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话题式写作之初探
【作者】 曹型莉
【机构】 四川成都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
【摘要】在英语话题写作中,注重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形成思维框架,结合教材实际从中挑选较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相关话题。创设情境从中提取写作要素,为接下来的课堂定时训练写作做好铺垫,分小组进行探讨,怎样在写作中利用好词好句组成一篇好的文章,同时在练习后及时反馈,修订从而达到实时效果。【关键词】框架思维;话题;及时反馈
【正文】
一、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四大基本技能,其中“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反馈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察学生在经过整个单元主题的学习后,能否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对该话题的核心观点及内容进行有效表达。虽然在课标要求下,不少教师开始注重写作,但常局限于指导学生的思维,少有进行针对性的话题式的写作构思训练,因为在实际写作中大多学生还在受母语影响。在英语写作中还不能很自如地由中文思维转到英文思维,因此本人觉得在话题式作文的训练上多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二、立足教材,精选写作话题
学生写作文不要脱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不脱离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交际的必要条件,如果是虚假写作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激发起自己的写作兴趣,也不可能树立起写作信心,更不可能在情感上主动与写作内容做出正面的反应。怎样从教材中精挑出做好的写作话题,这需要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利用教材中的话题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很多知识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利于设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以新教材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教材中提到河流,山川,沙漠,海洋,城市等,涉及面广,也提到Great wall,Qomolangma,Panda.从中可以找出离我们最近也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就是成都的Panda,由此可以以成都的Panda为话题,精设写作活动,课前充分准备。
三、准备相关阅读材料,精选写作要素
写前阶段主要是动笔前的准备,包括头脑风暴、激活灵感、讨论主题、谋篇布局,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选择正确的方法收集写作信息,从而达到有效实施写作计划。在选中相关话题之后,可以利用课本内容再次提炼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教师对相关话题适当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围绕教学话题进行写作构思训练。
仍然以7单元为例,选定话题后课本上的相关资料不足,课后教师准备大量的关于Panda的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提前让学生自行预习,课上进行总结。材料中从哪些方面描述panda,学生可以放开思路、充分联想,把头脑中闪现的,凡是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自行在练习本上进行Brain-storm.围绕其look,food,habit等以及围绕这些方向记录下来,可以利用什么句式与词汇来描述一个动物或一个物体,从而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扩大同学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写作做一个铺垫。
四、创设情境,丰富书写材料
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很积极地参与活动,可是当提到要同学们进行写作时,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可能气氛一下就没那么活跃,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写作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写作前花一些功夫,怎么才能让学生乐意的进行写作呢?
㈠置身情境
作为老师,应该创设情境,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创设情境包括: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播放一些经典影片让学生看等。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创设自然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提现英语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合知识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发挥学生的角色扮演作用。7单元涉及面广,教师把自己当作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对学生进行征稿。
㈡小组合作 精挑写作内容
学生对征稿应该比较感兴趣,加上本单元涉及面广又贴近学生自然生活,同学们一定积极参与其中,更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潜能。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组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仍以课本为载体从中概括课题范围,课本中由成都的熊猫,中国的长城到珠穆朗玛峰,范围由城市到国家到世界,在选材方面紧扣让学生自己作为杂志其中一员进行探索。
㈢定时训练,及时展现成果
选定话题后,教师给予学生10-15分钟进行定时写作,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在组内进行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行整合修改,学生在这环节中既当了老师又当了学生,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更能体现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同时也给予了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和倾听他人讲解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随机从各组中抽取组员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进行二次修改入选文章,这样让学生同时也在写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点评时,先让全班学生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文章审题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恰当、地道,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借鉴,上下衔接是否流畅等。修改时不仅要纠正语言表达错误,还要在原作基础上对表达的内容加以润色。
五、结束语
