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幼儿教学中处理幼儿发脾气的办法

【作者】 苏 珊

【机构】 新疆巴州实验幼儿园

【摘要】在生活中,只要是老师,都会遇到孩子发脾气的情况,发脾气在孩子各年龄阶段均可出现,尤以幼儿期和学龄前期更为常见。这是非常正常的情况,是孩子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既然出现了,老师就需要去解决,解决的好,自然孩子恢复平静,解决的不好,可能就会火上浇油。
【关键词】认同;探究;分析;冷处理;警告;弃之不顾
【正文】
  孩子发脾气时教学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老师在明确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后,采取应对方法,而孩子的情绪没有缓和,自然知道自己采取的方法错了,需要调整。可是,在你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知道孩子的原因,或就算猜对原因,而你采取了方法应对后,孩子逐渐平静下来了,此时,你真的以为所采取方法是正确的吗?对孩子没有不利的影响吗?真的解决问题了吗?正确的方法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我们来逐一解决。
  一、首先,认同孩子情绪
  孩子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宜疏不宜堵。所以,不管孩子是否有错误在先,也要给孩子宣泄不良情绪的机会,甚至还可以在理解的基础上,不妨允许孩子进行一些活动,如在纸上画画、打枕头、被子等柔软的物品,来发泄情绪。当然,此时家长的语言安慰、肌肤接触的拥抱,都是很好保护孩子自尊心的选择。
  其实,认同孩子情绪是可以和倾听一起做的,就是用眼、表情、耳来倾听,用身体接触、放松的体态、轻柔的抚摸来认同情绪。这两步的时间长短,可以根据孩子的情绪变化来判断,一般家长共情的好,孩子情绪转换就快。所以,孩子发脾气你认同情绪时,就不要和孩子讲大道理、埋怨、预言式总结、批评了,这些都容易使战火复燃。
  二、探究发脾气的背后原因
  从心理学上讲,一个人除了精神病,没有人会无缘故地发脾气,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常”的理由。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其没有学会正确的方法来表达自己、不能按照成人的社会行为规范来做。所以,老师要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过多的猜测孩子的原因,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过分的依赖。当然,不管怎么做老师应好好找找孩子好发脾气的原因,这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劝慰和真正帮助孩子,充分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及时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也可以缓解孩子的心理紧张与压力,慢慢让其学会自己的情绪管理,做到与其他人的有效沟通。这样才能使家长的对症处理才能有效进行。对于孩子发脾气背后的原因,可以参看《6角度37条谈孩子发脾气原因》,这里就不再赘述。
  三、分析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方法,什么教育方法适合自己的孩子
  教育是一门非常复杂和深奥的学问,对于不同年龄、对象的人就有不同的相应的教育方法。这就如医生治病一样,同样的病,对于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人采用各种相应的不同的治疗方案。一岁左右的宝宝,吵闹时最好、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开他的注意力,根本没必要用讲道理的方法。一岁以上三岁以内的宝宝,吵闹时就需要讲道理,耐心分析,甚至用安全的“体验”法来教育孩子。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吵闹时,就需要针对其已形成的自身的性格,用更为复杂的教育方法来处理。如冷静隔离法、约法N章法等来处理,甚至必要时还要加入一些相应的惩罚教育,如剥夺其一些喜好权力等。
  四、冷处理的巧妙方法
  如果幼儿脾气特别厉害,作为老师要 “冷处理”,明确地对幼儿讲这样闹是不对的,老师可佯装离开现场,让幼儿明白自己的行为已经惹大人生气了,老师已经不爱自己了,这样,幼儿就会逐渐冷静下来。 当停止发脾气,就可以给个台阶,以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在这个冷处理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地劝说,说明什么事是不会被允许的,同时也真的需要沉住气。
  五、事后处理
  对于教育,非常强调总结和反思,而处理孩子发脾气也是如此,这是许多老师忽略的。一般的事后处理,首先当孩子停止发脾气的时候,应该给与一定的表扬,让孩子知道越早停止其他人越喜欢这样。其次,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缘由,对人发脾气都是不对的,也是不尊重其他人的表现,所以应该向对方道歉。第三,老师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合适的情绪表达,遇到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合适行为,来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育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的教学方式,我在这里做简要的说明。这些方法在教育过程中非常不正确,希望教育工作者引以为戒。
  1、对孩子提出警告、吓唬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有些老师喜欢对孩子提出警告,如做势要打,或者用打针、大灰狼等孩子恐惧的事物来吓唬孩子,其本意是要警告孩子了解不按要求做的后果。可是,老师这样做的结果是,如果吓唬的轻,或被孩子识破老师的诡计,对孩子可能就不管用了,孩子发怒和耍脾气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可吓唬重了,又会导致孩子的恐惧感,使孩子胆小、怕事、没有主见。这种方法效果不稳定,尺度难把握,副作用大,指标不治本。
  2、弃之不顾法
  其实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方法,虽然老师的目的只是想吓唬孩子以达到惩戒的目的,但对孩子尤其是小宝宝来说,是根本不会理解的最让人恐惧的教育方法。孩子屈服于失去亲人的恐惧,而不是屈服于懂得了他犯错的真正道理。这种方法不仅使孩子学会不负责任的对待事物的态度和手段,也让他们学会不再信任任何人。
  这是我个人对幼儿教育过程中孩子发脾气处理方法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孩子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喂中国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