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实施有效引领,践行少教多学
【作者】 李 俊
【机构】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摘要】“少教多学”要求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秉持“少教多学”理念,使教与学都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优质高效的最佳教学状态,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努力实现教学双赢。【关键词】小学数学;转变观念;激发兴趣;艺术引领
【正文】
“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减负增效、教学相长。“少教”指的是教师精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能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善教。“多学”指学生独立自主地学,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勤学。
一、更新观念,少教多学
陈旧的教学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收效甚微。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少教多学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提高了学生素质,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改革天天讲,可教师一直放心不下,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就其原因还是因循守旧,没有彻底摒弃根深蒂固的老把式教学。因此,要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努力践行少教多学,才能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成就有效教学。
教学观念的更新,就是要力求做到夸美纽斯说的:“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少教多学”,指的是教得少,而不是不要教,其目的是把教学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刀刃”上。即该讲的、需教的,教师要大胆讲,并努力做到教得恰到好处;不该讲的、不必直接教的,就坚决不讲、不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教学得失,注重画龙点睛,有的放矢,高效优质地导。
邓昌炎教授说:“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少教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让老师教的轻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所有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习;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我们要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习的主动化,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掌握学习方法,学活教材,提高自身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学得主动。注重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学生的功课表排满……
第斯多惠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新课程理念下,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阅读就多一点。
施教之功,巧在激趣,妙在送法,重在练能,贵在养习。教师要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学生的“学”,要求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二、教活教材,快乐学习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众多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活教材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中,学习兴趣是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只有教活,学生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得。通常的方法有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要求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分别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对折,深刻认识,能够对折的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对折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数学活动,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实现长时间的记忆。
又如:大部分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区别“>和<”这两个符号,我就巧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分道:“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还有,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情景交融的数学知识感到有趣,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情趣十足,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寓教于乐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捷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经验与教学融会贯通,使数学教育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于个性,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活动。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艺术授课,追求实效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了少教多学不是不教,而是要讲在关键,导在刀刃上,学在实效处。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用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它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而缺乏艺术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
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注重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新、求活、求趣、求美、求效,才能使学生个个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只有“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有一种适合的教学情境,做到张弛有度,情趣盎然。要创建这样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调控艺术。这样才能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达到运筹帷幄。或导入艺术、或提问艺术、或幽默艺术、或启发艺术等等,都需要熟练驾驭,做到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才能称之为艺术。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建立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生活化的方式,给学生富于思考的东西。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我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突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又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这样教学,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这不仅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我组织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创设生活情境道:假如你家在中秋节买了一个柚子,柚子一共有十五个小瓣,你的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五个人,可以怎样分柚子吃呢,每个人得到了几分之几?这个问题非常现实,我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是平均分,那么每个人都有三瓣,等于是把柚子平均分成五份,每个人都得到了五分之一。假如是按照年龄来分,爸爸和妈妈每人四份,爷爷三份,奶奶和你都是两份,那么只有爷爷得到了五分之一,而爸爸、妈妈得了十五分之四,奶奶和你得了十五分之二。这样,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便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从而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充分认识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数学有趣、有用。
教得巧妙一点,再巧妙一点;教得巧妙了,学的就轻松了。
教得有效一点,再有效一点;教得有效了,学的就扎实了。
教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教得美了,学的就愉悦了。
教得独特一点,再独特一点;教得独特了,学的就深刻了。
只有教师一点一点地进步,学生才能一点一点地收获。
总之,数学课堂要有效践行少教多学,才能减负增效。只有让美的语言、结构、情感、形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发展舞台;只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才是理想的课堂,高境界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袁慧珍.探析如何站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文理导航,2016(2);
[2]吕秋霞.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动力——兴趣[J]. 读与写,2015(6);
[3]李志刚.在数学课堂中应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
[4]康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少教多学”的数学课堂[J].辅导员,2015;
[5]朱国军.浅谈“少教多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5。
“少教多学”的核心就是减负增效、教学相长。“少教”指的是教师精讲,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能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善教。“多学”指学生独立自主地学,能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勤学。
一、更新观念,少教多学
