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灵活运用“三科”素材,切实改善课堂教学

【作者】 董成海

【机构】 新疆实验中学



【正文】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中提到了14个科学探究、5个科学史话及17个科学视野(以下称为“三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一味的讲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社会的多元化趋势高涨,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途径各有不同。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利用针对性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无论对学生本身,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三科”中包含许多学生感兴趣、颇具时代性、与现实工农业联系紧密以及与课本主体知识相关联的素材,灵活的加以应用,必然可以使课堂教学得到很一定程度的改善。
  首先,“三科”素材的综合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新课程教科书的编写体现基础性和时代性的结合,密切联系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例如,介绍化学在促进生产发展、资源开发、材料制造、保障健康等方面的巨大贡献 , 使学生知道其他相关科学如医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与化学科学的密切联系等。内容的选择适当反映由于不恰当地运用科学技术成果而产生的负面影响,体现社会发展对化学科学提出的新要求,帮助学生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并采用设置相应栏目、增加必要的旁注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提示、引导或提供有关活动的建议等。此外,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的整合,为教学活动创设先进、开放的氛围。例如:教材必修一中提到了一个关于胶体性质的科学探究,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分别找了几个学生准备好了牛奶、豆浆、可乐、鸡蛋清溶液,激光灯等材料,然后让他们仔细阅读了该素材内容后就吩咐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的现象及解释。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但从当前的课堂教学来看,师生互动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它的一个弊端是忽视课堂教学中其他知识信息的传递,忽略了课堂教学中人际交往因素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它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而“三科”素材的应用恰恰实现了师生的单向互动向多向互动的转换。
  其次,“三科”素材也为教师的备课注入了新鲜血液。 必修模块教科书精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突出重点,既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为继续学习选修课程的学生打下必要的基础。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教科书全面落实这些目标,从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相融合的角度出发,构建教科书体系,着眼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平时备课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和知识量大等原因,教师总是只注重大纲中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高中化学新课标对化学学习提出的新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高中化学新课标的理念是“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的理念、“课程整合”的理念、“教学民主”的理念,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我们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新的期待。所以,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
  最后,“三科”素材的应用与创新也为教师的创造性以及终身学习和更新自我奠定了基础,科学史话和科学视野中提到了很多与所学知识相关联的工农业知识,新科技,新材料等为教师的思维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是无疑。到这里方是进步。”作为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必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已掌握的知识去选择、去综合、去感悟,并提出问题。但由于学生程度、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要创设必要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自学时大胆质疑,教师在课前应精心设计导言,在新课导入中可采用讲故事、演示实验、实物、图表、投影片等导入;也可采用一句话、一道题等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迫切想遨游知识大海的心情去自学、去质疑、去探索,其学习的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培养。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问要充分肯定,并让学生板演到黑板上,保护其积极性。“知识就是力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为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知识面,具有广泛的知识,才能对学生进行解惑,随机应变地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问题。
  另外,“三科”素材的应用也对课堂产生了一些问题如:(1)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高,疑难问题教学处理不好,课堂教学陷入被动。(2)对学生认识能力评价过低,教学过程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堂教学和学生思维陷入“纯化”状态。(3)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个别学生的回答和发问或远离主题,或龙头马尾,不着边际。(4)对实验探索不足或设备条件不具备,导致一些演示实验失败。(5)学生求异思维活跃,提出许多超越知识体系范畴或教学进度的问题。
  总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将“三科”素材加以综合运用起到了很多隐性的作用,面对新课程中“探究式”的课堂教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