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巧用“微课”激活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作者】 郝智娟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三十中学

【摘要】微课教学是近年来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伴随着新课程改不断深入,初中数学课堂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改变,新推出的高效课堂理念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它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把微课引人数学课堂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高效课堂;模式探究
【正文】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的广泛推广,很多一线教师开始认识微课、接受微课、使用微课,对微课功能进行挖掘、发展。在信息化不断发展、教学模式改革的今天,微课给予教师更多的选择,合理利用微课的辅助作用,允分发挥其课堂教学的优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优化课堂教学,是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教师教学灵活起来,抽象内容生动起来,难点知识容易起来。本文将借鉴专定有些理论研究,结合自身几年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经验,展天用心引领构建实效的“微”课堂模式,让数学学习事半功位的探究。 
  一、实施“微课”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㈠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微课因量小成名,以质优取胜。开发的微课资源应该是浓缩的精华,虽有“碎片”的特点,但不能因其量小而导致素材开发肤浅、凌乱甚至失去科学性,切忌面面俱到、空洞无文、消散教学的焦点甚至背离教学目标。这就要求微课开发者必须有明确的开发目标,突出重点,不因量小而影响微课的质量。微课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紧紧与教学环境相联系,满足学习者的即时需求,针对某个具体教学资源,实施“精准打击”。单节微课属于某个体系,多节微课则将知识点串联成有效整体。要用问题导向、故事策略、游戏机制,让学生在电脑前坐得住。教学内容比形式更重要,微课形式虽新,但如果只是新瓶装旧酒,恐怕也将是昙花一现。目前,微课的设计与开发,大多是摸着石头过河,缺乏科学的系统指导;对其应用方式也重视不够。所以,需要避免一窝蜂式的微课项目的开发,以免宝贵教育资源的浪费。尽管微课有助于增强课堂讨论效果,但教师在使用时也必须使之与动态的新情况相适应。尽管这种动态能为在课堂实现实际应用和深度讨论提供机遇,但是这种转换常常是很难的。因此,微课量小、知识点切入细微,尚不能替代传统课堂教学。
  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次根式定义时很多学生都容易混淆,在微课教研群中我发现一个老师推荐的关于《二次根式定义》的微视频,形象直观,语言幽默风趣,学生观看这个视频后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让学生头疼的概念在两分钟的微课里带来了快乐和成就感,具体在实际的解题中反映出来的效果也很好。在随后一些数学概念知识点的讲解中我充分发扬拿来主义精神,利用PPT结合屏幕录像自己做一些短小的微视频,效果都很好,这使我尝到了微课教学的甜头,部分基础不好的学生也慢慢的爱上了数学课。
  ㈢学习方式灵活 
  知识块拆分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微小知识组块,通过网络或移动设备供学习者学习。具有时间短、主题目标明确、知识内容灵活精简、自主选择性强等优势,它强调某一知识的深度,并不强调知识的广度。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通过移动数码产品和网络设备,可以让学习者利用等公交、坐地铁等零碎的时间片段进行微课程的学习。满足了学习者随时随地获得相对准确知识的学习需求。
  二、微课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新型的资源建设和应用模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内容覆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各学科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特色内容,教学形式丰富,微课类型多样,充分展示了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娴熟的课程整合能力、扎实的教学功底和个性化的教学风采。但是在具体运用中我们还要取长补短。
  ㈠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数学是知识呈现螺旋式上升的学科,有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学生的迁移与类比、猜想与验证、交流与辨析等数学思想来完成,完成的过程也正是学生思维得到发展的过程,所以没有必要做成微课。通过总结相关资源有以下几个专题适合做成微课:易混淆数学概念,典型数学例题习题,总复习指导等。
  ㈡微课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点 
  并不是所有课程都可以通过拆分成许多微小的教学片段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此外把完整的一部分知识组块以微小模块的形式展现,可能会影响知识间的衔接;微课程的制作与学习都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具有通过网络进行微课程学习的硬件设施等;目前国内微课程主要用于学生课后的个性化学习,微课程学习并不能替代教师的课堂的教学。
  三、微课程结合数学知识在教学中的应用 
  我们不妨看一个与生活有关的数列题目: 
  某人搬砖块,第一次搬全部的一半加一块,第二次搬剩余的一半加一块,第三次搬上次剩余的一半加一块,……,依次下去,直到第九次全部搬完.问砖块总数是 ? 
  解:设全部砖块总数为,依次记下每次搬砖数,及该次剩余数量,如下 : 
  第1次搬砖数 : 剩余数: 
  第2次搬砖数: 剩余数: 
  第3次搬砖数: 剩余数: 
  …… 
  第9次搬砖数: 剩余数:0 
  可根据解题步骤制作一个求解问题的微课程,通过控制解题步骤的呈现顺序和时间,以及利用配音提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在微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从而解决问题。此外,该题的解题思路明确、步骤详细,可作为此类问题的一个解题模板,供学生借鉴和参考,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四、总结和反思 
  虽然微课发展和应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已经取得了十分良好的应用效果,具有非常大的应用价值。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微课教学的应用,以此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我国教育行业更好地发展。当然在课程微化的同时,当然还要有一种中观、宏观眼光,我们要站在中观或宏观的角度来进行课程微化,同时我们在课堂小结时,还要把微化的课程进行整合,使微化的内容整体化,使碎片化的内容系统化。总之,虽然微课是现代教学发展的新趋势,但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其仅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参考文献: 
  [1]黄丽红.初中数学微课助学的意义[J].中学教学参考,2013(11).
  [2]张婷. 基于微课制作的数学学习方式探索.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