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浅议

【作者】 杜尚勇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永兴镇方兴小学

【摘要】三、四年级学生正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过渡阶段,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独特心理感受,有条件的利用多媒体做辅助教学能很好地过渡。但是农村小学大多数还没有多媒体,只有靠教师进行引导、教育培养。现在农村的绝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庭中充当着“领导”角色,享受着爷爷、奶奶过多的关爱,自己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缺乏写作所需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但是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正文】
  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这是由于语文教师繁重的工作量,教师的作文备课质量差,课堂效率不高。三、四年级学生正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过渡阶段,此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独特心理感受,有条件的利用多媒体做辅助教学能很好地过渡。但是农村小学大多数还没有多媒体,只有靠教师进行引导、教育培养。现在农村的绝大部分孩子是“留守”儿童,由于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家庭中充当着“领导”角色,享受着爷爷、奶奶过多的关爱,自己动手能力越来越差,缺乏写作所需的切身体验和感受。但是通过几年的作文教学,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平时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多积累词句
  叶圣陶老师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是学生汲取人类思想精华,提高思想认识的有效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虽然农村小学条件有限,但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进行阅读。
  比如课外书或课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心理、行为等这些句子,教师可让学生仿照这些语句来描写自己的同学,教师相机给予纠正并让学生记在“我的采集本”上,以后作文时遇到写人物的就可以就地取材。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绿叶的梦》时,里面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星期天,我们跑遍密密的树林、杂草丛生的河边、广阔的田野和一道道土岗。爬大树,钻丛林,嬉笑,打闹,欢乐的笑声惊飞了觅食的小鸟。篮子里装满了各种绿叶。我们用元宝树叶串成项链,用金黄色的菟丝子草做成戒指和手镯,豆角花挂在耳朵上,野菊花插满了小辫儿——在旷野的课堂里,绿叶和野花谱写成我们生活的乐章。”于是我就讲到:“这就是作者的童年,大家觉得他写得怎么样?如果你是作者你又会怎样写呢?请大家拿出你们的采集本写出你们的童年乐趣。”果然学生的兴致很高,5分钟后就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
  同样,课文中有写景、写物的也可以当场作文。当然不需要写很多,写一段话即可,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有话可写。
  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最不同的是农村孩子有生活在乡村田野的感受。他们亲眼目睹着一年四季桑田的变化,感受着四季里乡间田野的美好风景;有着丰富多彩的捉金蝉、蜻蜓,捕蝴蝶,爬树、堆雪人、牧羊等独特感受。夜深人静的时候可以听着蛐蛐弹奏的乐曲,可以抬头看繁星点点的夜空;还有许多小朋友有田间耕作的经历,能够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乐趣。
  例如:学生在劳动课上通过参加劳动,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我安排了一篇写劳动课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大家都知道《麻雀》这一课最让人感动的是那伟大的母爱,母爱让老麻雀毅然的与猎狗斗争,震撼了猎狗。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以“××的爱”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感受亲人的爱用几句话写出来。同学们奋笔疾书,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写的:今天天气特别不好,刮着寒冷的北风,还下着毛毛细雨,但这一点也不影响父母来看望自己的儿女。看到别人父母都送来厚厚的衣服,我觉得心里酸溜溜的。我在想,我的父母怎么不来呢?可我刚回到宿舍坐在床上,就听到窗外有人喊我,我抬头看,竟是妈妈。我以为是错觉,揉揉眼再看,真的是妈妈。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她已到了宿舍门口。母亲的嘴唇冻得已发紫,浑身打着冷颤,手冻的通红,手里拿着我喜爱吃的水果和薯片,还有一件厚厚的衣服。我的眼泪流了出来,说道:“妈,看你冻的这样,为什么不穿的暖一些,今天天气这么冷还来看我?”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三、教师对作文的训练、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环节
  训练、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对一个学生说写能力的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的训练是否扎实。从作文课堂教学来看,农村小学普遍忽视“说”的训练。学生到大自然去看了,听了,有很多的话要说,要尽量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说话的能力靠培养,语言能力的训练是别人代替不了的。学生所写的作文都是自己亲身体验,作文就是把自己刚刚说的话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就应该适时的给予指导、评价。
  要善于从幼稚的、粗糙的习作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尤其是讲评差生作文时,即使他们全文仅有一两个用得恰当的词,一两句精炼的话,也要加以鼓励,使他们能鼓起作文的勇气,下次作文时有所进步。如: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教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
  总之,农村小学作文只要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兴趣,使其产生生活的体验、乐趣,喜欢写作、善于发现、敢于记录,用这样的作文教学法,使农村孩子的写作能力逐渐提高。