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幼儿数学教育
【作者】 修 欢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示范幼儿园
【摘要】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感到困难,幼儿学习起来也很枯燥。如何使幼儿的数学教学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科学呢?我整理了一些日常教学中的方法,希望能给广大幼教同仁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关键词】大领域;游戏法;个体差异
【正文】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老师提问:3+5等于几。一个孩子脱口而出等于8。另一个孩子还在掰手指半天才算出等于8。我们肯定会表扬第一个孩子聪明,而会觉得后一个孩子很笨。其实不然,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使其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但由于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比较有困难,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很枯燥。如何使幼儿的数学教学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科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数学和五大领域之间的整合
数学教学与五大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收集各种类型的叶子、种子时,进行观察、可以感知比较,形状、数量及分类的概念;在认识“沉与浮”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了解到哪些物品能够上浮和下沉,更学会了统计和记录。正是因为这些快乐体验,增强了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拓宽了视野。
每一个幼儿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儿歌、故事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设计了“营救沸羊羊”的故事。每一道机关都是一道数学题,要想顺利救出沸羊羊,就要正确打开机关,幼儿完全沉浸在开启机关的氛围里,轻松自如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社会领域给植物浇水中,有的用口杯、有的用可乐瓶去盛水,哪种容器盛水最多?孩子们会积极思考,想到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去解决;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值日生分碗筷时,掌握点数,一一对应关系得到锻炼与提高。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提供各种商品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体验购物,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此外,在排序活动中,可以结合“我给妈妈送礼物”这一主线,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形式交替排列,不仅增进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游戏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不仅让幼儿认识了数序,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如《小兔钻山洞》游戏中,一个山洞里只能蹲下一只小兔,让幼儿有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对没有找到山洞的幼儿的进行点数,又进一巩固了数数。
在数学领域中渗透艺术手段,更能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当幼儿认识数字时,小朋友们可用拍手,跺脚,点头等身体律动法来表现。如听节奏说数量,看数量打节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涵数学的物体,如美丽的花、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等分等。这样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增进了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可见,数学与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多方面的整体经验。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数学教学
1、操作法。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如认识几何形体,我让幼儿回家找一找牙膏盒,魔方,可乐罐,球等,让幼儿动手触摸而认识形体。又如认识时钟,我让每位幼儿自制时钟,动手拨出整点,半点。幼儿乐于操作,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幼儿一知半解的局面。
2、游戏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等等,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更佳。如在复习10的加减法计算时,我请幼儿扮演“邮递员”送信,根据信上写的算式,把信件投入得数相对应的信箱中,然后,教师作为收信人,查看信件,投错的信件通过小朋友们的计算再次投入正确的信箱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入,达到了教学目标。
3、比较法。通过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相同和不同之处。比较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来确定。如比较多少,小班可选择一一对应的方法;中班可选择点数的方法;大班可选择目测,默数的方法。
4、启发探索法。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
5、讲解演示法,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教具并配合口头讲解,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数学知识。
6、归纳法和演绎法。幼儿学习的一些简单的初步数学知识,同样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它既要求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又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能使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我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我为幼儿们提供不同的教具及可操作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加以引导,以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人说:“数学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为幼儿打开未来世界大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位老师提问:3+5等于几。一个孩子脱口而出等于8。另一个孩子还在掰手指半天才算出等于8。我们肯定会表扬第一个孩子聪明,而会觉得后一个孩子很笨。其实不然,数学教育让孩子“学会”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在过程中开启孩子的智慧,使其成为一个懂得思考的人。但由于数学是一种高度抽象化的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感到比较有困难,幼儿在学习中感到很枯燥。如何使幼儿的数学教学变为教师愿教,幼儿愿学的一门科学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数学和五大领域之间的整合
