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作者】 王 勇
【机构】 四川省盐源县政府街小学
【摘要】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部分,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学涵养,陶冶学生的心灵。从古至今,虽然实施语文教学的方法不断更新与变化,但是陶冶性教育的意义从来没有改变过。本文对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
【正文】
对语文教学中陶冶性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是为了对语文的文化功能与特殊性进行探讨,从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的陶冶性进行揭示。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这不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而且是陶冶学生性情,锻造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
1、陶冶性教学
1.1陶冶性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就像是没有被开发过的璞玉,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就是开发工具,老师就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同时陶冶性教学较为重视过程与方法,所以老师需要良好掌握相应的教学资源,运用有效方法使其成为雕琢的利器。总的来说,陶冶性教学就是老师对教学材料中的知识进行有效挖掘,并利用知识对学生成长、学习产生影响的过程。
1.2陶冶性教学的作用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文学蕴含着宝贵的知识价值以及审美价值,是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可以为人们的发展提供经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国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而陶冶性教学就是在老师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后,将中国文学更为清晰、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进而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运用课堂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第一,教室的空白区域(墙壁、角落、板报等)都是帮助老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场所,所以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提供辅助;第二,老师应该将文字所具备的实质性意义展现出来,尽可能不要出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类型的文字,可以将名人名言、诗词配图等挂在墙上,以获得相应效果。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以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有效拓展;第三,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教学氛围的反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课堂布置进行有效更新,进而为学生营造新的课堂氛围。
2.2让学生感受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文意境的展示以及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受都是实施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落实陶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课文意境进行深入理解,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并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的认知能力。例如: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讲解时,先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致进行联想,然后让学生对课文中描述自然景致的语句进行寻找。先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景色进行想象,对大致景象进行勾勒,之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文意境中去,对课文意境进行感受。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是其感受意境的前提,需要在长时间的培养中形成与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性教学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体现,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对教学材料进行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只关注语文教学所具备的工具性能,只重视自身教学。但是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对教进行适度控制,很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从而出现不教不学的现象。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教学材料进行开发就是老师对课文中美好的语句、词汇、意境进行提炼,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同步进行,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有效陶冶下全面成长,从而显著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例如:对《望庐山瀑布》进行讲解时,先让学生在诗句中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老师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进行让学生对诗句的意境进行理解与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引导与解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拥有更为深刻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在课文以及语言环境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并且使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结束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国教学就十分注重熏陶感染,并且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真正的陶冶性教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老师进行有效指导,其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就需要对相应的责任进行承担,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陶冶性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房磊,张中敏.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设计及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2]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邓益民.略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8(10).
对语文教学中陶冶性教学进行研究分析,是为了对语文的文化功能与特殊性进行探讨,从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蕴含的陶冶性进行揭示。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这不只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过程,而且是陶冶学生性情,锻造学生情操,帮助学生构建精神世界,完善学生人格的过程。
1、陶冶性教学
1.1陶冶性教学的定义
小学生就像是没有被开发过的璞玉,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材料就是开发工具,老师就是进行开发的工作人员。同时陶冶性教学较为重视过程与方法,所以老师需要良好掌握相应的教学资源,运用有效方法使其成为雕琢的利器。总的来说,陶冶性教学就是老师对教学材料中的知识进行有效挖掘,并利用知识对学生成长、学习产生影响的过程。
1.2陶冶性教学的作用
经过数千年的文化积累,中国文学蕴含着宝贵的知识价值以及审美价值,是推动中国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同时可以为人们的发展提供经验。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中国发展的希望与未来。而陶冶性教学就是在老师对教学材料进行深入挖掘后,将中国文学更为清晰、全面地展现给学生,吸引学生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进而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形成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2、陶冶性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运用课堂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做到:第一,教室的空白区域(墙壁、角落、板报等)都是帮助老师营造良好课堂氛围的场所,所以老师需要对其进行充分利用,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为教学活动地开展提供辅助;第二,老师应该将文字所具备的实质性意义展现出来,尽可能不要出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类型的文字,可以将名人名言、诗词配图等挂在墙上,以获得相应效果。同时老师还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书法作品进行展示,以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有效拓展;第三,老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教学氛围的反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对课堂布置进行有效更新,进而为学生营造新的课堂氛围。
2.2让学生感受意境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对课文意境的展示以及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受都是实施教学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落实陶冶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对课文意境进行深入理解,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对学生的情操进行陶冶,并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的认知能力。例如:对《黄果树瀑布》进行讲解时,先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致进行联想,然后让学生对课文中描述自然景致的语句进行寻找。先让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景色进行想象,对大致景象进行勾勒,之后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与学习,引导学生逐渐进入课文意境中去,对课文意境进行感受。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想象能力是其感受意境的前提,需要在长时间的培养中形成与提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陶冶性教学应该在教学中不断体现,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3对教学材料进行开发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老师只关注语文教学所具备的工具性能,只重视自身教学。但是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对教进行适度控制,很可能使学生产生依赖性,从而出现不教不学的现象。对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对教学材料进行开发就是老师对课文中美好的语句、词汇、意境进行提炼,有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教与学同步进行,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的有效陶冶下全面成长,从而显著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水平。例如:对《望庐山瀑布》进行讲解时,先让学生在诗句中找出自己认为优美的词汇,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再由老师进行一步一步的引导,使学生的疑问得到解决,进行让学生对诗句的意境进行理解与掌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引导与解答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对课文拥有更为深刻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在课文以及语言环境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形成鲜明的性格特点,并且使学生对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掌握,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结束语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国教学就十分注重熏陶感染,并且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真正的陶冶性教学。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需要老师进行有效指导,其中语文教学的作用尤为重要。所以老师就需要对相应的责任进行承担,有效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充分利用陶冶性教学,增强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良好培养,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房磊,张中敏.解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资源的设计及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2]康绪清,韩燕.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3).
[3]邓益民.略谈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与主要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