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注重策略,追求高效
【作者】 赵小明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摘要】思想政治是培育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学科,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的主渠道。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认真联系生活、社会热点,不断丰富政治课教学内容,努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关键词】高中政治;巧妙导入;创设情境;多媒体
【正文】
思想政治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积极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一、导入艺术,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教师教学要讲究艺术,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高中政治新课导入艺术,要像特级教师于漪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能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利用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来激思启智。原因是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精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对于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高中政治,更需要老师采取灵活或者标新立异的新课导入。
一堂成功的教学课,是一件艺术品,而导入无疑是这件艺术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讲究新课导入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兴”的目的。
高中政治新课导入的方式同其它学科一样,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如我们同样可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游戏导入,漫画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儿歌导入,广告导入,谜语导入,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节日导入等等。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导入,都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师实际,灵活多变,注重新颖、活泼,有趣、实用,恰到好处,妙趣横生,有吸引力。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一上课就播放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当赵本山说到当时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时,大家爆发出阵阵笑声,这时,我趁势导入新课:为什么当时手电筒被认为是家用电器呢?从家用电器手电筒发展到今天的家庭手提电脑,说明了什么?什么又是决定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又如:我组织学习“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结合当前反腐倡廉政策,充分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打掉的“大老虎”的照片来导入新课,学生在一个个大老虎被打下的警示下,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然而却大有文章可作。好的新课导入,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促使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生命的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既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创设情境,放飞思绪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追求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情境教学少不了。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境教学法,有利于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无味、教学方法无趣的形式,有利于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的知识点,感受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是高中政治教学成功的法宝。所以说,情为境生,境为情设。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个性的求职者,参加现场应聘,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真实可信。表演过程中,有的求职者高傲自大,自以为是;有的花架子一个,有着华丽的外表,却知识平平;有的踏踏实实,凭借实力积极应聘;有的自信心不足,畏首畏尾,在招聘现场上不敢尝试;有的面对评委,沉着冷静,对答如流等等。通过学生精彩幽默的表演,张扬学生个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领学生正视人生。
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情景开始的,如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许多知识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师生共同的探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生活情境。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当回归真实的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高效。
例如: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我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演示,利用学生如何辨别真假货币的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发展过程,认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需要钱,学生上学要钱,买房要钱,喝水要钱,乘车要钱;做客送礼要钱,人们的衣食住行,统统需要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才是我们共同的金钱观。
高中政治情境创设的方法是丰富的,不管采用哪种情境创设,都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只有新、奇、趣的教学情境,才能起到激发学生睿智,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如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大大有利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之以动画、闪烁效果,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氛围,借助它的形、声、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极大热情,为高效课堂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用、巧用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教学是与陈旧的师讲生受不能相提并论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需要彻底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多媒体教学犹如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反常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青睐教材的研究。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我组织学习《征税与纳税》时,利用多媒体Flash制作财政平衡的收入和支出动画课件。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增加和减少收入或支出的砝码,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征税与纳税的关系,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理解深入浅出,一目了然。
巧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复习效果更佳。利用多媒体,设计复习课,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瞻前顾后,强化知识,再现重难点,培养创新能力。巧用图表的最大好处是省时、易记。如复习八年五考的就业知识点:
许多政治小知识点,我们都可以利用表格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复习。有利于减少繁琐的粉笔抄写,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复播放、巩固下来。
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高三的政治课复习中,最重要是的让学生掌握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点多面广,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岂能减负增效。
再说了,多媒体课件十分丰富,我们在资源共享的现代社会,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多媒体带给我们师生的福音。
总之,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做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才能成就高效。
参考文献:
[1]肖岭.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4(17);
[2]王景分.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3]卢红.浅谈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何绍翔.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教学研究,2015,(2);
[5]王远.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亚太教育,2015,(24)。
思想政治是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课程。在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要不断改革和创新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积极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完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
一、导入艺术,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教师教学要讲究艺术,成功的教学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高中政治新课导入艺术,要像特级教师于漪说的:“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那样。“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能引人入胜,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很重要,有经验的教师都善于利用短短的课前几分钟来激思启智。原因是新课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曲中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精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重要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此,对于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的高中政治,更需要老师采取灵活或者标新立异的新课导入。
一堂成功的教学课,是一件艺术品,而导入无疑是这件艺术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部分。讲究新课导入以利于激发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亦兴”的目的。
高中政治新课导入的方式同其它学科一样,多姿多彩,形式多样。如我们同样可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多媒体导入,游戏导入,漫画导入,图片导入,音乐导入,儿歌导入,广告导入,谜语导入,直接导入,复习导入,节日导入等等。无论选择哪种方法导入,都不能千篇一律,一成不变。而是根据学生实际,教材实际,教师实际,灵活多变,注重新颖、活泼,有趣、实用,恰到好处,妙趣横生,有吸引力。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发展生产,满足消费”时,一上课就播放1999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当赵本山说到当时家里唯一的家用电器是手电筒时,大家爆发出阵阵笑声,这时,我趁势导入新课:为什么当时手电筒被认为是家用电器呢?从家用电器手电筒发展到今天的家庭手提电脑,说明了什么?什么又是决定和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这就自然而然地进入新课。
又如:我组织学习“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时,结合当前反腐倡廉政策,充分利用党的十八大以来被打掉的“大老虎”的照片来导入新课,学生在一个个大老虎被打下的警示下,学习兴趣大增,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课堂的导入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然而却大有文章可作。好的新课导入,总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激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促使学生在瞬间就呈现出生命的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既可以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又可以促使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我们何乐而不为?