数学教学与五大领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如在科学活动中,幼儿在收集各种类型的叶子、种子时,进行观察、可以感知比较,形状、数量及分类的概念;在认识“沉与浮”中,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不仅了解到哪些物品能够上浮和下沉,更学会了统计和记录。正是因为这些快乐体验,增强了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拓宽了视野。
每一个幼儿都爱听故事,讲故事,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儿歌、故事来帮助幼儿学习数学,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大班数学“5的加减”时,我设计了“营救沸羊羊”的故事。每一道机关都是一道数学题,要想顺利救出沸羊羊,就要正确打开机关,幼儿完全沉浸在开启机关的氛围里,轻松自如地达到了教学目的。
社会领域给植物浇水中,有的用口杯、有的用可乐瓶去盛水,哪种容器盛水最多?孩子们会积极思考,想到用自然测量的方法去解决;幼儿在园过生日分蛋糕时,引导幼儿学习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值日生分碗筷时,掌握点数,一一对应关系得到锻炼与提高。在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教师可创设情境,提供各种商品和各种面值的“人民币”,让幼儿体验购物,来提高数学运算能力。此外,在排序活动中,可以结合“我给妈妈送礼物”这一主线,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形式交替排列,不仅增进爱妈妈的情感,同时发展了幼儿排序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体育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将数学内容渗透到体育游戏中,使幼儿在玩玩乐乐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获取数学知识。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不仅让幼儿认识了数序,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又如《小兔钻山洞》游戏中,一个山洞里只能蹲下一只小兔,让幼儿有了一一对应的意识,对没有找到山洞的幼儿的进行点数,又进一巩固了数数。
在数学领域中渗透艺术手段,更能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当幼儿认识数字时,小朋友们可用拍手,跺脚,点头等身体律动法来表现。如听节奏说数量,看数量打节奏。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孩子欣赏自然界中蕴涵数学的物体,如美丽的花、植物的叶子、向日葵花盘等,使幼儿感受排列形式上的秩序美、和谐美。在折纸活动中感知体验图形转换、在涂色、粘贴中感知形体分割和学习等分等。这样激发幼儿的艺术兴趣,陶冶了情操,又增进了数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可见,数学与各领域教育内容的有机整合,为幼儿学习数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不仅提高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同时又最大程度的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等多方面的整体经验。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数学教学
1、操作法。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直观教具,在摆弄物体的过程中进行探索,从而获得经验。如认识几何形体,我让幼儿回家找一找牙膏盒,魔方,可乐罐,球等,让幼儿动手触摸而认识形体。又如认识时钟,我让每位幼儿自制时钟,动手拨出整点,半点。幼儿乐于操作,避免了教师空洞说教,幼儿一知半解的局面。
2、游戏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智力游戏等等,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更佳。如在复习10的加减法计算时,我请幼儿扮演“邮递员”送信,根据信上写的算式,把信件投入得数相对应的信箱中,然后,教师作为收信人,查看信件,投错的信件通过小朋友们的计算再次投入正确的信箱中。幼儿兴趣浓厚,积极参入,达到了教学目标。
3、比较法。通过两个(组)或两个(组)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相同和不同之处。比较形式根据不同年龄来确定。如比较多少,小班可选择一一对应的方法;中班可选择点数的方法;大班可选择目测,默数的方法。
4、启发探索法。主要通过教师的具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通过提问来引导幼儿思维的积极探索活动。
5、讲解演示法,教师通过向幼儿展示教具并配合口头讲解,让幼儿直观形象地了解到数学知识。
6、归纳法和演绎法。幼儿学习的一些简单的初步数学知识,同样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特点,它既要求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又能通过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发展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是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三、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因每位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一样,发展的速度也不一样。因此,教师并不能因某位幼儿较“差”而忽视他,而是应该关心、热爱每一位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为他们创造展现能力的机会,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为了能使每位幼儿更好地发展,我采取了分组教学的形式,幼儿可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发展水平来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方式和速度进行学习。我为幼儿们提供不同的教具及可操作材料,并随时根据幼儿的反馈加以引导,以促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有人说:“数学是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让数学教学充满活力,为幼儿打开未来世界大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