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剖析初中化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作者】 高 洁
【机构】 重庆市钢城实验学校
【正文】 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工具和手段,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都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对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等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语言艺术对师生的情感交流和个性的熏陶等方面都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所谓课堂语言艺术,就是课堂语言要简洁、有实效,明快、流畅,要讲究语言的节奏和频率,合理地利用语言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高雅、幽默,同时理性化。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有用的化学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使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一、用词适当,表达准确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选用确切、适当、通用、常用的词汇,尽可能地避开生疏的、费解的词语。化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要具有科学性。对于化学教学、要有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语言味道,要使用化学语言,由于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重要术语和化学基本概念等都是化学共同语言,在语言表达上必须讲究正确性,不能模糊不清。若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识记元素化合价时,最好记住化合物中元素所显化合价,比如要记氢、银、钾、钠四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化合价,记“正一氢银和钾钠”总比记“一价氢银和钾钠”要好得多,若只记“一价”就会产生模糊,不知是显“正一价”还是“负一价”;再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表述:在一定的温度下,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某固体物质的最大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溶剂里的溶解度。在表达时,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形成的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4]这些基本概念,如果疏漏了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来表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就无任何意义了。是否在化学教学中适当用词,准确表述,是衡量一个化学教师语言艺术高低的标准,同时也是反映化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它不同于书面语,作为口语,直接作用于听觉,在教学时无须仔细推敲琢磨,所以,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干净明了,简单易懂。不能开口就“这个……”、“那个……”,闭口就“对不对”、“是不是”,啰嗦不完,课堂教学语言如果是拖泥带水,只会使学生听得心烦意乱,转移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使学生听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拥有的知识财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只有语言的通俗,才能使学生听得入耳,抓住要领、牢记在心。否则,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心不在焉,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关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一般要领就是“管端浸水、手帖容器、若有泡产生、证明无气可漏”;对于化学基本概念,一般都是化学前辈通过对各种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是一种间接知识,不必象前人那样对每一个实验都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只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自然的、形象的比喻等修辞方法加以描述,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三、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现代教学理论证明: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最容易为学生所吸收。说明在认识过程中,教师是否讲清知识,与教师语言表达是否有条理性的关系很大。教师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上,要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作充分的准备,使教学中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学生能抓住要领。反之,思路不清,语言不明,杂乱无章,学生越听越糊涂,不能抓住要领。在化学中,化学前辈的一切理论成果,原则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给我们教学上带来许多方便。化学都是要抓住这些特点,将教学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直观到抽象地进行归纳总结、逻辑整理,加以严密,层次分明地表述,再利用形成的知识规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便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仁爱版化学教材第二册中“专题7初识酸咸盐”,教材中所提到的几种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几种常见咸的化学性质实验和几种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我们要与人教版化学教材相结合,把酸、咸、盐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酸的五大重要的通性(即①与酸咸指示剂的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②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单质发生转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③酸能与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④酸与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⑤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咸的四大重要的通性①咸溶液与酸咸指示剂的作用;②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③与酸的反应;④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及新咸。)和盐的四大重要的化学性质。
四、节奏适当,优美形象