二、创设情境,放飞思绪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追求行之有效的高效课堂,情境教学少不了。在高中政治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境教学法,有利于一改过去教学内容无味、教学方法无趣的形式,有利于让“枯燥”的政治课“鲜活”起来;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学的知识点,感受教学的魅力,提高教学实效;有利于使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体验并享受学习的快乐。
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是高中政治教学成功的法宝。所以说,情为境生,境为情设。如学习“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我让学生扮演不同个性的求职者,参加现场应聘,要求学生尽量做到真实可信。表演过程中,有的求职者高傲自大,自以为是;有的花架子一个,有着华丽的外表,却知识平平;有的踏踏实实,凭借实力积极应聘;有的自信心不足,畏首畏尾,在招聘现场上不敢尝试;有的面对评委,沉着冷静,对答如流等等。通过学生精彩幽默的表演,张扬学生个性,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领学生正视人生。
问题情境。“学起于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和情景开始的,如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许多知识重难点的突破,需要师生共同的探讨。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生活情境。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政治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应当回归真实的生活,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纳入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学得轻松、活泼、高效。
例如:学习《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时,我拿出一张一百元的人民币演示,利用学生如何辨别真假货币的方法导入新课,让学生理解货币的发展过程,认识“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金钱却万万不能。”?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需要钱,学生上学要钱,买房要钱,喝水要钱,乘车要钱;做客送礼要钱,人们的衣食住行,统统需要钱。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才是我们共同的金钱观。
高中政治情境创设的方法是丰富的,不管采用哪种情境创设,都必须遵循趣味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只有新、奇、趣的教学情境,才能起到激发学生睿智,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
三、巧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如今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种现代化手段,集光、声、色、像为一体,大大有利于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处理、显示与重放,并配之以动画、闪烁效果,为学生创造了一种亲临其境的情景教学氛围,借助它的形、声、色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提高了学生学习政治课的极大热情,为高效课堂的奠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善用、巧用多媒体。
现代多媒体教学是与陈旧的师讲生受不能相提并论的。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递式教学方法,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习的基本过程是学生感知、理解、巩固和运用。教师在讲台上讲述、示范、演示,学生相应地吸收、记忆、存储,课堂上圈划重点,课后反复抄写、背诵。事实证明,这种以应试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方式,最大的弊端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而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需要彻底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发展观,变教师的讲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而多媒体教学犹如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一反常态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青睐教材的研究。为学生创设最佳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我组织学习《征税与纳税》时,利用多媒体Flash制作财政平衡的收入和支出动画课件。学生通过观看演示,增加和减少收入或支出的砝码,轻而易举地理解了征税与纳税的关系,直观、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理解深入浅出,一目了然。
巧用多媒体进行知识点的对比,归纳,复习效果更佳。利用多媒体,设计复习课,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又可以瞻前顾后,强化知识,再现重难点,培养创新能力。巧用图表的最大好处是省时、易记。如复习八年五考的就业知识点:
许多政治小知识点,我们都可以利用表格形式,帮助学生进行综合复习。有利于减少繁琐的粉笔抄写,并且可以随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进行反复播放、巩固下来。
俗话说得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在高三的政治课复习中,最重要是的让学生掌握非常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点多面广,如果没有一定的技能技巧,岂能减负增效。
再说了,多媒体课件十分丰富,我们在资源共享的现代社会,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多媒体带给我们师生的福音。
总之,实现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把教学当成一种创造性的艺术劳动,做到坚持不懈、精益求精;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才能成就高效。
参考文献:
[1]肖岭.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学周刊,2014(17);
[2]王景分.谈新课改下高中政治教学[J].成功(教育)2011(04);
[3]卢红.浅谈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3(12);
[4]何绍翔.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教学研究,2015,(2);
[5]王远.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亚太教育,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