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职校物理教学与学生素质教育
【作者】 潘普迁
【机构】 贵州省都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物理素养指的是物理的问题意识、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以及自觉地运用物理的意识和能力,还涵盖更高层次的如创新意识、物理的美学价值及人文精神等方面素质的素养。素质教育强调物理教学必须向素质教育方向发展,作为职校的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突出物理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是我们的工作之重,也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努力的方向。【关键词】素质教育;物理教学;学生;物理素养;能力;培养和提高
【正文】
学生的物理素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实践、探究、感悟得以逐步提升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教学的目的也发生了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的变化,物理教学大纲也从考虑物理学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从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需要变为学生在校与毕业后工作相结合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与普通教育差异很大、颇具特色的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物理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它是为了和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是以培养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作为职业教育的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中,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努力的方向。
从物理学自身的特点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每一项成就都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之上,用科学研究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揭露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对他们深刻认识物理现象,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见,无论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还是从物理学本身来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素养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呢?
首先,在物理理论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是观察、思考能力,我们也一直坚持和实施“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时,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而且也需要用到不少数学知识。如何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呢?对这些生活中实例,又如何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呢?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去积极思考,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仔细观察去思考。如:帆船之所以能扬帆前进的原因?盘山公路的存在的原因?拱桥的原理等等。这些就会让学生学了理论知识之后,不由自主的去主动观察和思考。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非常多的,这些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思考能力的丰富素材。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其最大的特点——从实验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物理的学习。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而刻苦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一切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共同的优秀品质,如英国科学家焦耳自学成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作了四百余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过十年的反复实验,终于揭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进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些事实对培养学生质疑、求实、进取、创新、正直、严谨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形成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三,在物理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物理实验往往不是一人能完成的,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在实验操作中要相互合作,遇到困难时还需要相互帮助。较复杂的实验操作,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操作也比较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和协调,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物理实验的结果,会因所使用的物品、仪器、摩擦力、是否匀速、读数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在实验中还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大家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在物理的课外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前所述,物理来源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而课上我们所学的多为理论知识,实践的知识则较少。因此,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到磁场这一节时,学生在生活中自动投币买东西时候,如何根据自己所学的磁场知识设计一个分辨出假币的实验?这些知识的运用将能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在物理的学习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物理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在长期、持续的发展中,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色散、指南针等的论述,无不闪耀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对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指,英国学者培根这样认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当然,我国现代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大的成果,如空间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能的应用、航母的研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超导体研制水平、大射电望远镜、岸式波力发电站的研究等无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强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优,坚定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当然结合物理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针对实际,紧扣教材;妥善安排,有机渗透;对比分析,合理引导;课内渗透,课外强化,使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素养意识。当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注意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以自己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教育融为一体,从而艺术性地完成素质教育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的任务。
学生的物理素养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实践、探究、感悟得以逐步提升的。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物理教学强调的是对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教学的目的也发生了由知识到能力、由能力向素质、由智力教育观念向综合教育观念转化的变化,物理教学大纲也从考虑物理学本身的学习需要变为考虑物理科学、物理教学、社会效益相结合的整体需要,从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需要变为学生在校与毕业后工作相结合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为目标,它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而又特殊的组成部分。是一种与普通教育差异很大、颇具特色的模式。在中职教育中,物理的教学不是为了培养物理专业工作者,它是为了和其他基础学科有机的结合为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服务的,是以培养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作为职业教育的物理教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突出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工作中,是我们每个物理教师应尽的义务和努力的方向。
从物理学自身的特点看: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以及物质最普遍、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的每一项成就都建立在唯物主义观点之上,用科学研究熏陶学生,帮助学生揭露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来面目,对他们深刻认识物理现象,正确、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规律,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见,无论从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还是从物理学本身来看,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素养是完全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物理素养呢?
首先,在物理理论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在物理课程中,强调的是观察、思考能力,我们也一直坚持和实施“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教育理念。比如在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学习时,很多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而且也需要用到不少数学知识。如何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呢?对这些生活中实例,又如何运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论知识去解释呢?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堂上去积极思考,同时还需要学生在生活中去仔细观察去思考。如:帆船之所以能扬帆前进的原因?盘山公路的存在的原因?拱桥的原理等等。这些就会让学生学了理论知识之后,不由自主的去主动观察和思考。物理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这样的事例是非常多的,这些也都是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思考能力的丰富素材。
其次,在物理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坚强的意志
我们知道,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是其最大的特点——从实验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必须以科学和严谨的态度去对待物理的学习。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而刻苦勤奋、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一切有成就的物理学家共同的优秀品质,如英国科学家焦耳自学成才,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经过三十余年的努力、作了四百余次实验,为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过十年的反复实验,终于揭示了电磁感应的规律进而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些事实对培养学生质疑、求实、进取、创新、正直、严谨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形成和掌握科学的方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三,在物理实验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物理实验往往不是一人能完成的,学生需要分组进行。在实验操作中要相互合作,遇到困难时还需要相互帮助。较复杂的实验操作,更需要小组内分工协作才能完成。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较多,操作也比较复杂,需要做好小组内部的分工和协调,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使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对于物理实验的结果,会因所使用的物品、仪器、摩擦力、是否匀速、读数等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而,在实验中还应鼓励学生相信自己,敢于质疑;通过实验的重现性和可变性进行辩证的分析实验,最终得到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各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大家的分析和思考,从而促进同学之间合作意识的形成,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四,在物理的课外学习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前所述,物理来源生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处可见,而课上我们所学的多为理论知识,实践的知识则较少。因此,老师就应该鼓励学生课外学习,鼓励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学生可根据实际生活中的经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比如在学到磁场这一节时,学生在生活中自动投币买东西时候,如何根据自己所学的磁场知识设计一个分辨出假币的实验?这些知识的运用将能大大的增加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在物理的学习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进行物理素养教育的重要内容,物理学在长期、持续的发展中,为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更是举不胜举:回音壁、地动仪、小孔成像、色散、指南针等的论述,无不闪耀着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火花。对我国发明的活字印刷、火药和指南指,英国学者培根这样认为“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对人类事业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当然,我国现代在科技方面也有很大的成果,如空间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能的应用、航母的研发、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成功、超导体研制水平、大射电望远镜、岸式波力发电站的研究等无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强有力的事实,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优,坚定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当然结合物理教学,向学生介绍我国物理学家的传记、史话和成就,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总之,在中职物理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针对实际,紧扣教材;妥善安排,有机渗透;对比分析,合理引导;课内渗透,课外强化,使物理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素养意识。当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素质教育意识也是最重要的,只有在教师充分地认识到学科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并注意自身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以自己深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才能在物理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教育教育融为一体,从而艺术性地完成素质教育渗透和培养学生的物理素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