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一、二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作者】 马金保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霍图尔海小学
【正文】 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与信息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等低年级学生而言,更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通往知识海洋的小风帆,必须高度重视与加强对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充分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给予了具体指导。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特别是大容量课外阅读作用高度重视与有力肯定。新课标指出,阅读具有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汲取人类精神文明营养、拓展视野,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抓好小学生阅读,对于丰富个人文化内涵、加强个人文化积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文化创新创业、推动人类和谐发展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当下网络信息、街头小书、暴力游戏等各种现代传媒充斥文化市场,各种所谓的面对小学生的文化知识鱼龙混杂、随处可见,渗进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浪费了小学生大量课外时间,冲淡了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的正能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经典文化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看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中华文明传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形成的规律性、渐进性和反复性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有其科学性、规律性。作为教学者,首先必须自觉遵守这一规律性,秩序渐进、坚持不懈,既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也不能不加指导、放任自流。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这也正是由易到难、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等阅读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对于1-2年级等低年级学生来说,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和信息量积累,激发他们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得到提升、锻炼和树立,精神和灵魂得到洗礼。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其实从实际来讲,这个量并不大、这一目标也并不高,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当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我管控力不强,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要求上,还不能形成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在巩固阅读效果、培养阅读习惯上还有一定的反复性,稍一松懈就会回到“原点”,必须持续用力、持之一恒,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学计划抓下去。因此在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上,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艰。
三、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推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要靠课内教学培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巩固。而且必须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以课内教学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开展,以课外阅读检验课内教育效果。一是抓好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打牢基础。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主要面对的是老师,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在课堂上、从老师的教学中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必须从课内的阅读教学入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主要是认读能力的训练,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运用朗读、诵读、默读甚至念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能力,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还应该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适时提问,通过提问从侧面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及时表扬读得好、读得多的同学,以此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比学赶超的内心自觉。打牢阅读基础的另一种形式是利用固定的阅读课,由老师选择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通过听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喜欢。二是开展阅读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等体裁,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有利于组织活动。常用活动主要有:1.故事会。即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设立“故事大王”奖项,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并进行阅读和练习,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涉猎、阅读大量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阅读量。2.朗诵会。包括朗读和背诵,设立“小小演讲家”奖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短小的诗歌和散文,以背诵为主。3.词语接龙。可设立“词语接龙侠”奖项,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小学生自编童话故事、开展读书竞赛、猜字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设立相应奖励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三是及时总结评比,在不断肯定鼓励中培育阅读习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想知道外人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评价与看法,大人如此,小学生也不例外。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在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总之,小学一、二年级等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以上探索还需要实践检验。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给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送来了强劲春风,也给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扎实教学、改进教法和繁荣中华文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要各级积极献策,只要大家不断探索,具有中国各地特色特别是我们边疆落后地区特色的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教学方法,一定会日益完善圆满呈现,小学生阅读能力定会提升。
一、充分认识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给予了具体指导。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对小学生阅读特别是大容量课外阅读作用高度重视与有力肯定。新课标指出,阅读具有沟通个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丰富多彩世界、获取信息和知识、汲取人类精神文明营养、拓展视野,从而起到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发展人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交流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小学生而言,抓好小学生阅读,对于丰富个人文化内涵、加强个人文化积累、传承人类文明成果、促进文化创新创业、推动人类和谐发展更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当下网络信息、街头小书、暴力游戏等各种现代传媒充斥文化市场,各种所谓的面对小学生的文化知识鱼龙混杂、随处可见,渗进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浪费了小学生大量课外时间,冲淡了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文化的正能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课本知识、经典文化和优秀作品的阅读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各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育工作者必须高度重视小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充分看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对中华文明传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度负责的精神抓紧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二、科学把握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形成的规律性、渐进性和反复性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个渐进的过程,有其科学性、规律性。作为教学者,首先必须自觉遵守这一规律性,秩序渐进、坚持不懈,既不能拔苗助长、操之过急,也不能不加指导、放任自流。因而《语文课程标准》对各个年级段提出了明确的、具体的阅读目标要求,这也正是由易到难、因材施教、逐步提高等阅读教学规律的具体体现。对于1-2年级等低年级学生来说,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和信息量积累,激发他们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感性到理性得到提升、锻炼和树立,精神和灵魂得到洗礼。因此,在课外阅读的量上,也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其实从实际来讲,这个量并不大、这一目标也并不高,但对于识字不多,正处于启蒙阶段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只要能达到这一目标,就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当然,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自我管控力不强,对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更多地还停留在老师的教育、家长的要求上,还不能形成个人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在巩固阅读效果、培养阅读习惯上还有一定的反复性,稍一松懈就会回到“原点”,必须持续用力、持之一恒,采取有力措施严格按课标要求和教学计划抓下去。因此在抓好小学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习惯养成和能力培养上,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艰。
三、正确运用科学方法推动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形成良好习惯
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兴趣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既要靠课内教学培养,也要重视课外阅读巩固。而且必须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以课内教学阅读指导课外阅读开展,以课外阅读检验课内教育效果。一是抓好课内阅读,为课外阅读打牢基础。学生学习阅读,首先接触的是课文,主要面对的是老师,阅读方法的学习和掌握,也是在课堂上、从老师的教学中完成的。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教给学生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必须从课内的阅读教学入手。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主要是认读能力的训练,这是阅读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要注重学生的读,让学生运用朗读、诵读、默读甚至念读等多种阅读形式感受文章的魅力。尤其要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能力,为课外阅读打好基础。不仅如此,阅读教学中还应该结合课文来引发学生读的兴趣。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适时提问,通过提问从侧面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并及时表扬读得好、读得多的同学,以此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比学赶超的内心自觉。打牢阅读基础的另一种形式是利用固定的阅读课,由老师选择精美的文章读给学生听,通过听读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优美文字带来的愉悦、体验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加深学生对阅读的喜欢。二是开展阅读活动,在寓教于乐中激发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应该选用内容浅显、活泼有趣的童话、寓言、故事、古诗和儿歌等体裁,这些内容不仅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而且短小精悍有利于组织活动。常用活动主要有:1.故事会。即在班级举行讲故事活动,设立“故事大王”奖项,引导学生把课外阅读中看到的童话、寓言、故事等讲给其他同学听。故事会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要想讲好故事,就必须去搜集材料、选择材料并进行阅读和练习,这就需要他们用心地涉猎、阅读大量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无形中拓宽了他们的阅读量。2.朗诵会。包括朗读和背诵,设立“小小演讲家”奖项,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等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推荐阅读短小的诗歌和散文,以背诵为主。3.词语接龙。可设立“词语接龙侠”奖项,这是一项很有趣的活动,它可以检查学生的词语积累情况,从另一个侧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还可以让小学生自编童话故事、开展读书竞赛、猜字迷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并设立相应奖励项目,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持久的阅读习惯。三是及时总结评比,在不断肯定鼓励中培育阅读习惯。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是我们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与方法。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都想知道外人对自己行为习惯的评价与看法,大人如此,小学生也不例外。及时地评价学生的阅读效果,不仅对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学生是个鼓励,对于还没养成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促进。评价阅读效果,是与活动密切相关的,也就是在活动中对学生的阅读效果作出及时、合理的评价,使学生的劳动得到认可,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继续阅读。
总之,小学一、二年级等低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学是当前小学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以上探索还需要实践检验。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给中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送来了强劲春风,也给我们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扎实教学、改进教法和繁荣中华文化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要各级积极献策,只要大家不断探索,具有中国各地特色特别是我们边疆落后地区特色的低年级小学生阅读教学方法,一定会日益完善圆满呈现,小学生阅读能力定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