”是输入,是人们学习,吸收语言的重要途径,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说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听的能力。听说的技能需要进行系统的训练:a.? 课堂用语英语化。我在上课时尽量使用英文进行教学,随着学生知识面扩大,内容加深,学生基本能接受我的全英文授课。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不会觉得有负担,潜移默化中孩子们的听力提高了不少。也由于我的全英文授课,给他们创造了一种说的氛围,孩子们不再羞于开口。口语也就相应的获得提升。除此之外我每节课都会设置“Free talk”,有一开始单纯的我提问他们回答到后来请两个学生上台来打招呼,问好,询问星期、日期、天气等情况,或谈各自的爱好,或是把他们周围发生的有趣的事,运用对话活学活用地表演给同学们看。或者下面同学轮流向台上的同学提一些问题,进行竞答比赛。这种形式气氛浓烈,学生参与积极性高,既锻炼了口语能力,又复习、巩固了旧知识。b.? 培养良好的听的习惯。在学习新的课文之前,我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我简单介绍一下它的背景或是主要内容,然后听课文录音,并根据所听内容回答一些问题,之后会要求他们 “Listen and repeat”,结合图片,进行视、听、说的练习。最后打开书本阅读全文。这种听说配合的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将句子,将短文听完整,整体理解。
  3、抓好起始阶段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听说习惯 
  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逐步养成先听后说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礼貌语言:Hello ,Good morning ,I’m sorry ,Thank you ,etc.还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着手,重复使用:Read after me ,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组织教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4、课前强化听力训练
  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5、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听说实践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课内活动小组,每四人一组,由前后两张课桌组成,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英语歌,英语文艺演出, 出英语墙报,英文打字,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每周开设一节听力课,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利用录音、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扩展他们的语言环境。平时可要求学生之间试着用英语交流,以锻炼说的能力。还应改革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测验等内容。 
  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总之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设法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设置问题情境无疑是一种好办法,它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遨游在书本的海洋之中,尽情发挥孩子的才能,让他们畅所欲言。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该不断地创新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一切,努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大胆激发学生的灵性,使整个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从而使课堂真正活起来。
  参考文献:
  [1]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119~139 
  [3] 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