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论情感教学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 李学翠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沽河街道孙受中学

【摘要】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教师如果忽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新课标的强烈呼唤,也是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创新策略,从氛围营造着手,大力培养学生想说、敢说、爱说兴趣,在实践中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情感教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正文】
  众所周知,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很多教师未能充分意识到这一隐性目标,导致“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大量出现。在大力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新课标分级对学生“口语”、“听力”提出了不同要求,在初中阶段就是“能在课堂活动中用简短的英语进行交际”、“能就熟悉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能在上述口语活动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等。《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教学过程不仅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互动的过程。心理学家赞可夫曾经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变得高度有效。”教师如果忽视情感效应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势必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及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掌握必要的情感施教策略。
  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方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情感既是教学手段,也是教学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的动力作用。所谓英语情感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以人为本”,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意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因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自信心、主动性和目的性,提高英语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中的师生共同参与并和谐发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方法。那么,情感教学在英语学科中该如何实施呢?
  一、教学中“引发”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也就是情境教学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的具体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在传统的课堂上,老师填鸭式的满堂灌,或课堂气氛呆板或太活跃,都很难达到师生之间的交流,所取得的效果也不理想。如果在课堂上教师能够按照学生的心理渴求设计、组织教学,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学生就会爱学、肯学。
  学生情感的引发往往与一定的情境有关,所以创设激发兴趣得情境很重要。兴趣是人们力求认知、探索问题的心理倾向,是人们飞治理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习和活动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恰当创设情境,使学生对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认知倾向,在学习新课愿望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对学习的兴趣,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据教材内容,恰当运用录音、视频等教学媒介就可以化静态的文本材料为动态的视听材料,就能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初中英语教材本身就蕴涵了丰富的情感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把自己和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文本材料中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交融,是老师的情感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要能利用文本的情感因素,“煽动”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在英语语言知识的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捕捉文本的情感因素,选好动情点,就能叩开学生的心扉,通过师生的情感互动,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二、活动中“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情感是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只有学生参与实践、体验,才能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情感。我们要从情感上教学组织形式进行优化处理,使教学组织形式在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过程中发挥其在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新课标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情感。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评价影响到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评价可以用Just have a try. I believe you can do it better next time! Very good, keep trying!等。这些关怀性和鼓励性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种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情感,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效果。
  此外我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良好语感,并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学法指导一段时间后,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并且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前不重视记笔记的同学开始认识到记笔记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认真记好笔记。同学们在课前自学时,在预习单词和课文的同时,能自己找课文的重点句子,难句,自己用新词造句,这样一来使课堂教学重点更加明确,课堂教学更加顺畅,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同学们在课后复习中更加严格要求自己,许多学生能做到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得到及时有效的巩固;许多同学能主动运用归纳法,对比法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进行有关知识的总结以及相似又有不同的知识点的比较,使学习更加有效。有位同学说:掌握了学习方法以后,知道怎么去学,学起来也更有目标更轻松了。有些同学深有感触地说:学习方法对头了,学习成绩进步也快了。同学们对交际训练也更加重视 ,学习兴趣也更浓了。
  总之,情感可以诱导,但不可以灌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情感角度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组织,使教学内容在向学生呈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内容反映人类实践活动、人际交往中的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也传达了作者的好恶情感,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把教材中传递出来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英语知识的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在初中英语教学中,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人类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社会”,让学生爱学、会学、学好,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是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需要,也是初中英语教师必须担负的责任。
  参考文献:
  [1]邹树清;;加强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J];基础教育研究;2005年12期
  [2]胡卫平;中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05期
  [3]张熊飞;英语教学要狠抓形象思维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1992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