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审题策略
【作者】 陈美华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民族中学校
【正文】 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多年来,我一直非常关注学生在中考时的失分原因。审题错误或不清导致失分的情况相当严重,这是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学生考试时似乎会做,却总是失分,或者是面对题目无从下手,却在老师提醒下,一点就会,大多数同学都把自己的失分归咎为粗心大意,其实并非如此,认真找其原因,还是因为审题不够,或者根本就没有理解题目的真正含义,作为一线的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更是有必要深究学生审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寻找解题的方法和策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从而提高数学成绩。
一、审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一)学科特点原因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初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三个显著的特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把文字语言转译为数学语言,而这正是一部分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二)学生的原因
1.基础薄弱,概念模糊
有些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学语言以及概念理解不深、含混不清,甚至会把相近的概念张冠李戴或者完全错误,这都可能造成审题的错误。其实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比较散乱,从而造成基本知识、方法的提取困难,当然也就无从入手,没有办法解题。
2.数学题目冗长、信息量大
在近几年的数学中考中,数学题目的阅读量较大,有的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这也加大了学生审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常常找不到关键语句,或者对关键语句不理解,无法读出题目所给予的信息,也就无法解题,甚至会因为对题目条件的挖掘不足而导致审题错误。
3.学生的性格及心理问题也导致审题错误的原因
有许多学生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马虎粗心,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容易犯粗心的毛病,结果审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存在畏难情绪。当他们审题时看到问题条件复杂或是新情景题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
(三)教师原因
1. 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致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老师习惯性地包办代替。比如,讲解例题时学生并不会审题,学生读一遍根本也无法获得信息,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还有些老师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审题,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完例题的题目,老师已经开始讲解了。这种来自教师的原因,使学生对审题有了依赖的心理,在需要独立审题时容易出错。
2.没有分层布置作业
大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单调的,然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过于简单的题容易审题马虎,毫不在意,对于过难的题又消极应对,甚至直接放弃不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布置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故事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并在平时教学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而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
2、培养学生审题时细心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要求学生平时在审题时一定要心细,对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都不能忽略。分清楚是有用条件还是无用条件,哪些又是混淆学生思考的条件。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中勾画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作图的或者有图形的题目,要让学生边作图,标注已知条件和能直接推导得出的条件,帮助学生思考,并在解完题后培养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有漏解的情况。
3、加强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训练
很多学生审题出错,其实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欠缺,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总结,理清脉络,这样才能在审题中由已知条件得到相应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强调,并通过一些类似题型让学生分析比较,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审题方法的培养
1、养成把练习当成考试的习惯和心理
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训练在于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每次在练习前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这样有利于速度和审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边做作业边聊天,或者边做作业边对答案,拖沓的习惯不利于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要学会翻译数学题
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审题的过程中要圈画题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以提醒自己,并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知识或方法的联想;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图,并尽可能地将题中条件标注到图中;审完题后要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最后解完题后再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或实践。
3、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维定式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审清题意是学习致胜的前提。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审题时多观察、多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出现学生考试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失分。我相信,只有通过审题的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才一定会提高,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明显的长进,学生也不再因为“马虎大意”而丢分。
一、审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一)学科特点原因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严密的符号体系,独特的公式结构,形象的图像语言。初中数学具有严密的逻辑性、高度的抽象性和广泛的应用性这三个显著的特性,要求学生有较高的抽象思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需要学生把文字语言转译为数学语言,而这正是一部分学生所缺乏的能力。
(二)学生的原因
1.基础薄弱,概念模糊
有些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学语言以及概念理解不深、含混不清,甚至会把相近的概念张冠李戴或者完全错误,这都可能造成审题的错误。其实很多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系统,比较散乱,从而造成基本知识、方法的提取困难,当然也就无从入手,没有办法解题。
2.数学题目冗长、信息量大
在近几年的数学中考中,数学题目的阅读量较大,有的文字叙述较长,信息量较大,这也加大了学生审题的难度,很多学生在审题时,常常找不到关键语句,或者对关键语句不理解,无法读出题目所给予的信息,也就无法解题,甚至会因为对题目条件的挖掘不足而导致审题错误。
3.学生的性格及心理问题也导致审题错误的原因
有许多学生解题出错的主要原因是马虎粗心,对于一些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以为自己掌握得很好,因此产生轻视心理,审题时就会思想麻痹,容易犯粗心的毛病,结果审题时就会出现明显的偏差。但也有部分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比较薄弱,存在畏难情绪。当他们审题时看到问题条件复杂或是新情景题时,便会产生畏惧心理。
(三)教师原因
1. 传统的课堂教学所致
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有些老师习惯性地包办代替。比如,讲解例题时学生并不会审题,学生读一遍根本也无法获得信息,教师的包办代替只能扼杀学生的思想。还有些老师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审题,有的学生还没有看完例题的题目,老师已经开始讲解了。这种来自教师的原因,使学生对审题有了依赖的心理,在需要独立审题时容易出错。
2.没有分层布置作业
大多数老师布置的作业都是统一单调的,然而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对过于简单的题容易审题马虎,毫不在意,对于过难的题又消极应对,甚至直接放弃不做,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运用“因材施教”原则分层布置作业,给每一个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二、审题能力的培养
1、培养兴趣,树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动画展示、故事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等方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兴趣,并在平时教学中多给予表扬和鼓励,进而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锲而不舍、不怕困难的顽强意志。
2、培养学生审题时细心的习惯
要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就要求学生平时在审题时一定要心细,对题目的每一个条件都不能忽略。分清楚是有用条件还是无用条件,哪些又是混淆学生思考的条件。引导学生在读题,审题过程中勾画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可以作图的或者有图形的题目,要让学生边作图,标注已知条件和能直接推导得出的条件,帮助学生思考,并在解完题后培养学生检验结果是否有漏解的情况。
3、加强基础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训练
很多学生审题出错,其实是对数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欠缺,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总结,理清脉络,这样才能在审题中由已知条件得到相应的结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发生的错误,有意识地进行重点强调,并通过一些类似题型让学生分析比较,进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审题方法的培养
1、养成把练习当成考试的习惯和心理
考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种训练在于平时。教师要培养学生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每次在练习前定好完成作业的时间,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这样有利于速度和审题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边做作业边聊天,或者边做作业边对答案,拖沓的习惯不利于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2、要学会翻译数学题
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审题的过程中要圈画题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以提醒自己,并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并进行适当的知识或方法的联想;边阅读边分辨出已知量和待求量,凡是能画草图的题,应该边审题边作图,并尽可能地将题中条件标注到图中;审完题后要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最后解完题后再看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或实践。
3、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维定式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审清题意是学习致胜的前提。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让学生审题时多观察、多思考,着力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避免出现学生考试中“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失分。我相信,只有通过审题的训练,学生审题能力才一定会提高,数学成绩也会得到明显的长进,学生也不再因为“马虎大意”而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