节奏适当是指语言表达时声音的快慢、高低、大小都要适中。在教学中,教师把握节奏,要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话速度要恰当到好处,否则,过响过快会使学生产生倦意,过轻过慢会使学生欲睡。语言的优美形象表现为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应该是通俗而不是粗俗,针对学生实际应该做到喜闻乐观、优美形象、比喻生动的口语,把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这样就体现了化学教师运用语言的本领。例如,在讲“分子体积甚小”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这说明分子是甚小的、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得到的微粒。这样,就把一个摸不清、看不到的客观存在微物质实实在在、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用正确的发音、悦耳的声调、丰富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变化的节奏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学习化学的轻松感和愉快感。
五、言情并重、重点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使语言形象具体,还要使自己的语言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为导、言情并重、情理相融,使学生产生了思想共鸣。在化学教学中,在讲到“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时,可根据近段时间在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一些军事、科技、农业、工业等的展和变化,介绍当今科技的发展跟化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知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重点难点上,教师要以表情和语言变化来作出反应,遇到重要的知识环节,可以把语气加重一点,声音放低一点,节奏放慢一点,表情比较庄重一点,态度严肃一点。另外,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的理解记忆。对于要求要记住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可采用反复的手段来刺激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要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要反复强调两个字母都要大写并写成一样大,不能写成“CO”,如果写成“CO”时会怎样呢,请同学查阅教材上的元素周期表,才发现“CO”是表示钴元素而不是一氧化碳。
六、环境和谐、语言幽默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学生个人的智力因素有关,还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应为学生创造和谐、良好的心理环境,面向全体:“成功的起点在于信心、成功的终点在于坚持,相信大家都会成功”。上课前教师在向学生问好,提问时教师应说一声“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回答对了,应使全班同学给该生一个掌声,对于回答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积极性和正确的部分,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绝不能指责、挖苦,挫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惧怕提问题的心理。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使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和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做演示实验,教师有必要邀请学生参与,讲课时,教师语言应该是幽默的。例如:关于浓硫酸的稀释时,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由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脱水性并且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而沸腾,飞溅伤人,溅到脸上会成巴脸,溅到耳上会成缺耳等幽默性语言,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化学知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以为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是破坏了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心情不舒畅,造成了逆反心理,又怎么能集中精力来认真听讲呢。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教师语言的文雅、谦逊和有礼等都是教师思想的直接体现。一个思想纯洁,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是语言和气、用词文雅、待人谦逊有礼,而思想格调低下的人,其语言往往是粗言秽语伤人。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化学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创造一个美好的语言环境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化学知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语言艺术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有用的化学知识和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要使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笔者认为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因素:
一、用词适当,表达准确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选用确切、适当、通用、常用的词汇,尽可能地避开生疏的、费解的词语。化学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要具有科学性。对于化学教学、要有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的语言味道,要使用化学语言,由于化学中的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合价、化学方程式、重要术语和化学基本概念等都是化学共同语言,在语言表达上必须讲究正确性,不能模糊不清。若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就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例如,在识记元素化合价时,最好记住化合物中元素所显化合价,比如要记氢、银、钾、钠四种元素在化合物中所显化合价,记“正一氢银和钾钠”总比记“一价氢银和钾钠”要好得多,若只记“一价”就会产生模糊,不知是显“正一价”还是“负一价”;再如,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表述:在一定的温度下,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能溶解某固体物质的最大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此溶剂里的溶解度。在表达时,必须指明“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形成的溶液必须是饱和溶液”、“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4]这些基本概念,如果疏漏了四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来表达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那就无任何意义了。是否在化学教学中适当用词,准确表述,是衡量一个化学教师语言艺术高低的标准,同时也是反映化学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
二、语言简练、通俗易懂
