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 李 丽

【机构】 山东省胶州市第十五中学

【摘要】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音乐的时候,要努力创设活动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引发学生的思维,启动他们的认识结构,尽可能使学生全身心活动起来。
【关键词】初中音乐;教学;情境教学法;应用
【正文】
  情境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法。主要教学流程包括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五个环节。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境教学不仅能使语言教材变成活生生的言语,富有生活气息,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音乐世界的感觉,增强运用音乐的能力,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能够有效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了语言信息输入,产生语言内化,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要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仅停留在创设这些教学情境上是不够的。教师首先要具有创造的精神,注重创设宽松、民主、富于创新精神的教学氛围,尊重学生个体,注重抓住一切时机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反应等做出客观、公正、热情、诚恳的评价……希望情境教学能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进而真正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情境教学是通过营造一定的课堂情境,创设适宜探究学习的教学环境,建立师生间认知客体和主体之间的情感氛围,从而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使学生在情感思维中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成为培养能力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景教学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转变(即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的重要环节。情景教学的关键在于课堂情境的优化设计,只有将课堂知识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加以呈现,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探究欲望,进一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实现知行统一的教学目标,怎样使课堂情境设计更加有效呢?
  一、利用歌词中具体形象创设情景
  课堂情境的创设必须为教学任务服务,因此要紧紧围绕教学的中心进行,教师在备课时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特定的场景和情景,把抽象的音乐变成可见、可感、可闻、可歌可泣的形象来激发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情感体验。如在《长江之歌》的欣赏课中,学生对长江并没有具体的认识,并且对欣赏课的兴趣不浓。因此很难体会到歌曲中的感情,完全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设计了以下课堂情景教学:播放影音材料《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江河万古流》,使学生进入氛围,再初次欣赏《长江之歌》,并设计问题。这样,一下就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讨论热烈起来,学生对长江有了具体的认识。这样,利用视觉冲击,充分的展示了长江的宽广与博大,而课堂上的这些内容包括老师设置的问题都是歌词里的内容,紧扣教学任务,这样就充分地调动起学生内心对长江无比深切的赞美和依恋之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
  二、引导学生理解作品思想内涵,产生情感共鸣
  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要从情感入手,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体会音乐的真谛,因为只有心动,才能达到审美的最高境界。?在教《长城谣》这首歌曲时,学生对“九一八”事变毫无所知,因此,对歌曲中的“奸淫掳掠”一词不但不懂其中的深刻含义,有的同学还吃吃地笑,可见学生根本体会不到歌曲中所唱的“奸淫掳掠苦难当,骨肉离散父母丧”的那种痛苦,也体会不到“大家拼命打回去,四万万同胞心一样”的那种不屈不挠,化悲痛为力量的豪情壮志。因此,我这样设计了课堂情景教学:课前先问学生知道不知道“九一八”事变?在音乐课堂上出现这样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讲述“九一八”事变的事实真相,最后请同学们看短片《南京大屠杀》。看完短片,学生进入了创作《长城谣》的历史背景,有着与当年中国同胞相同的感受,很自然地就体会到歌曲中的情感。学起来就不费力气,对歌曲的情绪变化也理解透彻:开始是高兴,遭难以后是悲伤,接下来是化悲痛为力量,满怀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演唱满怀激情!
  三、利用时事新闻创设情境,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传统的音乐文化要学习,可在流行音乐面前,传统的音乐己经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了。特别是一些耳熟能详的歌曲,要完成教学任务,其实是很难的。这时就必须改变策略,创设特定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才能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学唱《国歌》,这首歌大部分学生都会唱。可是真正让学生唱时,有附点音符的地方全错了,后半拍起唱也不准确,更谈不上力度与情感的变化了。这时枯燥的爱国教学和无趣的纠错课己经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收效甚微!所以,我创设了这样的课堂情景:先给学生发一篇网上转贴的“一个日本学生与一些中国学生的对话”的文章。(内容大意为日本学生瞧不起中国人,说中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不会唱中国国歌,没有素质!)。网络对他们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这样,学生义愤填膺,都认真聆听歌曲,并找到自己唱错的地方。整堂课气氛活跃,效果明显,学生都能有感情地标准地演唱国歌。教师在整堂课里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都在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总之,情境法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证明效果是良好的,但音乐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具体任务、内容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班级和学生个人的特点,恰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美的意境中陶冶情操。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而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有优化课堂情境教学,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的潜力无限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文琪.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03:136-137.
  [2]尤南.游戏在初中音乐教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才智,2014,30:54-55.
  [3]秦敏.游戏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