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中职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略谈

【作者】 谭晓波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中职生数学基础普遍较差而缺乏学习的兴趣,步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纪律差、学习成绩差、无法升人普通高中的学生,进中职学校是他们无奈之下选择的结果。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初就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但是,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专业课和其它学科的学习进程,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喜欢“枯燥乏味”的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生数学;兴趣培养;策略
【正文】
  职业学校的现状是招生不足,为多招学生,招生不设门槛,导致生源素质低,文化知识基础薄弱。数学基础尤其薄弱。而高中数学知识难度不低,要学好高中数学,对大部分同学存在很大的难度。因此,很多学生存在着厌学情绪,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作为数学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我认为应采取如下方法:
  一、实施分层次教学
  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连分数加减法、开方都不会。将这样一部分学生实施统一编班,直接传授高中知识,无异于空中盖楼。那怎么办呢?实施分层次教学。根据数学基础将学生分成快、中、慢班,快班可充分完成高中段数学知识学;中班可在复习相关初中知识的基础上大部分完成高中段数学知识学习,高难章节可删减;慢班学生可以较充分复习小学、初中相关知识,高中段以与专业相关数学知识学习为主。这样教学可以兼顾优差生,使他们各自得到发挥,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能力培养,让学生从字面理解上升为理性的、深层次的理解,从字里行间读出实质来,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也是自学的关键。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教材学习应是主要方式。字斟句酌的数学教材是普通文字语言与抽象的数学符号语言的统一体,独特的符号语言是数学教材区别于其他学科教材的显著特征之一。如学习集合一章,对于集合与元素的概念,教材是这样描述的:“把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对象组成的总体叫集合”。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为集合就是指满足某种条件的事物组成的“集体”。在教材中列出这样几个例子:(1)某校一年级的全体学生;(2)某图书馆的全部藏书;(3)某工厂的所有机床。它们中都出现了“全体”、“全部”、“所有”等字样,在阅读这一段时,要让学生重点体会这几个字的含义,建立集合的概念。在讲元素和集合间的关系时,教材给出了“组成集合的每一个对象叫集合的元素”。也就是说,集合由元素组成,元素存在于集合之中,那么元素与集合间关系自然就是“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根据上述定义可判断一个元素是否属于某个“给定集合”,如果属于,用a∈A 表示,如果不属于用 a A表示。通过对元素与集合关系的推敲,引导学生得出集合元素的特点:①元素具有确定性;②元素具有互异性;③元素具有无序性。这就是把语言文字符号化,形象直观的说明了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通过找语言描述中关键词语与符号,使学生学会联想,知道所以然;通过咬文嚼字,达到辨析概念、定义的目的,从而建立起数学概念是反映数与形的本质思维方式。
  三、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立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动态呈现,利用声光、动画、音像等有效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强化学生互动。如:函数的图象、运动的轨迹、变换的过程通过电脑显示能直观地、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枯燥的理论生动化,抽象的概念形象化,简单的结论充实化,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教学。这样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挖掘数学的人文之美
  数学常被学生视为最理性的学科,数学教师也被称为最理性的教师。数学课上很少有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要像语文课一样煽情似乎就更不可能了。其实,教师可以深挖相关的数学史实及数学家的奇闻轶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人文之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适当讲一些与学习有关的数学趣事,可以令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留下深刻的印象,也会让他们产生学习榜样的动力。因此,教师结合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与数学相关的人文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
  五、贴近学生专业和生活实际。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让数学贴近学生专业特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尤其是对于职高生,更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和学生专业特色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中等职业教学与普通高中教学的显著区别就在于,中等职业教学在进行文化课教学的同时,实施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培养有一定专业技(下转第92页)(上接第93页)能的中等职业人才。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既要满足未来公民的基本教学要求,也要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更要突出地为现行的专业教学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文化课教学中,要经常有意识地了解专业技能中需要的专业知识,熟悉专业问题中应用到的数学知识。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借鉴国内外优秀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灵活多变
  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分组教学、任务教学、头脑风暴教学、转轮教学等形式,力求形式新颖,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赏识教育让学生体验成功
  成功和愉快总是联系在一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产生和保持有赖于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地向学生表示支持和鼓励,即使他们表现的不尽入人意,甚至在某些方面有着缺陷,我们也应对学生的能力给予肯定,注意说明进步。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评价自己的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只要他们努力完成各自的练习,都要给予分数或语言的奖励。多实施成功教育,把学习的愉悦传达给学生,使学生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数学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和激发中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周旋;浅谈中职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大众科技;2009年09期
  [2]王妍;浅谈中职数学的应用性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3期
  [3]王峰;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现状与课改的研究[J];华章;2011年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