课堂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它不同于书面语,作为口语,直接作用于听觉,在教学时无须仔细推敲琢磨,所以,化学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干净明了,简单易懂。不能开口就“这个……”、“那个……”,闭口就“对不对”、“是不是”,啰嗦不完,课堂教学语言如果是拖泥带水,只会使学生听得心烦意乱,转移或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我们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语言表达,使学生听懂,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拥有的知识财富。这就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通俗易懂。只有语言的通俗,才能使学生听得入耳,抓住要领、牢记在心。否则,教师口干舌燥,学生却心不在焉,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例如,关于装置气密性的检查,一般要领就是“管端浸水、手帖容器、若有泡产生、证明无气可漏”;对于化学基本概念,一般都是化学前辈通过对各种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通过科学的抽象和概括,是一种间接知识,不必象前人那样对每一个实验都长期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只需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思考、通过自然的、形象的比喻等修辞方法加以描述,使学生容易理解,记忆和掌握。
三、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现代教学理论证明:具有逻辑结构的知识最容易为学生所吸收。说明在认识过程中,教师是否讲清知识,与教师语言表达是否有条理性的关系很大。教师思维的条理性和清晰性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语言层次分明、逻辑严密上,要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要作充分的准备,使教学中思路清晰,主次分明,让学生能抓住要领。反之,思路不清,语言不明,杂乱无章,学生越听越糊涂,不能抓住要领。在化学中,化学前辈的一切理论成果,原则上都是逻辑思维的产物,给我们教学上带来许多方便。化学都是要抓住这些特点,将教学内容由感性到理性、直观到抽象地进行归纳总结、逻辑整理,加以严密,层次分明地表述,再利用形成的知识规律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化学问题。便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比如,在仁爱版化学教材第二册中“专题7初识酸咸盐”,教材中所提到的几种酸的化学性质实验,几种常见咸的化学性质实验和几种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我们要与人教版化学教材相结合,把酸、咸、盐几类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得出酸的五大重要的通性(即①与酸咸指示剂的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②酸能与活泼的金属单质发生转换反应生成盐和氢气;③酸能与咸性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盐和水;④酸与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⑤酸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酸)、咸的四大重要的通性①咸溶液与酸咸指示剂的作用;②与酸性氧化物的反应;③与酸的反应;④与盐反应生成新盐及新咸。)和盐的四大重要的化学性质。
四、节奏适当,优美形象
节奏适当是指语言表达时声音的快慢、高低、大小都要适中。在教学中,教师把握节奏,要注意语言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讲话速度要恰当到好处,否则,过响过快会使学生产生倦意,过轻过慢会使学生欲睡。语言的优美形象表现为教学语言的直观性和启发性,教学语言应该是通俗而不是粗俗,针对学生实际应该做到喜闻乐观、优美形象、比喻生动的口语,把教学内容变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这样就体现了化学教师运用语言的本领。例如,在讲“分子体积甚小”可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如果拿水分子的大小跟乒乓球相比,就好象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这说明分子是甚小的、用肉眼不能直接看得到的微粒。这样,就把一个摸不清、看不到的客观存在微物质实实在在、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用正确的发音、悦耳的声调、丰富的词汇、恰当的比喻、变化的节奏语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具有学习化学的轻松感和愉快感。
五、言情并重、重点突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使语言形象具体,还要使自己的语言反映一定的思想感情,通过表情、动作等体态语言与口头语言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情为导、言情并重、情理相融,使学生产生了思想共鸣。在化学教学中,在讲到“为什么要学习化学”时,可根据近段时间在国际国内所发生的一些军事、科技、农业、工业等的展和变化,介绍当今科技的发展跟化学知识是紧密联系的,让学生知道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化学。另外,在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在重点难点上,教师要以表情和语言变化来作出反应,遇到重要的知识环节,可以把语气加重一点,声音放低一点,节奏放慢一点,表情比较庄重一点,态度严肃一点。另外,加强学生对基本概念、规律、公式的理解记忆。对于要求要记住的概念公式等,教师可采用反复的手段来刺激学生,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要讲到一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要反复强调两个字母都要大写并写成一样大,不能写成“CO”,如果写成“CO”时会怎样呢,请同学查阅教材上的元素周期表,才发现“CO”是表示钴元素而不是一氧化碳。
六、环境和谐、语言幽默
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与学生个人的智力因素有关,还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语言应为学生创造和谐、良好的心理环境,面向全体:“成功的起点在于信心、成功的终点在于坚持,相信大家都会成功”。上课前教师在向学生问好,提问时教师应说一声“请”,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应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回答对了,应使全班同学给该生一个掌声,对于回答不全面,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要充分肯定积极性和正确的部分,帮助分析错误的原因,绝不能指责、挖苦,挫伤其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惧怕提问题的心理。要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解答,使所有的学生得到锻炼,让他们享受到学习活动的快乐和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做演示实验,教师有必要邀请学生参与,讲课时,教师语言应该是幽默的。例如:关于浓硫酸的稀释时,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否则,由于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和脱水性并且溶解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而沸腾,飞溅伤人,溅到脸上会成巴脸,溅到耳上会成缺耳等幽默性语言,这样,使学生产生一种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到了化学知识。有些教师喜欢在课堂上训斥学生,以为这样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实际上是破坏了学生最佳的学习状态,使学生心情不舒畅,造成了逆反心理,又怎么能集中精力来认真听讲呢。
总之,课堂教学语言是一门艺术,教师劳动的主要手段是语言,教师语言的文雅、谦逊和有礼等都是教师思想的直接体现。一个思想纯洁,品德高尚的人自然是语言和气、用词文雅、待人谦逊有礼,而思想格调低下的人,其语言往往是粗言秽语伤人。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化学教师应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锻炼和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不断地去研究、探索和发现,创造一个美好的语言环境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学生获得有用的化学知识,掌握必要的操作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