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作者】 曾惠彬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江姐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技术知识,让学生掌握相关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的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道德。本文从师资队伍、课堂教学以及网络德育出发,来谈谈信息技术教师如何更好地将德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将学科与德育进行整合,从而达到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学;学生
【正文】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培养高中生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就要从小处入手,在细节上做文章。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我们时时提醒,常常改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深化认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促进思想道德的知行统一。因此,在学生的习惯养成中,我们老师应该及时跟上,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帮助他们坚持到习惯稳定。
  一、发挥“教育引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机房上课不同于课堂,班级的约束力小,学生的自觉性降低了;在微机室吃东西,由此产生的塑料袋、果皮等杂物丢弃在桌面上或隐蔽处;部分学生玩游戏不听课,不按要求开关机。为此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固定座位并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教学,不断提醒学生发挥主人翁及小组的协同作用,及时表扬做得好的小组和个人。其次课后有学生及时检查,轮流值日,把卫生问题、不按程序关机等问题提出来交给学生去讨论,教育并引导他们自律自理。第三注意每节课上课前要让学生看到的是一个整洁的机房,看到的是电脑的完好,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第四教师的良好素养,娴熟、规范的演示,对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教学演示过程中,教师要规范操作,不能随意。
  二、在网络交流中强化网络道德
  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使知识的传播更加快捷,但是由于青少年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形成,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十分低下,缺乏信息取舍能力。学生上网很难控制时间,玩游戏,浏览一些不健康网站等等,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注意采取防护措施,首先要安装防护软件,其次要给学生提供一些好的建议和网站,第三教师要和学生建立网络沟通,例如建立班级QQ群、博客、班级网站等形式。为强化班级网站的使用效率,在每次上课均留出一些时间为自己的本班级网站添加相应的文章,建议,班级近期的活动图片等,提高学生正面使用网络应用机会,以提高班级的同学的凝聚力,为班级的文化建设提供更好的展示平台。教师在利用网络时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和抗扰能力,注意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三、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情”“理”之中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道德教学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教师进行的,教师的政治意识、思想品德、情感等都会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导向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发掘出素材的思想性,机智灵活地找准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教师要在思想意识上重视德育工作,在行动中把正确的行为示范给学生,树立榜样、模范形象。孔子说,“亲其师而信其道”,特别是对于新世纪的高中学生,在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坚定的信息毅力前,更容易由“偶像崇拜”和从众心理驱使,模仿“偶像行为”,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做有心之人,提高教师自我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模范形象,从一点一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次,个性化的高中学生,由于受青春期的,“反叛”心理和虚荣心驱使,往往会在有意无意中导演一场场不良信息行为的“恶作剧”,作为人类心灵的工程师,教师要保持豁达的心胸和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多点关怀和沟通。对不良信息采取循循善诱,并在教学中实现“期待效应”。
  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是合作取胜、协作竞争的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要想取得成功,就要学会与人合作,要能组织,协调各种力量。此外,与人合作的精神会产生一种和谐亲密的人际环境,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但是,计算机技术却会对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据报道,有学生因迷恋于计算机游戏,网络,缺乏与同学的交往,在感到孤独时仅仅与计算机交流思想,以至于发展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一定要创造机会,让他们与同班同学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共同奋斗,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相互帮助和支持中,感受伙伴间的友谊和真情,从而愿意与他人进行交往与合作。
  五、培养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
  任何能力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意志品质有密切关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的依赖性过强,在操作中一遇到困难就求助于教师和同学。为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老师可采用限制他们的求助次数的策略,即要求他们在某些情况下,如已学过的信息技术知识复习课,对问题未作深入思考时,自己没有尝试操作时等等,都不得请求别人的帮助,虽然这样要求对学生来说,显得有些“苛刻”,但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就会有明显的提高。
  六、激励学生立志成才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激励学生立志成才。例如讲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时,先让学生查找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成功之路,然后再向学生讲解知识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树立远大志向,要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也是信息技术教学本身的重要内容。只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知识与文明”的“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我们才能造就信息社会的有用人才。对高中生来说,他们仍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从他们的学习生活习惯的养成入手。从细微之处做起,让他们逐步体会到习惯带给他们的成就感和快乐感。这样,对他们的个人素质和此后的人生发展都会有积极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1
  [2]高德胜《知性德育及其超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朱小蔓《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回应》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张世欣. 《道德教育的四大境界》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易连云《重建学校道德教育》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