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作者】 周智勇
【机构】 湖北省丹江口市六里坪镇双龙堰小学
【正文】 所谓学困生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学生进步较快,有的学生进步较慢;有的学生计算题容易出错,应用题不容易懂;有的学生懒惰,不及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知识断层,无法进行新内容的学习;渐渐地班级中就出现了所谓的学困生。小学数学学困生是怎样形成的呢?又该怎样转化呢?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学法不佳。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想,又不会做;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既不能向前探新,又不能回头抚旧。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解完一道题,解后不反思,不深究,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逃避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件苦差事,并报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
2、教法不当。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致使学生跟不上。例如:一、两步应用题还没弄清,三步甚至四步的应用题就来了;长方形的体积计算还未掌握,容积的计算又出现了。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进步,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享受课堂,怎样转化学困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首先,我们要坚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但转化学困生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不懈努力的。我们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要认真面对一个个学困生,平等地对待他们,要和他们交心,找到使他们落后的罪魁祸首,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源头入手,才能提高转化学困生的效率。
1、帮助学困生打开心结。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怕遭受冷落,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困生是默默无闻的,在生活中不争不抢,把自己保护的严严实实,拒老师于千里之外,他们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从来不和老师交流,老师问的时候也是很羞涩,表达不清。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教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与学困生交朋友,让他们真正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这样他们才愿意和老师交流。但是要真正成为学困生的朋友,不是件容易事,我们要懂他们的心里,还要有母亲般的爱心,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坚持为学困生“补课”。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许多学困生学习方法机械,上课效率低,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差。所以,教师要教给学困生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让他们学得轻松一点。部分顽固的学生还会用调皮的方式对付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就被破坏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适当调整要求,使教法妥当,以退为进,让学困生也能听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切实转化学困生。第一,要多关心、多接触,多谈心,多并鼓励学困生,还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第二,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第三,还可以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学困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第四,要积极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好带差”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是否完成。这样一来既督促了学困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会给学困生有机会说忘记做作业的借口。每次布置要背的概念和公式,我都要求优等生和学困生互相背诵,这样就体现了平等的原则,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天的作业批改后,我都会让优等生督促学困生改正,并要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遇到困难时优等生就会及时帮忙,使学困生能顺利地改正好作业。保持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除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要给学困生适时讲一些英雄人物成长的故事,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小小的困难,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教师还需要学校和家庭来配合,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转化学困生一定会取得圆满的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更有价值。”在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加重要,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主导性的,但是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要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培训,提高学困生家长的认识水平,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同时,我们还要有思想准备,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容易故态复萌,这时候,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用宽容的心去包容接纳他们,耐心地教导,真正为学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学法不佳。学困生往往差在既不会想,又不会做;既不会吸收,又不会消化;既不能向前探新,又不能回头抚旧。面对问题不会分析,勉强解完一道题,解后不反思,不深究,学习方法呆板,思维机制僵化肤浅。学习基础差,学习不得法,缺乏学习动力,面临问题常常会产生紧张、自卑、畏惧、逃避等心理。他们把学习看成是件苦差事,并报以厌倦、懈怠的消极态度。
2、教法不当。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顾学生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搞一刀切,统一进度,统一要求上课,致使学生跟不上。例如:一、两步应用题还没弄清,三步甚至四步的应用题就来了;长方形的体积计算还未掌握,容积的计算又出现了。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怎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进步,怎样使每个学生都享受课堂,怎样转化学困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面对的课题。首先,我们要坚信:学困生是可以转化的,但转化学困生是不容易的,是需要不懈努力的。我们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为教育无私奉献的精神,要认真面对一个个学困生,平等地对待他们,要和他们交心,找到使他们落后的罪魁祸首,只有找到问题的症结,从源头入手,才能提高转化学困生的效率。
1、帮助学困生打开心结。在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困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通常,学困生的自尊心比较脆弱,怕遭受冷落,不能受刺激,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更渴望教师对自己“以诚相待”。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农村学校的大部分学困生是默默无闻的,在生活中不争不抢,把自己保护的严严实实,拒老师于千里之外,他们对学习没有主动性,从来不和老师交流,老师问的时候也是很羞涩,表达不清。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教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身份,与学困生交朋友,让他们真正信任老师,喜欢老师,这样他们才愿意和老师交流。但是要真正成为学困生的朋友,不是件容易事,我们要懂他们的心里,还要有母亲般的爱心,要有不厌其烦的耐心,要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2、坚持为学困生“补课”。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重要措施。根据数学教材系统性强的特点,学困生有了知识缺陷,就必须及时查漏补缺,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因此,课外辅导也是学困生转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许多学困生学习方法机械,上课效率低,最后导致学习成绩差。所以,教师要教给学困生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事半功倍,让他们学得轻松一点。部分顽固的学生还会用调皮的方式对付教师,整个课堂教学结构就被破坏了。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必须适当调整要求,使教法妥当,以退为进,让学困生也能听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通过因材施教去实现全体学生最大可能的发展,切实转化学困生。第一,要多关心、多接触,多谈心,多并鼓励学困生,还要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传递给他们亲切、鼓励、信任的情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建立起能学好数学的自信心。第二,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辅导学困生,帮助他们尽快弥补知识掌握上的某些缺漏。第三,还可以采取暂时降低某些较高要求来转化学困生,先只要求他们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最基本的学习任务,使他们能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树立坚强的自信心,然后再逐步提高要求,从而使他们不断进步,最终跟上全体同学的学习步伐。第四,要积极开展了“一帮一”、“手拉手”、“好带差”活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每天都提醒学困生做哪些作业、早晨回校第一时间检查学困生的作业是否完成。这样一来既督促了学困生完成了学习任务,又不会给学困生有机会说忘记做作业的借口。每次布置要背的概念和公式,我都要求优等生和学困生互相背诵,这样就体现了平等的原则,促进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每天的作业批改后,我都会让优等生督促学困生改正,并要学困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在遇到困难时优等生就会及时帮忙,使学困生能顺利地改正好作业。保持了学困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4、培养学困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教师除了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掌握适合的学习方法,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外,还要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教师要给学困生适时讲一些英雄人物成长的故事,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因此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小小的困难,不应该成为学习的绊脚石,而应该成为他们成长和发展的动力。教师还需要学校和家庭来配合,只要学校、家庭、社会合力,转化学困生一定会取得圆满的结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转化一个学困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更有价值。”在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今天,学困生的转化显得更加重要,是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是主导性的,但是也不能忽视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影响,教师要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培训,提高学困生家长的认识水平,取得家长的支持,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形成合力。同时,我们还要有思想准备,学困生在转化过程中容易故态复萌,这时候,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用宽容的心去包容接纳他们,耐心地教导,真正为学困生营造一方和谐的“精神家园”,使他们摘掉学困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