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徐文喜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教研室

【摘要】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根本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适应了时代前进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严重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与发展,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本文从教师、学校、评价体系3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课程改革;问题;对策
【正文】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其目的是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不同的学生可以获得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发展。
  一、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方面
  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是推动课程改革的关键,目前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关键作用未得到充分
  体现,主要原因如下:①农村教师整体专业素质不高。与城区学校化学教师相比,农村学校化学教师毕业于化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比例没有过半,绝大多数教师是通过函授、自考等形式取得合格学历,甚至还有部分非化学专业教师改行执教化学。面对新课程改革,很多农村化学教师教育理念模糊,对新课程改革理解不够全面,不够深刻,不能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不能根据本地区具体情况进行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设计,不能提出基于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探究活动。②教师教学任务重、压力大。农村中学化学教师往往担任多个班的化学课教
  学任务,有的还要兼任班主任,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很多教师只能疲于上课、批改作业,没有时间去研究新课程、学习新知识。③教师待遇低,工作热情不高。农村学校经费来源单一,教师月薪1000多块钱,除工资外,基本没有其他福利,这使很多教师失去工作热情、安于现状、墨守成规,不愿实践新课程,甚至对其产生排斥心理,对新课程的实施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
  2.学校方面
  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学校的基础设施和建设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物质基础[3]。当前,很多农村学校存在的问题主要为:①经费严重不足,实验室建设困难。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探究更需要实验的支撑。90%以上的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化学实验室,有的甚至连化学实验保管室都没有,更谈不上专职实验员了,许多仪器、药品严重缺失,化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无法完成。②领导不重视,学校管理混乱。好的管理是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保障,农村学校领导对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漠不关心,不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学校合并后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学任务加重,据统计,80%以上的教师所带班级人数超过国家规定的50人/班的规模[3-4]。农村学校没有专职实验员,化学教师可以兼任,但糟糕的是,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员不是学化学专业的,而是由学校里的富余人员担任,由于缺乏必要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化学素质和动手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创造性地使用实验替代品和改进实验。
  ③新编教材不适合农村学生[5-6]。新课程改革倡导教材多样化,新课程改革后全国不再使用统一教材,但无论哪一版本,其编写专家均来自大学或教育发达城市的中学特级教师,他们对农村教育现状了解少,凡与现代社会、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内容,农村学生了解的都不多,因此无法去开展相应的探究与调查。
  3.评价体系方面
  化学新课程和旧课程的最大不同在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学生由接受知识向探究知识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二、实施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对策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实施面临一些困难,但要从根本上提高中国人口素质,使中国教育活起来,再难也必须为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针对以上问题,现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学习、交流和合作,全面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硬的师资队伍,针对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与新课程改革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的现状,首先,农村学校要在师资培训上加大力度,构建一支学科骨干教师队伍。对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来说,农村初中化学教师的知识水平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学习,特别是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的学科知识及与科学技术发展相关的前沿知识。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首先,国家应设立专项课程改革经费,制定课程改革生均拨款最低保障线,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其次,市县教育行政机构也应多关注农村教育发展,增加办公经费,为学校添加相应配套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再次,取消自筹工资,改为政府补贴,实行城区教师和农村教师同工同酬,提高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农村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新课程教学中去[7]。
  3.充分利用农村优势,开发课程资源农村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实验条件落后,但农村天然物质资源丰富,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创造条件搞好教学。
  4.完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热情建立一套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改变当前以中考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唯一标尺的现状,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学校课程设置、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自主学习方面的导向性作用,调动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性,让教师愿意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评价体系服务于教学,变知识性考查为能力性考查,重视过程性评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及创新思维能力,还能促进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
  5.加强实验室管理,发挥实验教学效能
  化学实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10]。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实验教学效能,同时学校要高度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确保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对不能胜任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坚决予以调换,加强实验员业务能力培训,建立和完善实验员考核机制。
  参考文献:
  [1]王秀红,范雪媛.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分析[J].化学教育,2006(2):25-28.
  [2]张绍福.浅析农村教师课改困惑[J].新课程研究,2008,9(127):21.
  [3]孙旭. 农村初中化学新课程现状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8(10):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