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论述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杰恩斯汗·温德尔汗

【机构】 新疆沙湾县牛圈子牧场寄宿制学校

【摘要】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的新课标不断深化,而这一新课标则是将培养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这一问题放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教学任务位置上。小学数学老师应当通过各种适合的教学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好更透彻更深刻的学习并学好数学这一门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培养能力
【正文】
  一、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受到各种不同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会表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一些同学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理解能力,从而能够迅速掌握老师教学内容并达到良好的运用水平,而有些同学则在这方面表现出较差的理解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总是遭遇各种瓶颈。如何解决这一教学困境则需要培养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拥有良好数学思维能力的学生往往在快速理解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表现的更为优异,他们能够更好的把学到的知识和数学能力联系起来,从而善于运用各种角度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并解决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1.提高数学老师教学号召力
  老师的教学态度甚至是谈吐处事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年纪尚幼,缺乏自控能力的小学生这样的影响更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首先应当对数学老师提出要求,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时善于观察并调动课堂学习状态,带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营造一种积极轻松的课堂氛围。而老师的职责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应该用心准备备课方案,根据班级同学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调整改进教学进度和方式,学会发挥语言及个人魅力保持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把自己脑海中的呆板枯燥的数学知识以一种灵活的方式传递给学生,只有让学生对数学课堂保持积极性才能保证学生们主动学习知识、乐于学习知识,从而学好数学。而通过观察,学生们对老师个人的喜爱程度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对那门课程的兴趣度,作为老师应该学会和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对老师保持尊重而不是惧怕,这样学生才会更勇于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或者提出疑问,课下才会主动与老师交流学习状态,而老师也可以从中收集信息改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引导学生
  小学数学都是一些比较基础的数学理论,而且常常源于人们在实际生产、生活的需求,所以当老师们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一些自己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举例论证,把数学课本上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实际生活问题,帮助学生联想记忆并理解。老师们可以经常设计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解答,借此来培养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举个例子,老师可以设计如下的一道与生活相关的数学应用题:小明、小红、小刚三个人结伴去零食店买糖果,小明买的糖果数是小刚的两倍还要多五个,小红买的糖果数是小刚的一倍多十五个,小刚买了八个糖果,那么小明和小红各自买了多少糖果,他们三个人总共买了多少个糖果?将这道题布置下去后,老师可以在一旁给一些小提示引导学生们运用假设的方法计算出答案,从而让复杂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让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拥有一条更清晰简单的思路,从而培养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运用情景教学模式
  小学生的年纪都比较小,心性幼稚,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要远小于成年人,并且常常容易被其他课堂外的事物所影响分心,所以,学生们往往会在长时间的数学课堂上感到乏味厌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丰富课堂形式会是一个好方法,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运行情景教学模式,并且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教学实践学习中。这样,同学们便可以更有效的集中上课注意力,同时还可以将数学理论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们对实际生活的感知从而帮助同学学习数学,培养提升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一个简单的例子,当老师为同学们上几何体课程内容时,老师可以上课时带一些辅助教学工具,也可以让同学们自己制作或者带一些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正方体、锥体等几何体的东西在课堂上短暂交流,这样他们可以对几何体有个更形象具体的认识,也可以方便同学们在解决几何体数学问题时学会利用工具辅助解答,从而无形中不断巩固学生们脑海中各种几何体数学意义和特色。这样让学生将动手能力与学习相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思维空间能力的构造,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性
  数学一直是一门对逻辑性有很高要求的学科,良好的逻辑性就是可以遵循逻辑规律以一个明确的层次有条理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使得语意通顺连贯。语言是思维信息的重要载体,尤其对于小学生的教学来说是一个必要渠道,因而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加以训练,特别是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数学语言能力的提升可以提升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语言发展促进的同时自然也会对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如当教师们在教学生解决如下应用题时:一个果园里有苹果树32棵,李子树比苹果数多7棵,那么李子树多少棵?在辅助学生解决这道题目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并且可以让学生们自己组织需要编写并解答类似的题目,在不断的反复训练中学生们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从而深化其思维。
  5.因材施教
  教师在帮助学生们解决数学题目的时候可以首先了解学生的解题方式特点,鼓励引导学生们思考和想象,让学生从不同的方法解答题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随后老师在对题目讲解的时候可以对同学们不同的解题方法进行点评和补充,帮助学生们掌握体会多重解题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帮助小学生构建完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且不易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们同样需要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摸索和学习,完善教学方案构建出更灵活简易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对数学保持积极主动性,引导学生们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深化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传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9)
  [2]刘晓莉.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
  [3]李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6(26)
  [4]郑永达.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20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