陈旧的教学观“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教学收效甚微。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少教多学却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真正提高了学生素质,实现了教学相长。教学改革天天讲,可教师一直放心不下,仍然穿新鞋走老路,就其原因还是因循守旧,没有彻底摒弃根深蒂固的老把式教学。因此,要实现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努力践行少教多学,才能走出教学改革的误区,成就有效教学。
教学观念的更新,就是要力求做到夸美纽斯说的:“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
“少教多学”,指的是教得少,而不是不要教,其目的是把教学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刀刃”上。即该讲的、需教的,教师要大胆讲,并努力做到教得恰到好处;不该讲的、不必直接教的,就坚决不讲、不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不断反思教学得失,注重画龙点睛,有的放矢,高效优质地导。
邓昌炎教授说:“课堂是一个舞台,在课堂上老师只能是一个导演,决不是主角。”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实现少教多学,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学得愉快,让老师教的轻松。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所有学生相信自己能够学习;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相信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
我们要少教一点,让学生多学一点。教师少教而学生多学,关键在于让学生学习的主动化,能够进行有效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现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学有所获,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掌握学习方法,学活教材,提高自身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师应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负起责任,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更加学得主动。注重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学生的时间,不要把学生的功课表排满……
第斯多惠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新课程理念下,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少教多学,教师的教在于引导,学生的学在于主动。教师教得少一点,学生的观察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体验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思维就多一点;教得少一点,学生的阅读就多一点。
施教之功,巧在激趣,妙在送法,重在练能,贵在养习。教师要时而是一个创设者,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学生的“学”,要求学得主动,学得深入。
二、教活教材,快乐学习
吕叔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如果说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众多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叫做‘活’”。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活教材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求知探索的内驱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中,学习兴趣是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可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记忆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我们只有教活,学生才能学活。如何教活教材,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总起来说,要注重根据学生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多方引导,让学生乐在其中,学有所得。通常的方法有游戏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活动、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等。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当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后,我逐一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让学生判断这些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我不是让学生去猜,而是要求学生亲手实践操作,分别对不同的图形进行对折,深刻认识,能够对折的是轴对称图形,不能对折的不是轴对称图形。实践证明,通过学生实际操作的数学活动,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又有利于学生的巩固,实现长时间的记忆。
又如:大部分学生对“大于号、小于号”都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区别“>和<”这两个符号,我就巧用生动有趣的顺口溜帮助学生区分道:“大于号、小于号,两个兄弟一起到,尖角在前是小于,开口在前是大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还有,把教学比大小说成“排排队”;把教学元、角、分改成“小小售货员”等,学生对这些情景交融的数学知识感到有趣,学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情趣十足,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寓教于乐是实施高效课堂的捷径,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把生活经验与教学融会贯通,使数学教育成为一个生动活泼、富于个性,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与合作学习的活动。注重营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艺术授课,追求实效
我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体现了少教多学不是不教,而是要讲在关键,导在刀刃上,学在实效处。数学是科学,科学是严谨的,但数学课则不同,数学课是用来学习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活泼、灵动、精彩、生成的过程,它需要讲究教学艺术,而缺乏艺术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
高效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我们只有尊重学生,注重在教学艺术上,求实、求新、求活、求趣、求美、求效,才能使学生个个学有价值的数学。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师只有“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创设高效的数学课堂要有一种适合的教学情境,做到张弛有度,情趣盎然。要创建这样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调控艺术。这样才能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达到运筹帷幄。或导入艺术、或提问艺术、或幽默艺术、或启发艺术等等,都需要熟练驾驭,做到得心应手,恰到好处,才能称之为艺术。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建立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取情境化、问题式、生活化的方式,给学生富于思考的东西。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由于时间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光靠老师讲解,或用传统的教具教学,都会感到非常枯燥,学生难以理解。我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原来非常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化,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个钟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钟面上有十二个数字、指针和格子。紧接着,通过图像的闪烁及声响效果,让学生了解到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个大格又被分成5个小格。然后,再通过动态演示和色彩的变化,突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周的过程,让学生得出1小时等于60分钟,较好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又用多媒体动画创设了一个小学生一天作息时间的生活情景,来巩固新知。这样教学,情景交融,妙趣横生。
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很好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体验数学,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培养学生的数学爱好,这不仅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例如:我组织学习分数的意义时,创设生活情境道:假如你家在中秋节买了一个柚子,柚子一共有十五个小瓣,你的家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五个人,可以怎样分柚子吃呢,每个人得到了几分之几?这个问题非常现实,我启发学生思考:假如是平均分,那么每个人都有三瓣,等于是把柚子平均分成五份,每个人都得到了五分之一。假如是按照年龄来分,爸爸和妈妈每人四份,爷爷三份,奶奶和你都是两份,那么只有爷爷得到了五分之一,而爸爸、妈妈得了十五分之四,奶奶和你得了十五分之二。这样,从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中,学生便明白了分数的意义,从而懂得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分数进行计算,充分认识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学习的数学有趣、有用。
教得巧妙一点,再巧妙一点;教得巧妙了,学的就轻松了。
教得有效一点,再有效一点;教得有效了,学的就扎实了。
教得美一点,再美一点;教得美了,学的就愉悦了。
教得独特一点,再独特一点;教得独特了,学的就深刻了。
只有教师一点一点地进步,学生才能一点一点地收获。
总之,数学课堂要有效践行少教多学,才能减负增效。只有让美的语言、结构、情感、形象走进学生的心灵,使之受到熏陶和感染;只有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情趣盎然的发展舞台;只有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效率高起来,才是理想的课堂,高境界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袁慧珍.探析如何站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J].文理导航,2016(2);
[2]吕秋霞.小学数学课堂活起来的动力——兴趣[J]. 读与写,2015(6);
[3]李志刚.在数学课堂中应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J].考试周刊,2014;
[4]康伟.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实现“少教多学”的数学课堂[J].辅导员,2015;
[5]朱国军.浅谈“少教多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内蒙古教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