只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兴趣,同时写作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写作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老师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当然只有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再探索,终会找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施全连:《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构思训练探究》,《中学生英语》,2013年第二期,52页
[2]庄海滨:《基于支架讨论的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解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35页
一、重要性
在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四大基本技能,其中“写”是语言输出的重要途径,能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反馈单元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考察学生在经过整个单元主题的学习后,能否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对该话题的核心观点及内容进行有效表达。虽然在课标要求下,不少教师开始注重写作,但常局限于指导学生的思维,少有进行针对性的话题式的写作构思训练,因为在实际写作中大多学生还在受母语影响。在英语写作中还不能很自如地由中文思维转到英文思维,因此本人觉得在话题式作文的训练上多注重对学生思维方法的指导。
二、立足教材,精选写作话题
学生写作文不要脱离实际生活,这样才能做到不脱离真实性。因为真实性是交际的必要条件,如果是虚假写作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无法激发起自己的写作兴趣,也不可能树立起写作信心,更不可能在情感上主动与写作内容做出正面的反应。怎样从教材中精挑出做好的写作话题,这需要教师认真专研教材,利用教材中的话题是最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因为在新教材的编排中很多知识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更利于设置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知识与生活经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
以新教材unit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 教材中提到河流,山川,沙漠,海洋,城市等,涉及面广,也提到Great wall,Qomolangma,Panda.从中可以找出离我们最近也最贴近学生生活的就是成都的Panda,由此可以以成都的Panda为话题,精设写作活动,课前充分准备。
三、准备相关阅读材料,精选写作要素
写前阶段主要是动笔前的准备,包括头脑风暴、激活灵感、讨论主题、谋篇布局,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相关知识,选择正确的方法收集写作信息,从而达到有效实施写作计划。在选中相关话题之后,可以利用课本内容再次提炼或者也可以根据需要教师对相关话题适当补充一些阅读材料,引导学生围绕教学话题进行写作构思训练。
仍然以7单元为例,选定话题后课本上的相关资料不足,课后教师准备大量的关于Panda的资料进行整合,形成一篇完整的阅读材料,提前让学生自行预习,课上进行总结。材料中从哪些方面描述panda,学生可以放开思路、充分联想,把头脑中闪现的,凡是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自行在练习本上进行Brain-storm.围绕其look,food,habit等以及围绕这些方向记录下来,可以利用什么句式与词汇来描述一个动物或一个物体,从而让学生顺利开展活动,扩大同学们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写作做一个铺垫。
四、创设情境,丰富书写材料
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很积极地参与活动,可是当提到要同学们进行写作时,用英语表达自己观点,可能气氛一下就没那么活跃,因为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写作是一项比较枯燥的运动,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写作前花一些功夫,怎么才能让学生乐意的进行写作呢?
㈠置身情境
作为老师,应该创设情境,或者给学生布置一些简单的任务。创设情境包括: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播放一些经典影片让学生看等。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也能够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创设自然生活化的学习情境,提现英语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融合知识到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发挥学生的角色扮演作用。7单元涉及面广,教师把自己当作一本国家地理杂志的编辑,对学生进行征稿。
㈡小组合作 精挑写作内容
学生对征稿应该比较感兴趣,加上本单元涉及面广又贴近学生自然生活,同学们一定积极参与其中,更能唤起他们的学习动力潜能。
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各组挑选自己喜欢的内容,教师可以仍以课本为载体从中概括课题范围,课本中由成都的熊猫,中国的长城到珠穆朗玛峰,范围由城市到国家到世界,在选材方面紧扣让学生自己作为杂志其中一员进行探索。
㈢定时训练,及时展现成果
选定话题后,教师给予学生10-15分钟进行定时写作,然后在组内进行讨论分享,在组内进行相互取长补短,不断进行整合修改,学生在这环节中既当了老师又当了学生,这样更能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产生智慧的火花,更能体现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同时也给予了每个成员自我展示和倾听他人讲解的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随机从各组中抽取组员展示自己的成果,同时进行二次修改入选文章,这样让学生同时也在写作中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点评时,先让全班学生从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分析、思考和讨论:文章审题是否正确,结构是否合理,语言是否恰当、地道,有哪些好词好句值得借鉴,上下衔接是否流畅等。修改时不仅要纠正语言表达错误,还要在原作基础上对表达的内容加以润色。
五、结束语
只要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堂课,可以让学生在写作中培养兴趣,同时写作能力有更进一步的提升。写作训练是个漫长的过程,老师要有耐心,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当然只有教师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再探索,终会找出一条适合学生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施全连:《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构思训练探究》,《中学生英语》,2013年第二期,52页
[2]庄海滨:《基于支架讨论的初中英语单元话题写作教学解析》,《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4年第2期,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