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物理中的兴趣教学法的好处
【作者】 邓思国
【机构】 四川省冕宁县民族中学校
【正文】 当我们对某样东西产生极大的兴趣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动力。初中学生刚刚学习物理时,学生不仅好奇而且陌生,作为一个初中老师应该考虑使用何种方法、何种手段使课堂气氛活跃,使教学活动丰富,激起学生的探索欲、创新欲、求知欲,从而使其对物理产生极大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地求取知识,完成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师,如何保护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使其保持下去,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首要任务。那么,怎样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引发好奇心的情境。
如研究“物体内能的改变”时,实验前,让学生猜测突然用力压缩厚玻璃筒中空气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当学生提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后,进行演示实验,突然用力压缩厚玻璃筒中空气,学生会看到棉花会瞬间燃烧。这立刻引起学生新奇感觉,引发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着火点而燃烧。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2、创设具有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
如教学“沸腾”时,问:“炒菜时,为什么水滴溅入滚烫的油中会发出爆鸣声,而油滴滴入沸腾的水中,却毫无动静呢?”这样的问题很会激发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重力”时,我要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通过设置学生具有探究兴趣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快乐。
3、创设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情境。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帕斯卡实验。用一塑料袋装满水,塑料袋“安然无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份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将塑料管竖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开,水喷涌而出。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兴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二、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自己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外表,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美丽、动听、恰当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如沐春风;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精炼、生动,富有激情,幽默风趣、逻辑性强、讲求文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学教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明晰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心思,把知识一并带进去”。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例如:在讲“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节时,为了把这一节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可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做此实验要求当时天气要干燥)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会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做这一件认为简单的事,然后每组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会发现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蓬松了,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激发起来。
四、增加课堂实验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学生创设主动探讨,认真思考,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这样极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因此,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尽量增加课堂实验,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既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相互合作,又要进行科学评估,学会分析论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五、穿插历史趣闻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吧?
六、组织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七、进行激励评价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思路清晰”“解法巧妙”。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此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实践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
一、创设教学情境
1、创设引发好奇心的情境。
如研究“物体内能的改变”时,实验前,让学生猜测突然用力压缩厚玻璃筒中空气时,会看到什么现象。当学生提出几种不同的结果后,进行演示实验,突然用力压缩厚玻璃筒中空气,学生会看到棉花会瞬间燃烧。这立刻引起学生新奇感觉,引发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压缩空气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着火点而燃烧。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物理是快乐的,从而会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
2、创设具有探究兴趣的问题情境。
如教学“沸腾”时,问:“炒菜时,为什么水滴溅入滚烫的油中会发出爆鸣声,而油滴滴入沸腾的水中,却毫无动静呢?”这样的问题很会激发学生们极大的兴趣和求知欲。学习“重力”时,我要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地球的重力突然消失,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都能积极思维,参与讨论,表达自己见解。通过设置学生具有探究兴趣的疑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学生学习物理时就会产生内在的兴趣和快乐。
3、创设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的情境。
如研究“液体的压强”时,组织学生开展了模拟帕斯卡实验。用一塑料袋装满水,塑料袋“安然无恙”,然后,在袋中倒出部份水,再在袋口上扎上一根塑料管,将塑料管竖直后,把水灌入其中,塑料袋裂开,水喷涌而出。学生通过亲身活动,兴趣盎然,也很好地理解了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二、优化课堂语言
教师在上课时,要用自己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语言是教师的教学外表,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美丽、动听、恰当的语言给学生美的享受,如沐春风;单调枯燥乏味的语言容易使学生厌烦。因此教师要优化教学语言,课堂教学语言应当精炼、生动,富有激情,幽默风趣、逻辑性强、讲求文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学教论》中说过:“一个能够动听、明晰的教师,他的声音便像油一样浸入学生心思,把知识一并带进去”。
三、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
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教学内容是否有兴趣,兴趣的大小,对教学效果都有直接的影响,在物理教学中若能经常保持刺激的新颖和变化,就能不断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从而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想要学习,例如:在讲“摩擦起电两种电荷”这一节时,为了把这一节抽象知识形象化,让学生激发起探求的需要,可这样引入新课,带四根一端蓬松的塑料捆扎绳(做此实验要求当时天气要干燥)问哪个同学能把蓬松的一端捻聚在一起,根据生活经验学生们会争先恐后举手要求做这一件认为简单的事,然后每组叫一位学生到讲台前操作,结果会发现每位同学都事与愿违,他们发现绳子不仅没有被聚拢在一起,反比刚才更蓬松了,且越用力捻蓬松得越厉害,这一新颖现象使学生感到非常惊奇,怎么会是这样呢?他们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基于这种迫切感,学生对这一节课的兴趣会很快激发起来。
四、增加课堂实验
物理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既是物理学家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又是学生创设主动探讨,认真思考,眼、口、手、脑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这样极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能自主学习。因此,笔者在物理教学中尽量增加课堂实验,认真做好每个演示实验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要求学生既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相互合作,又要进行科学评估,学会分析论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五、穿插历史趣闻
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八年级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些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能量”不是更足吧?
六、组织课外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学就要用,把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真正价值,从而反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周围的环境,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身边所见到的事物。在教学中,可以加强实验手段,不断变化教学形式,如将课堂实验改为课外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作课后的小实验。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小组讨论,进行科技辅导,搞小制作、小发明等活动,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积极性。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七、进行激励评价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一些学生经过一定的努力便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遇到困难时,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当学生解决了面临的问题后,便获得成功的满足:在实际教学当中要时时刻刻抓住学生的成功处给予适时鼓励,如巧妙地运用语言激励,对一般学生可用:“思路清晰”“解法巧妙”。对已获成功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进一步用言语刺激:“你还有其他方法吗?”“你还有更巧的方法吗?”这样会使全班兴趣高昂,这样才可使兴趣持久。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此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实践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